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貼敷擇時臍療對預防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
李五妹,曹魯梅,卞恒杰
[目的]探討中藥貼敷擇時臍療對預防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16例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擇時臍療組、傳統臍療組,對照組予臍部施行預防按摩及健康指導,擇時臍療組、傳統臍療組單取神闕穴貼敷藥物,傳統臍療組于術后1 h貼敷,擇時臍療組于術后第1天05:00貼敷,每次6 h,5 d后進行綜合療效評價。[結果]擇時臍療組首次排便時間(30.66 h±4.97 h)、便秘總評分(36.08分±14.56分)低于傳統臍療組(34.41 h±5.51 h,48.26分±13.24分)、對照組(40.45 h±6.48 h,58.74分±9.8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擇時臍療對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的便秘改善效果優(yōu)于傳統臍療法。
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擇時臍療;傳統臍療;便秘;中藥貼敷
腰椎椎間融合術(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是腰椎椎間融合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徹底清除椎間盤、解除神經壓迫、恢復椎間隙的高度,比較接近腰椎生物力學的一般生理特性,間接擴大了椎間孔,達到神經根的松解,被廣大脊柱醫(yī)生所認可和應用,已成為治療腰椎不穩(wěn)性下腰痛的金標準[1]。隨著腰椎椎間融合術的廣泛應用,有關腰椎后路減壓內固定術后并發(fā)癥報道也越來越多,其中胃腸道功能受抑制的概率高達80%以上,便秘的發(fā)生率為40%~82%[2]。便秘常伴隨腹脹、排便困難,引起切口疼痛,對病人住院期間起居、飲食、睡眠、疾病治療經過和轉歸均有重要影響,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治療費用,并最終影響到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于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對116例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采用中藥臍療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行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的術后病人120例,其中腰椎間盤突出78例(65.00%),腰椎滑脫17例(14.16%),腰椎管狹窄16例(13.33%),胸椎骨折4例(3.33%),胸椎10~胸椎12椎間盤病變2例(1.67%),脊柱結核1例(0.83%),爆裂性骨折2例(1.67%),均無神經系統受壓癥狀。納入標準:年齡18歲~70歲,非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對中藥、醫(yī)用通氣帶(敷貼)無過敏者;麻醉方式為氣體吸入性誘導麻醉、靜脈藥物注射麻醉;未曾行任何胃腸道手術,無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能夠堅持中藥臍療,知情同意,志愿受試者。排除標準:取穴處皮膚有破潰者;有直腸、結腸等嚴重腸道器質性病變(如腫瘤、克隆氏病、結腸息肉、腸結核等)所致腸道狹窄引起者,或藥物源因素引起的便秘;脊髓損傷、嚴重骨質疏松、腰椎2及以上脊柱病變者;感染性疾病、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病人為過敏體質;臍疝、臍部周圍造瘺等。樣本量計算參照吳圣賢[3]主編的《臨床研究樣本含量估算》多組平行對照設計計算得n≈32,考慮到8%~10%脫落,擴大樣本至35例~39例,確定每組病例數各為40例。采用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設計,按照對照的原則,1∶1∶1入選病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傳統臍療組及擇時臍療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9.25歲±13.14歲;傳統臍療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6.69歲±13.69歲;擇時臍療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8.92歲±13.33歲;3組病人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預防按摩病人臍部并給予相應健康指導,不予其他干預措施。②傳統臍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單取神闕穴敷貼藥物,藥物由生大黃粉、芒硝、冰片按3∶3∶1的比例研成粉末,加蜂蜜調成膏狀,大小約1.5 cm×1.5 cm,厚度約0.3 cm,然后將藥物裝入醫(yī)用敷貼,貼于神闕穴。術后1 h內敷于神闕穴,持續(xù)貼敷6 h,每日1次,5 d為1個療程。③擇時臍療組:敷貼藥物組成、制作方法、貼敷保留時間、療程同傳統臍療組,于術后第1天05:00貼敷神闕穴處。貼敷操作方法:敷貼前詢問藥物過敏史,向病人及家屬做好相關宣教,說明目的、意義及方法,征得病人及家屬的同意。護理人員按卯時(05:00~07:00)取穴進行貼敷,操作前觀察皮膚情況,確認無皮膚疾病、皮膚破潰后將調好的藥物裝入醫(yī)用敷貼,貼于神闕穴。操作時加強人性化關懷,保護隱私,注意保暖,防止病人受涼。操作結束后安置病人舒適體位,整理用物,洗手記錄。注意事項:①注意病人臍部及其周圍皮膚有無癢、灼熱、潮紅、水皰、滲液等過敏癥狀,若有應停止敷藥,必要時予以抗過敏治療。經常檢查腹部皮膚情況,及時排除各種原因對皮膚的刺激。②觀察病人排便情況(包括排便次數、性狀及排便時間),并做好記錄;并注意有無腹瀉發(fā)生,一旦腹瀉則停止外敷。③揭下通氣膠帶、更換敷貼時動作輕柔。
