李德武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綜述①
李德武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體能訓練是籃球運動員在訓練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籃球運動員技戰(zhàn)術達到高水平的基礎和保障。文章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前人學者的相關研究從籃球體能訓練的概念、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現狀和趨勢等的研究成果出發(fā)進行綜述,分析我國籃球體能訓練的研究現狀,同時從中發(fā)現相關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我國籃球運動發(fā)展需要指出相關研究的發(fā)展方向,以便研究更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籃球運動員 體能訓練 研究綜述
身體訓練是隨著越來越完善的運動技術,訓練水平不斷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產生也是不可避免。身體素質是影響籃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主要原因。 沒有身體,技能將成為被動的水,沒有物理,心理的能力成為一個自由的運動員,運動能力也是不成問題的[1]。該文擬對我國已有的籃球運動員體能相關的研究做一分析,結合我國籃球運動發(fā)展需要指出相關研究的發(fā)展方向,使研究更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1.1 體能訓練概念研究
1.1.1 體能的概念
《體育詞典》中認為體能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1992年出版的“教練培訓指南”認為,運動質量也稱身體素質,是指運動員在運動中的表現能力。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和靈敏度[2]。某專家給出的定義是:體能是運動員機體的運動能力,是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動員為了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和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所必需的各種身體能力的綜合,包括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個基本方面[3]。
1.1.2 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體育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體質方面看,身體訓練包括身體結構的形態(tài)、生理功能的改善和體能訓練的內容[4]。謝恩杰、李哲鋒認為體能訓練需要將負荷動作練習和專項結合在一起,能夠改善運動員本身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其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充分發(fā)展運動素質,促進運動成績提高的過程[5]。他的體能訓練基本內容包括:力量訓練、速度素質訓練、質量訓練靈活、質量訓練敏感,按功能分為一般體能訓練和特殊體能訓練。
1.2 籃球體能訓練的作用、意義
體能訓練是一支球隊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必要因素之一,體能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體能的表達。鄭硯龍認為競技能力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主導因素,是由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運動素質、技術、戰(zhàn)術、心理和智力因素決定的[6]。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相關研究對籃球體能訓練的意義、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體能訓練是技戰(zhàn)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
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掌握好技戰(zhàn)術的運用和發(fā)揮,還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的培養(yǎng)建立在運動員良好的體能發(fā)展基礎之上,艱苦的體能訓練是培養(yǎng)運動員適應大賽心理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艱苦的體能訓練中培養(yǎng)自己的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心理循環(huán),進而提高運動成績。
第二,體能訓練是保證大負荷比賽的需要。
現代籃球運動攻勢轉換快速,時空爭奪激烈。由此可以看出,運動負荷和體能訓練是其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運動員不僅在技術和戰(zhàn)術方面對能力的強烈理解,同時應該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素質來滿足現在快速啟動,改變和制動,持續(xù)的攻防守轉換。
第三,體能訓練有利于預防傷病,延長運動壽命。
我國在許多學者的研究文章中都涉及體能訓練對預防運動員傷病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當今愈加激烈的賽場上,如果運動員不具備良好的體能,受傷的幾率會大幅增加,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fā)生,運動員要不斷加強體能訓練。只有提高運動水平,運動員才有可能長時間保持專項技能的運用,才能緩解運動水平的衰退速度。
1.3 籃球體能訓練方法
體能訓練方法體能訓練需要將負荷動作練習和專項結合在一起,能夠改善運動員本身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其器官系統(tǒng)機能的方法。楊培杰寫到在運動員的訓練時,方法比較多,主要包含了循環(huán)漸進法、逐步加大訓練負荷法、身體訓練與專項能力訓練一致法、身體訓練與個人特點統(tǒng)一法、整體控制訓練法。許迎偉介紹了等張收縮訓練、靜力性等收縮訓練、等動收縮訓練、超等長收縮訓練幾種基本的體能訓練方法[7]。姚憲國提出了速度訓練法、力量訓練法、耐力訓練法、彈跳力等訓練方法[8]。
1.4 籃球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我國關于體能訓練的文獻表明,中國的體能訓練,無論是從訓練方法,還是訓練觀念,與國外體能訓練的研究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這在很多文獻中都提到。對研究文獻進行總結認為籃球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1)體能訓練缺乏系統(tǒng)性、計劃性;(2)體能訓練科學研究和訓練理念的落后;(3)體能訓練方法、手段比較單一。
體能訓練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合理安排具有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身體的訓練負荷是一定需要適應的過程,身體的各種系統(tǒng)和部分肌肉應該是循環(huán)的逐漸變化,使身體能承受高負荷訓練,而想要做好訓練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突擊是不可以的,并且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系統(tǒng)全面的根據計劃進行。以科學理念為指導,并要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發(fā)展而更新。在訓練過程中要采用多樣的形式和科學的手段進行訓練,改變單一、枯燥的訓練方法。
1.5 籃球運動體能的發(fā)展與趨勢
縱觀我國學者對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所進行的研究,分別從不同角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林海、閻軍、胡衛(wèi)東認為組織實施體能訓練的時候思路應該是系統(tǒng)、持續(xù)以及長期的。劉新征指出中國籃球健身訓練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計劃不夠合理,通過簡單重復的訓練,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不可能有效提高。負荷刺激的結果使得生物適應性變化,導致身體器官功能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物理技術和技術水平之間的關系重點不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發(fā)展籃球運動員身體的趨勢的重點。
籃球是體育運動的綜合素質要求,沒有強大的體能支撐,籃球技術難以發(fā)揮。 有必要認識到,我國籃球訓練的科學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 客觀上分析了當前形勢、現有問題和中國籃球訓練發(fā)展情況。 目前,要實現中國籃球訓練的發(fā)展趨勢,科學系統(tǒng)地進行體能訓練,相信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會在未來有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
[1]楊世勇.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李誠志.教練員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崔光遠.中國職業(yè)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探索[J].山東體育科技,2010,32(2):26-28.
[5]謝恩杰,李哲鋒.淺談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03(6):27-28.
[6]鄭硯龍.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管窺[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57-159.
[7]白永勝.論我國籃球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J].教學研究,2012(10):119-120.
[8]葉鵬.對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1):75-77.
G841
A
2095-2813(2017)06(c)-007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79
李德武(1991—),男,漢,甘肅白銀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