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馳宇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教學做合一視角下的小學體育課堂
徐馳宇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所學所做開展教學工作,注重言傳身教,關注孩子的內心需要和興趣愛好,從而在體育課堂上實施因材施教。
教學做合一 體育課堂 因材施教
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要在教學做三方面進行整合,做到三方面合一,而不是不相為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事說的是做,對于自己有長進的即是學,對人之有影響的即為教。教師也要在生活中做,在做中學,教學中才能夠貫徹實施。在教學中我們新教師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去聽課、設計課、磨課、展示,做中學,學習的路上不斷完善自我。做到怎樣做事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反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由此可以看出教和學都是以做為中心點,要強調學生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擁有敢于行動起來的勇氣才有知識的獲取。
教師作為一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付諸行動的同時也要在思想上強化自己,做學生的表率,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做正確的指引,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正確的輔導,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教師來講身教大于言教。教師的動作、言行舉止表達著深深情感,學生會從體育教師的行為中被情感的熏陶和啟迪。這是因為教育事業(yè)是人與人心靈上的相互溝通,體育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道德精神面貌,既是給學生對于社會的認識,認識問題,認識人與人之間是一面鏡子可以促使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也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成長的最直觀、最生動的榜樣。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為,超強的運動天賦,規(guī)范的肢體動作,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將師德規(guī)范融入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心懷堅定的信念,才會將為人師表轉化為自覺行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吸引學生的關注和模仿,有著引領和感化學生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蔽覀冊囍胍幌拢骸耙粋€上課經常性遲到,體育教學示范講解不到位,反而不如學生做的好,如何去要求一名學生做到位,學生又如何去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以人格魅力讓學生圍在教師的周圍。由此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一種無聲的命令,但凡要求學生需要做到的,教師必須事必躬親。時時刻刻要以自身的人格影響學生,以自己的品性、品行去感化人,更要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生活中處處是學生學習的模范,身邊事事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敢于求實創(chuàng)新,懷著一顆赤熱的心來對待小學體育教育,對學生要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運動技能的教與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chuàng)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fā)明新的器材、新的方法,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都是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創(chuàng)造力是一系列連續(xù)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不把創(chuàng)造力看作一種能力,認為它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過程,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東西。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種過程,而是一種產物。一般認為它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新穎的產物。那么,我們體育教師應如何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首先要構建和諧的體育教學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勇氣。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處于一種平等、和諧、濃厚的學習氣氛中。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做。才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有價值的是被人所尊重的。
第二,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的信心。一般情況下孩子總是好奇的,都喜歡問為什么。雖然有時會問一些非常稀奇古怪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不回答,去逃避這個問題,或者會說你這樣想是不對的,這個問題是現實不存在且不成立的。顯然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樣也會遏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
第三,體育課堂上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培植創(chuàng)造土壤。有了疑問才能使孩子去思考。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設立一定的場景,有針對性的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引導、誘導孩子去思、去想、去做,激發(fā)他們對思考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營造想象情境,放飛學生創(chuàng)造的翅膀。創(chuàng)造一定是離不開想象思維,創(chuàng)造又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所謂的想象,并不是胡思亂想而得來的,而是對過去的認知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造而成,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想象有助于學生打破現有的知識以及經驗所帶來的局限性,能夠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技術動作,因此體育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常規(guī),大膽嘗試性訓練,努力將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來,達到充分的水準。此外,還應當鼓勵學生在自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邏輯推理,讓自己的想象擁有一定的實踐依據,并能從“已然”推出“未然”。對于體育課堂技術的改進、形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編特色的操等,其實就是運用已有的技術動作進行重新編排,提升學生的推理性思維。
第五,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釋放創(chuàng)造才能。小學生的本性就具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天賦,在表達欲望方面更加迫切,善于表達自己的表現欲望的心理特征,我們體育教師就要有計劃地、有組織的將他們聚攏在一起的時機,討論可以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體育課堂環(huán)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和小組之間的合作,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
小學體育教師在設計課堂的時候首先要備學生然后備教材,再去設計課的內容和授課方法。因為中學生在該時期的身體特點與之前有所不同,作為體育教師就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的發(fā)展,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能夠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在每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所經歷的過程是相同的,但因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基礎及學習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有可能在學習的效果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狀況,實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大家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所提高。
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在備教材時首先需要對小學生進行學齡段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體育教師要了少年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的一般性規(guī)律,根據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發(fā)展進行備課,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更加要選擇適宜學生水平段中所學內容相匹配,在設計教學中運用符合該水平中的教學動作技術和教學方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工作,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大有益處,深化小學生素質教育進程有著深遠的意義。
因材施教的重點在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中學生仍然處于愛玩的階段,體育課堂上的跑跑鬧鬧完全忘卻了室內課的靜坐,釋放的心情溢于言表。這樣體育課堂就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運動天賦,能夠在課堂上做自己喜歡的運動是他們心中的向往,基于興趣這一個點,我們教師就可以在體育課堂上進行按照興趣分組,例如可以將學生分為跳繩、立定跳遠、籃球、足球、排球等小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這樣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提高了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擺脫了單一教材的枯燥無味,也消除了學生對不喜歡項目的消極對待。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動來活躍一下課堂氛圍,也可以在副教材中加入游戲,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獎勵和懲罰并施,達到學生鍛煉的目的和全力以赴的決心。這樣就可以順其自然的在愉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運用關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因學生能力和學習技能的水平影響,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分層教學方式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水平為基本條件,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教學;另教師也可以根據教育心理學中提到的氣質類型,按照不同的氣質類型進行分組,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的學生分到各組內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其中多血質氣質類型的學生較為活躍,好動,這類學生則安排爆發(fā)性的項目,如:短跑,立定跳遠等項目;然而粘液質的小學生相當于神經活動強而均衡發(fā)展的安靜型,這氣質的學生埋頭苦干,有耐久力,但不夠靈活,注意力不易分散,我們體育教師應安排其做耐久跑等運動。根據不同層次把個性特征相近的學生分到一組里面來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及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促進各層次的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1)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做合一中一定要堅決做到言行一致,體育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給予小學生指導性的建議,體育教學中利用啟蒙式教學法發(fā)展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天賦,挖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恰到好處的給予學生正確引導。
(2)運用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互動和交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合作能力,貫徹課堂互動、游戲中發(fā)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在運動學習中不斷成長,展現運動天賦。
(3)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方面需要對小學生進行生理和心理的深入了解,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及技能,課前需要做好備課和設計課堂的準備工作,讓孩子跟隨體育教師一起運動起來,從而達到強健身軀的作用。
(4)體育教學中需要對小學生進行運動啟發(fā)式的引導,個性化的教學,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獲得快樂、健康的運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增強體質。
[1]孫艷霞.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J].學周刊,2014(36):111.
[2]張靜.讓學生成為體育課堂中的“小先生”[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4):119-120.
[3]唐擁軍.“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施與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2,2(26):59-60.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01
G807.3
A
2095-2813(2017)11(b)-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