1.2.2 護理方法 3組均予包括情志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臍部按摩指導、預防便秘的基礎護理方案。①情志護理:腰椎椎間融合術后需絕對臥床,翻身、大小便等需要他人幫助,病人排便方式及排便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致排便困難、便秘。部分病人易產生煩躁、焦慮、緊張、寂寞、抑郁等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胃腸道蠕動減弱[4]。住院病人床上排便環(huán)境又缺乏隱蔽性,病人不習慣,造成心理上排便障礙,影響排便反射[5]。護士應多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心理疏導,向病人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主動抑制便意及負性情緒的危害,指導病人應用放松方法緩解焦慮、抑郁情緒。②健康教育:術后鼓勵病人堅持床上活動,術后第1天行雙下肢的伸肌及屈肌的鍛煉;術后第3天行綜合下肢肌肉的鍛煉;術后7 d~12 d行腰背肌及腹肌的功能鍛煉。術后1周左右在醫(yī)生的同意下,佩帶腰圍或支具下床活動。功能鍛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人而異,以雙下肢及腰部肌肉無明顯酸痛感為適度。③飲食指導:腰椎手術常采用全身麻醉及術后鎮(zhèn)痛,鎮(zhèn)痛泵使用的嗎啡、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容易抑制胃腸蠕動,且術后病人臥床時間長、活動量減少及麻醉藥的影響,使病人胃腸道動力減弱[6]。在保證病人營養(yǎng)素攝入的情況下盡可能多攝入膳食纖維,盡量食用含粗纖維豐富的綠葉蔬菜和水果,注意葷素搭配,忌油膩、辛辣及引起胃腸脹氣的食物,補充足夠水分,每天飲水量≥2 000 mL。指導病人每天清晨空腹飲溫開水,可刺激胃腸反射而促進排便,減少腸脹氣。④臍部按摩:于每晚睡前或早餐后30 min或在便前20 min進行,囑病人按摩前排尿。按摩時自然放松,操作者用手的大小魚際肌在病人臍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10 min~15 min,也可教病人自行操作,每天早晚各1次,以病人有溫熱感為宜[7]。
1.2.3 評價方法 記錄3組病人首次排便時間。術后第1天~第5天每天觀察記錄病人的便秘情況。敷貼5 d為1個療程,5 d后進行綜合療效評價。便秘積分評分采用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編制的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問卷[8]評估病人排便的感受、舒適度及大便性狀,該問卷包括排便困難,糞便性狀,排便時間,下墜、不盡、脹感,排便頻度和腹脹6個方面問題。每個問題均為4級評分,根據不同程度分別計0分~3分,得分越高代表該問題癥狀越重,6個方面問題得分相加為便秘癥狀總分。療效評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評定標準[9]:大便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癥狀積分減少85%以上為痊愈;排便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 h以內,便秘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50%~85%為顯效;便質干結改善,或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癥狀積分減少20%~50%為有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20%以下為無效。
2.1 3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0例病人實際入組116例,脫落4例,對照組、傳統臍療組和擇時臍療組分別為38例、39例、39例,3組病人年齡、性別、手術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脫落4例均為病人拒絕手術,自動出院,無不良事件發(fā)生,未繼續(xù)隨訪。
表1 3組病人性別、年齡、手術時間比較
2.2 3組病人療效比較(見表2)
組別例數首次排便時間h 便秘評分(分)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總分對照組 3940.45±6.487.87±1.9510.69±2.6013.05±2.6813.49±2.4513.64±2.7558.74±9.80 傳統臍療組3934.41±5.517.12±2.9310.03±2.8912.13±2.9010.95±4.088.03±4.1148.26±13.24擇時臍療組3830.66±4.977.50±2.729.00±3.769.45±4.386.68±4.333.45±3.1036.08±14.56P0.0000.4440.0600.0000.0000.0000.043
2.3 3組病人總體療效評價(見表3)
表3 3組病人總體療效比較
