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兵
探析職技校班主任的“懲罰”藝術
魏小兵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部門絕對禁止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體罰,社會鼓勵教育者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但作為職技校班主任,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都不樂觀,面對這樣的群體,班主任“只放糖不放鹽”的教育真的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嗎?本文就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適當的“懲罰”能起到較好的效果,但班主任要注意講究懲罰的藝術。
職技校 班主任工作 懲罰藝術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凡是必須使用懲罰的地方,凡是使用懲罰能夠有益處的地方,老師就應當使用懲罰。無論哪一個教師,都不應該矯揉造作地說‘我是圣人,不使用懲罰’”。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經常犯錯的學生,班主任應該有的放矢,適當的使用“懲罰”,有時懲罰可以成為一種警醒作用,給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職技校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的第一責任監(jiān)護人,要組織好、管理好班集體,給班集體形成較好的向心力,對班風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時,班主任的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深入的談話都能給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職技校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因學習成績不佳常常受到老師的冷漠,家長的失望,同學的譏諷,進入職技校能受到老師的肯定,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作為職技校班主任,可能他們面對的是全班大部分都是調皮的學生,如果沒有嚴格的要求和強力的班級管理,將會對學生成長造成極大影響。適當的懲罰有利于班級管理,但懲罰的使用要遵循幾個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方法得當原則。古人治病講究得其方,才能藥到病除,不得其方,反而適得其反。懲罰也是一門藝術,懲罰要做到公正合理。在懲罰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罰完后要學生要從中吸取“教訓”,取得進步。實際上懲罰不是目的,讓學生正確成長才是最終的目的。通過懲罰讓學生認識錯誤、分析錯誤、改正錯誤,加深印象,從而鍛煉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技校學生經常出現不交作業(yè)的現象;經常出現懶散,衛(wèi)生打掃不到位的現象;出操等不及時的現象,作為班主任肯定要做出懲罰,但在懲罰前要跟學生把道理講清楚,幫他們認識錯誤,分析錯誤,教導他們這樣做為什么不對,讓學生心服口服。
此外,班主任可以變換懲罰方式,例如通過評選懲罰。職技校學生基本都在18歲左右,具有較強的自尊心,班主任可以利用這個優(yōu)勢,舉行班級主題活動,比如評選最佳學習學生、最不認真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學生、衛(wèi)生打掃積極學生、進步最快學生、最需要幫助的學生等活動,這些活動評選內容反差大,對學生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刺激,有些學生非常重視這些活動。他們會為了避免成為后進學生,從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學校和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認真學習,這種懲罰促進了班級管理。
(2)懲罰的適度原則。懲罰要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掌握分寸,采用適度原則。懲罰前要根據學生所犯錯誤的性質、情節(jié)給予必要的懲罰。對于屢教不改,經常犯錯的學生要重罰,對于情節(jié)輕,認識錯誤態(tài)度好的同學要從輕,切不可一刀切。另外還要防止班主任對某些學生的偏愛的情感原因在懲罰中影響效果,造成處罰的失衡、不當。無度的懲罰也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引起受懲罰者心里產生疲憊和反抗情緒,懲罰沒有效果,學生無動于衷、冷漠,造成懲罰的失敗。再次,過度的懲罰會讓學生長期高度焦慮,一個人的自尊心就會被摧毀,最終導致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3)剛柔并濟原則。愛生,護生是每個老師的天職。職技校班主任更要對學生倍加愛護。班主任使用懲罰的原則是不能偏離基準。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走上正確的方向,并讓學生經過改正去避免再次出錯,不能為了懲罰而懲罰。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學會辨別錯和對,不能一錯再錯,最終走上歪途。班主任也要對學生平等、熱情、誠懇、冷靜、細心,如果懲罰簡單粗暴,可能教育效果適得其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懲罰的目的是警示學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為懲罰而懲罰,換言之,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最終的目的。其次,懲罰過程要結合班主任言語,單純的懲罰和單純的言語都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經驗告訴我,懲罰一定要伴以說服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快速的認識錯誤,發(fā)現錯誤的危害,產生的根源,知曉受到懲罰的道理,提出改進方法和努力方向。這樣學生才能對班主任的懲罰產生認同感,取得較好的效果。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個懲罰學生的經典案例。他是這么懲罰學生的。一天陶先生看到一學生揮拳打向另一個同學,隨即制止,然后叫他到辦公室。當陶先生到辦公室時,看到學生已在等候,于是給他一塊糖,并跟他說這是表揚你按時到的,學生低下了頭。然后陶先生又給他一塊糖,告訴他,這是表揚你讓你停止打學生并能按我的要求到辦公室的,學生眼睛濕潤。然后陶先生又給他一塊糖,告訴他你打人因為那個學生欺負了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這次學生徹底哭了。學生很誠懇地對陶老師說,陶老師,我錯了。陶先生立即又給他一塊糖,告訴他這是表揚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陶先生隨即讓學生離開了辦公室。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陶先生在面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時沒有從現象本身去對學生進行批評懲罰,而是發(fā)掘出矛盾的另一面,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而我們很多職技校班主任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多批評、斥責、讓學生寫檢查甚至有的還會喊家長來學校進行教育,陶先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對學生的懲罰要慎重,弄清問題的本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職技校班主任工作紛繁復雜,面對的“有問題”學生較多,我們更應該盡可能多地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靈,多了解他們,多掌握他們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把他們當朋友對待,才能更好地教育這些學生。另外,我們在使用懲罰教育的時候,我們要罰之以理、懲罰適度、剛柔并濟,多管齊下,才能真正把班級管理做到最好,讓班級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