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楊欣
摘 要:《追風箏的人》中將友情與救贖作為書中的重點表達內(nèi)容,通過風箏以及兩個少年之間的友誼,探析了主人公之間的復雜情感以及人性的回歸,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書中體現(xiàn)的愛、恐懼以及贖罪等情感。本文以《追風箏的人》為例,圍繞主人公之間的友情、阿米爾的救贖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并詳細分析了阿米爾對哈桑的情以及哈桑對阿米爾的情,從不同人物角度進行分析,從而深刻體會書中的友誼和救贖。
關鍵詞:《追風箏的人》;友誼;救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2--01
前言: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講述了阿富汗的兩個小男孩,阿米爾與哈桑之間的故事。書中利用風箏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將一場追風箏比賽作為阿米爾與哈桑之間友情的裂縫和阿米爾愧疚的開始,又在多年后的追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完成了自己的救贖。在阿米爾與哈桑的故事中,能深刻感受到哈桑對友情的堅定、阿米爾對哈桑友誼的回歸以及自身救贖,帶給讀者極大的震撼。
一、主人公之間的友情
哈桑作為阿米爾家傭人的兒子,將阿米爾作為這個世上最好的朋友,在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注,想要贏得追風箏比賽的冠軍。哈桑是小鎮(zhèn)里追風箏最厲害的人,哈桑決定無論如何要將最后一只風箏帶給阿米爾,實現(xiàn)阿米爾的愿望。而這段友情的轉折也隨著風箏比賽的開始而出現(xiàn)。
(一)哈桑對阿米爾的情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話,將哈桑對這段友情的重視充分體現(xiàn)出來,同時打動了眾多讀者的心[1]。對于哈桑而言,阿米爾是少爺、是朋友、是值得珍惜的人,阿米爾便是他的整個世界。在哈桑剛學會說話時,第一句話便是喊出阿米爾的名字,意味著哈桑已經(jīng)將阿米爾看做是很重要的人。在遇到殘忍的阿塞夫時,哈桑會忍著內(nèi)心的恐懼,威脅著阿塞夫不能傷害阿米爾。而在一場追風箏比賽中,哈桑又遇到了阿塞夫,這回他無能為力,在承受阿塞夫帶給自己傷害的同時,他知道阿米爾就在附近卻沒有出現(xiàn)。即使哈桑知道阿米爾背叛了自己,但是仍然配合著阿米爾承認自己是小偷,隨著父親離開了阿富汗,遠離了阿米爾。哈桑一直在為阿米爾犧牲,即使阿米爾背叛了他,哈桑仍然會驕傲的對自己的兒子說:“阿米爾是我最好的朋友”。對哈桑來說,阿米爾是一輩子的朋友,可以為他千千萬萬遍。
(二)阿米爾對哈桑的情
阿米爾與哈桑這段友情中,對于哈桑的一直犧牲,阿米爾則會展現(xiàn)人性丑陋的一面,面對哈桑的無私,他沒有回應,在看到哈桑被強奸時,他自私的逃走了。并且為了消除自己的罪惡感,用卑劣的手段將哈桑趕走了他一直生活的家。但是阿米爾心中對哈桑是慚愧的,他不敢聽到哈桑的消息,但是又一直記掛著哈桑。從某種層面上講,阿米爾內(nèi)心中一直將哈桑作為朋友,而隨著阿米爾重回阿富汗的救贖之旅,他將對哈桑的思念以及慚愧都補償在哈桑的兒子身上,面對更加殘忍的阿塞夫,阿米爾沒有選擇退縮。當看到索拉博向哈桑一樣拉起彈弓威脅阿塞夫不能傷害自己時,阿米爾知道索拉博就是代替著哈桑來到他身邊。在阿米爾救出索拉博以及照顧他的過程中,阿米爾重新堅守了與哈桑之間的友情。
二、阿米爾的救贖
阿米爾在一場追風箏比賽中看到哈桑被傷害后決定逃跑,這成為阿米爾感到罪惡的開始,之后隨著阿米爾與哈桑逐漸長大,兩人之間的聯(lián)系似乎逐漸減弱,但隨著來自阿富汗的一封信,阿米爾決定重回阿富汗,為了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段旅途不僅是對索拉博的救援之旅,更是阿米爾自身內(nèi)心的救贖之旅,隨著故事的發(fā)展,阿米爾看到了索拉博與哈桑遭遇同樣的待遇,面對同樣的敵人,這次阿米爾沒有選擇退縮,在救出索拉博的過程中,完成對哈桑的贖罪以及友誼的堅守。阿米爾在與索拉博的相處過程中,逐漸將索拉博當做自己的侄子對待,并打算將阿米爾帶回美國收養(yǎng),面對索拉博心中的恐懼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絕望,阿米爾盡自己所能打開索拉博的心扉。在美國廣場的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看到索拉博眼中的光芒,決定像哈桑為自己做過的,這次自己要為索拉博追風箏,而文中寫到阿米爾對索拉博說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后,全文故事宣布結束,而在看到這句話時,將帶給讀者極大震撼,不僅為阿米爾與哈桑之間的友誼畫上圓滿的句號,還作為阿米爾對自身內(nèi)心進行救贖的重要體現(xiàn)[2]。文中沒有將索拉博之后結局明確寫出,但是隨著阿米爾為索拉博追風箏這一事件的開始,從索拉博眼睛中出現(xiàn)光芒開始,已經(jīng)暗示了阿米爾與索拉博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而索拉博一定會在阿米爾的努力下,逐漸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
結論:
綜上所述,《追風箏的人》書中詳細講述了阿富汗兩個少年之間的故事,哈桑作為阿米爾家中傭人的兒子,與阿米爾從小建立深厚友誼,但是隨著外界對哈桑的眼光,阿米爾對這段友誼產(chǎn)生疑惑,隨著一件件事情的發(fā)生,阿米爾沒有做到對這段友情忠實。而隨著故事的逐漸發(fā)展,在哈桑的真誠與阿米爾對哈桑的愧疚中,阿米爾開始了這段友情的救贖之旅。最終完成了自身救贖與友誼的堅守。
參考文獻:
[1]賀淑芳,宋彥璇,韓春玉.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J]. 考試周刊,2016,(55):18.
[2]唐衛(wèi)華. 參不透的人生——探究《追風箏的人》中的成長與救贖[J]. 昌吉學院學報,2016,(06):4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