中醫(yī)認為: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不同程度的失血,血少則氣生不足,氣不足則運化無力,致臟腑功能失調,胃失和降,傳導失和,致氣不能推動腸蠕動。陳淑招等[10]對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病人行穴位貼敷,結果顯示能有效改善胃腸功能,預防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病人胃腸功能恢復的有效率得到明顯提高。中醫(yī)藥治療便秘有獨特的優(yōu)勢,其標本兼治,療效較高,方法多樣,臍療就是其中一種,臍療法越來越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注,臨床醫(yī)務人員通過將中藥方劑研磨成粉,制成膏劑等敷于病人神闕穴,通過藥物及穴位刺激雙重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子午流注學認為:人體經脈的氣血周流的盛衰開闔都有固定的時間,從子時到午時的十二個時辰內,氣血在不同時辰流經不同經脈,一個時辰流注一條經脈,十二條經脈依次得到流注,當氣血流注到某經脈臟腑所屬時辰時,則為該經脈臟腑一天中功能最為旺盛之時,按其開穴時辰選擇貼敷,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1]。本研究結果顯示:擇時臍療組病人首次排便時間為30.66 h±4.97 h,低于對照組和傳統臍療組(P=0.000);治療第3天~第5天便秘評分量表和總評分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擇時臍療組能縮短首次排便時間,減輕便秘癥狀,從而有效降低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便秘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所用穴位敷貼藥物由大黃粉、芒硝、冰片三味藥組成,系我院骨傷科諸方受老教授經典驗方。將生大黃粉、芒硝、冰片按3∶3∶1的比例研成粉制成中藥貼敷肚臍(神闕穴)的方法應用于臨床,進一步明確臍療時辰、貼敷保留時間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旨在為預防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便秘病人提供安全、簡便、療效明確的治療措施,找到更有針對性、更規(guī)范化的貼敷方法,有效降低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便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擇時臍療治療便秘的療效優(yōu)于傳統臍療,但研究結果還有待進一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1] 沈潔,白躍宏.椎間盤源性下腰痛治療進展[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9,20(2):94-95.
[2] 鄒愛元.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便秘的護理干預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24):3695-3697.
[3] 吳圣賢,王成祥.臨床研究樣本含量估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4] 盧錫芝,曾小芳,陳映瓊.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1):52-53.
[5] 莊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脹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2):76.
[6] 陳敏,李愛霞,桑秀艷.對便秘患者的護理援助[J].齊魯護理雜志,2002,8(6):409-410.
[7]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6:368-369.
[8]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4):355-356.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50.
[10] 陳淑招,黃章云,胡佳.穴位貼敷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6,38(3):90-91.
[11] 羅道珊.子午流注納子法優(yōu)越性探討[J].河北中醫(yī),2010,32(7):1079-1080.
2016-12-28;
2017-11-05)
(本文編輯 崔曉芳)
Observationoneffectofselectivehilumtherapywithherbalplasterforpostoperativeconstipationpreventionforpatientsundergoing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
LiWumei,CaoLumei,BianHengji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Jiangsu 210029 China)
R248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3.033
1009-6493(2017)33-4283-03
江蘇省中醫(yī)院院級課題,編號:y15033。
李五妹,副主任護師,單位:210029,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曹魯梅、卞恒杰單位:210029,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信息李五妹,曹魯梅,卞恒杰.中藥貼敷擇時臍療對預防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33):4283-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