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敏
摘 要:電影《美人魚》中融合了大量的符號元素,影片編導通過以象征意義的手法賦予這些符號以現(xiàn)實意義,繼而向觀眾傳達了影像背后的信息所指。電影符號學理論的運用和符號學思想的注入造就了電影《美人魚》商業(y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雙豐收。
關鍵詞:電影符號學;電影《美人魚》;象征符號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2--01
電影《美人魚》是由周星馳執(zhí)導,鄧超等主演的現(xiàn)代科幻電影。雖然改編自安徒生的童話,但電影《美人魚》是一個現(xiàn)代版的童話故事。該片于2016年2月8日上映后,票房與口碑齊飛漲,首周票房高達18億,創(chuàng)下了華語影史首周票房與單周票房紀錄,并最終以32億的票房打破華語影壇最高票房紀錄。本文將運用符號學理論從人物形象的符號象征來解讀電影《美人魚》,挖掘其后蘊含的符號象征意義,進而揭示符號學的運用對解讀影視作品的可行性和現(xiàn)實性。
一、電影與符號學
符號學是“一門研究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符號生命的科學。”[1]38 作為一種方法論,符號學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語言學、文學、藝術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多門學科的研究。皮爾士認為“一個符號,或者說象征是某人用來從某一方面或關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種東西?!?即符號是事物的象征。符號的象征性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使用某物去表達某種特定的意義,其中被使用的物即象征符號,被表達的意義即象征意蘊。[2]黑格爾曾指出,“象征所要使人意識到的不應是它本身那樣一個具體的個別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義。”電影,被稱為第七藝術,是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媒介。電影中的象征符號是普遍存在的。電影中的劇情、場景、人物、臺詞、道具等符號元素,不僅是作為構成電影的基本部件而存在,更傳達著深層次的信息。[4]
二、《美人魚》中人物形象的符號象征
電影導演在人物形象塑造過程中一般會高度概括某一人物形象,以賦予其超出電影文本的實際意義,即人物形象塑造的理念化,又稱人物形象的符號性。[3]因此,人物形象的這種符號性使得電影人物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作為電影中的人物而存在,另一方面具有符號的象征意義。
(一)“美人魚”珊珊
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中的“美人魚”當屬最具代表的原型意象,為追求自己所愛,以自己的聲音為代價與女巫交換,化作人形。美人魚原型本身就具有復雜的符號意義。其一體現(xiàn)在她美麗溫柔的外表以及善良的本性;其二表現(xiàn)在她勇敢拯救,忠于愛情并且為愛犧牲自我的精神。美人魚向來給我們的印象是溫柔、美好、唯美而圣潔。周星馳在影片中則戲謔了這一形象,美人魚珊珊沒有驚艷的出場:綠色的眼影,弄花的口紅,滿臉污漬,凌亂的頭發(fā)。但是當珊珊結束一天的任務,當她卸掉所有偽裝,跳進大?;貧w到她本來的樣子時,我們又看到了那個讓我們覺得美好、圣潔的美人魚。因此就其本質而言,“美人魚”依舊象征著我們內心的真、善、美。珊珊為融入人類社會的喬裝則是導演對當下艷俗文化的諷刺與批判。所以,美人魚沒有變,變的是這個社會對美的態(tài)度和認識。
(二)“王子”劉軒
電影《美人魚》中另一具有典型符號特征的人物是由鄧超飾演的男主“劉軒”,劉軒是作為“王子”的存在。首先,“劉軒”這個人物的出場符合“王子式”的人物設定:英俊帥氣、瀟灑多金。隨著劇情進一步展開,我們得知作為一名商人的劉軒,實則勢利、狡黠、金錢至上,不考慮生態(tài)環(huán)境將會付出的代價只求自己商業(yè)利益的最大化。為了消除這個王子身上的銅臭味,導演又特意安排了三個細節(jié):其一在遇到女主美人魚之后,劉軒卸掉了“假胡子”的偽裝,剖露自己內心的孤單、脆弱與無助;其二在李若蘭等人欲捕捉人魚以獲得商機時,劉軒直言賺錢也要有底線吧!可見其縱然貪財,依舊保有起碼的良知;其三是在珊珊受傷后,他冒死前來解救,為其身中數(shù)箭后仍堅持將珊珊送回大海,展現(xiàn)了他為愛不畏生死的英雄氣概。“假胡子”的摘除象征著一種世界觀的轉變和價值的取舍,借此喚醒人類內心尚存的良知,呼吁被世俗蒙蔽的人們戰(zhàn)勝貪婪。影片最后,劉軒捐財隱居并且為環(huán)保公益事業(yè)做著默默的付出,是導演對這個人物理想性的最大化。
(三)反派角色“李若蘭”
影片中另一極具象征意蘊的人物即以“李若蘭”為代表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野蠻施行暴力的商人,這群人不同于男主劉軒,他們出身貴族卻不滿足已經擁有的一切,有著永遠也填不滿的金錢欲。他們麻木不仁,即使到最后也沒有醒悟。導演在此以這群人隱喻社會上被利欲熏心失去良知的人類。影片最后,李若蘭為代表的這些人還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也是影片在警示所有惡行終會得到應有的懲戒。
三、結語
運用符號學理論闡釋電影《美人魚》讓我們看到電影符號的多維意義,深化了我們對影片創(chuàng)作的理解?!睹廊唆~》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符號學理論與藝術緊密結合的可能性。在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合理的運用符號學理論,發(fā)掘符號特征,并且準確運用符號語言,能夠使電影擺脫單純停留在映像作用的層面,實現(xiàn)向現(xiàn)實意義和文化傳播的質的飛躍,同時提升影片的美學價值,使得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商業(yè)價值并存。
參考文獻:
[1]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00、38.
[2][德]黑格爾.美學(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2.
[3]周翎,游越.電影《黑天鵝》的符號象征意蘊[J].《電影文學》,2012,01:96-98.
[4]趙曉珊.麥茨的電影符號學及其意義[J].《文藝研究》,2008,10: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