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瑤
【摘要】研究表明:現(xiàn)今,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已通過了不同種類的英語等級考試,但其中仍然有很多人是不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因此,其解決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此問題也已成為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所以, 找出引起此現(xiàn)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關鍵詞】聽說法 交際教學法 口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17-01
1.為什么中國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時候會存在不同的問題
正如英語語言教育家Jun Liu在書中說的那樣,中國人一直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謙虛,溫和,安靜。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相同的表現(xiàn)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教導人們要低調,安靜,謙虛,跟道教的思想是相似的。在課堂上,即使有些中國學生有想要交流的欲望,但他們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地或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多數(shù)人寧愿選擇聽別人說話也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1]。
除了文化的影響,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英語交流,因為整個課堂是以老師為中心,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學生通常只能聽老師講課,而沒有說話的機會。因此,學生失去了交流的機會,導致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交流,難開口說話的情況。
另外一個原因是課堂活動時間有限,并且形式老套。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交流的熱情。而有些經(jīng)驗不足的老師不能在恰當?shù)臅r機運用課堂活動也是導致學生的學習結果并不樂觀的原因之一[2]。
2.聽說法和交際教學法的概念
Cook對“聽說法”的解釋是它是一個整體教學風格的一部分,同時很好的傳達了Robert Lado在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一書中的思想。視聽教學法的重點是通過對話練習口語的教學方法。
另外,根據(jù)Cook的說法,在19世紀70年代英語教學方法的重點開始轉變成通過交流教學,這也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事實上,交際教學法已成為許多教師都運用過的教學方法,是十九世紀的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3]。
3.一個簡單的聽說法教學的例子
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整節(jié)英語課的其中一部分。該課程利用一段對話教授學生一些關于購物的日常用語,并將其運用在課堂對話練習中。
老師一開始便設置好了一個在鞋店買鞋的對話情景,然后講這段對話表演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此有個大致的印象。當老師表演完該對話兩次之后會給學生一些練習。第一個練習的內容是將打亂順序的對話中的語句按正確的順序排列,這個練習不僅僅只是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還能考驗出學生對對話內容的理解程度。如果學生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此地話,并且聽力不是很差,就能夠輕松的完成這個練習。在給答案的時候,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答案,互相找出對方的錯誤,而不是老師直接把正確答案說出來。然后學生們需要跟著老師來朗讀對話,學習單詞的正確發(fā)音[4]。
下一個練習是讓學生將對話表演出來,當表演的同學出現(xiàn)錯誤時,其他同學需要糾正錯誤,以學生糾錯的方式代替老師糾錯。然后老師會呈現(xiàn)一些關于購物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參與進去,主要目的是聽學生的想法。
老師必須列出的問題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清晰地討論主題,是他們能夠很好地根據(jù)主題討論。模糊的主題和不明確的方向會減少學生的交流討論的愿望。其次,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不要打斷他們,使他們能夠順暢的進行練習。練習結束后,老師需要適當?shù)慕o予鼓勵。這樣,他們會更自信,并且想要交流的欲望更強!
4.結論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得出,使用聽說法和交際教學法能很好地將幫助英語學習者練習和學習英語。同時,老師也需要不斷地改善和提高英語教學的方法,即便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不斷提高,英語口語課在中國會更有意義!
Bibliography: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7, Fif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008, Fourth Edition, Hodder Education, Hachette UK Company, London
[3]Jun, 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New approaches, Perspectives and Standards, 2007,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 Group
[4]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20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