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麗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來臨,語文高考也變得新了起來,部分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被轉(zhuǎn)移到了閱讀考查之中,高考試卷的權(quán)重開始逐漸向閱讀部分傾斜,向我們發(fā)出了語文閱讀極為重要的信號。接下來,本文就對新高開形式下語文閱讀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高考 閱讀能力 學科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30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基礎和重點——閱讀,因為只有通過閱讀才能了解其精髓。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之處,因此對高中生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教學要予以重視。
一、讓學生明白和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
(一)閱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是學習其他科目之基
不僅是在語文中體現(xiàn)了閱讀的重要性,而且在其他科目中也是同樣如此。學生在做其他科目的題時,只有對題目條件深刻的理解了,最后才能正確解決題目設置的問題。
(二)閱讀有利于提升人的修養(yǎng),升華人的氣質(zhì)
有詩云:“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贝_是如此,讀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人生來本是一樣的,但在后天的培養(yǎng)中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修養(yǎng)和氣質(zhì),特別是閱讀對人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和氣質(zhì)提升有著極為明顯的作用。閱讀最重要的是在于過程,能讓學生學到有益一生的道理,令學生完成氣質(zhì)的沉淀,然后成為一名溫潤如玉的讀書之人。也正因如此,閱讀是學生一生的成長和自我修煉的強大助力,老師在閱讀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閱讀對于他們培養(yǎng)自身修養(yǎng),升華氣質(zhì)的重要性。
(三)得閱讀方能得語文,得閱讀才能決勝高考
目前,就高考而言,語文試卷的結(jié)構(gòu)悄然發(fā)生了改變,部分基礎知識的考查被移到了閱讀題之中,閱讀量大量提升。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低,對高考語文成績的好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新高考形勢下高中語文閱讀策略的研究與實施
我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時,運用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堅守課內(nèi)閱讀陣地,開展美文閱讀、類文閱讀
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因為閱讀的形式過于狹窄,所以對于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一定的限制。注意課內(nèi)閱讀到課外閱讀的拓展,實現(xiàn)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所有,針對這個現(xiàn)象,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海量閱讀模式。因為多樣化的海量閱讀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學習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后,接著讓學生閱讀親情類的文章如龍應臺散文《目送》、黃藏億《母親在,家就在》、張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如果只是課內(nèi)閱讀形式,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局限太大。及時地以課內(nèi)閱讀為契機,大量拓展課外閱讀,才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而擁有豐富的閱讀的學生,才會有效地提高語文能力與素養(yǎng)。
(二)走近文學作品,以博大深邃的思想引領(lǐng)學生的精神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往往是在考綱中明確要求需要掌握的部分,才會進行教學。而沒有要求掌握、或是考綱中沒有明確要求,老師一般不會對學生有所要求。但是,限制學生的閱讀范圍,也就是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老師應該結(jié)合新課標的閱讀書目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把閱讀延伸到寒暑假及周末中去,學習了《鴻門宴》后可以在假期讓學生閱讀《史記》,學完《邊城》可以在周末布置閱讀整篇小說、學習了《雷雨》,可以讓學生讀名師點評版的《雷雨》。讓學生吸收不同名家名篇的豐富的知識與思想,從而更好地完善自我。
(三)開展時文閱讀,寫時文評論習作,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思維
老師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把握好課堂教學對之外,還需要積極的為學生拓展出更多的學習時間,如活動課的時間就應得到較好的利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找一些時事政治、社會熱點、身邊的新聞來給學生閱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后有所思有所想,并據(jù)此來寫一些時文評論的小文章,以此來達讓學生的閱讀得到有效的升華,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同時也完成作文素材的積累,并能更好的應對新高考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相關(guān)變化。比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共享經(jīng)濟是經(jīng)濟方式的轉(zhuǎn)變,也是未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新形態(tài)。針對這一時政要聞,讓學生閱讀“共享經(jīng)濟”的相關(guān)時文,學生由共享單車被棄、“受虐”事件,學生寫出了《遵循共享文明,向“虐車者”說不》、《遵循共享文明,提升管理智慧》、《增進規(guī)則意識、遵守公共秩序》、《做好自己,提升個人素養(yǎng)》等習文,這些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更提升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四)開展品文、書評展示課或小型活動
隨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不斷深入,閱讀和寫作的聯(lián)系愈發(fā)的緊密起來,只有當讀和寫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后,學生才能在讀的同時獲得寫的促進,在寫的同時獲得讀的促進,最終使語文閱讀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fā)揮。為此,為了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趨于理性,為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推動這寫作能力的提升,為了使學生的文化品位得到進一步的增強,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課內(nèi)外所讀的文章進行品評,并通過課堂展示的方法來將學生的品文方法和具體書評予以展示,或讓學生把寫的隨筆、讀后感整理出來,張貼在教室里展覽?;蛘咄ㄟ^如薦書、共讀、閱讀競賽等形式來促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去進行閱讀。經(jīng)常舉行這樣的讀書交流會,情感蘊涵其中,方法滲透其中,讀書的氛圍也因此形成,同時閱讀交流課也成了學生之間相互推薦新書、好書的時機。
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注意讓學生明白并悟得主動閱讀的重要性。不僅對于現(xiàn)階段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對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傊?,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教師在課外閱讀中應該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內(nèi)驅(qū)力,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學生閱讀并思考,喚起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并通過與文本、時文,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信息,不斷實現(xiàn)心靈的轉(zhuǎn)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人文底蘊。
參考文獻
[1]賴莉.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分析和培養(yǎng)[J].科教文匯,2008,02:35-36.
[2]李學勇.試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論壇,2008,15:98-100.
[3]陳新華.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11: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