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慶麗
【摘 要】注重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突顯出來。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及時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模式,從教學實踐入手不斷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而努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問題 改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87
音樂課程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對于小學生審美能力、藝術底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實際展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從學生的特點入手,科學的采用相關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并挖掘學生的潛力。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導致音樂藝術的教育功能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存在偏差
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教師在進行小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語文和數(shù)學等重要學科方面,在這一過程中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卻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音樂教育的功能無法體現(xiàn)出來,更沒有從藝術性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展開音樂教學[1]。同時,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單純的認為唱歌、跳舞等為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完全忽略音樂的教育性,課堂教學中將學生作為客體展開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較低。
(二)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不科學
針對小學生來講,在實際展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努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技能,更應當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只有將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技能傳授等進行緊密的融合,才能夠實現(xiàn)小學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然而,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存在嚴重忽視音樂藝術性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僅僅將音樂課程教學作為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輔助課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利用音樂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范唱和領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歌唱模仿,這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嚴重削弱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音樂教學改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深入落實了新課程改革,其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突顯出來[3]。新時期,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通過大量的音樂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科學的進行小學音樂教學定位,對音樂本身的藝術功能、教育功能產生正確的理解和深刻的認知,并將其同音樂教學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對音樂教學指導方向進行明確。從本質上來看,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首先,將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采取有措施對學生的音樂思維進行培養(yǎng),努力通過引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小學音樂教師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等進行充分的掌握,從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努力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積極性;最后,科學的教學目標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利用音樂的藝術魅力,深入挖掘小學生的潛能,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用創(chuàng)新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終對學生的全面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二)提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
1.構建音樂情境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藝術具有獨特的魅力,小學音樂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應用音樂藝術的魅力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為小學生營建一個美好的情境,并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融入音樂知識,促使小學生在實踐中產生對音樂藝術的深刻認知,并給予小學生充足的空間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最終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4]。
例如,在《新年好》一課學習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營建一個新年的氣氛和環(huán)境,利用氣球、對聯(lián)等道具布置教室,同時播放輕松愉悅的音樂。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音樂旋律與教室情境的目的,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背景下,會對音樂藝術產生深刻的體會和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演唱《新年好》這首歌曲,學生會對音樂產生良好的審美感受。
2.將音樂與生活進行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新時期,在實際展開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5]。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高度的重視,并通過音樂教育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自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把握,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緊密的結合。
例如,在《洗手絹》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同學生展開親密的交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家里做過的家務,并引出“熱愛勞動”這一主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音樂欣賞,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熱愛勞動,從而為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產生了深刻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育的比例開始增加。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及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并提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努力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為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姝.小學古箏社團活動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成都市地區(qū)為例[J/OL].四川戲劇,2017,(10):189-192.
[2]楊芹.窺探當前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4,(22):191.
[3]王晶.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6,(04):88.
[4]徐吉朗.探討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5,(04):26.
[5]沙娜.從教學實習看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戲劇之家,2016,(17):294-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