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羽彤/Yang Yutong
展覽鏈接:
趙半狄的中國Party
主辦方: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覽時間:2017年8月5日—10月22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qū)4號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大展廳
北京798藝術中心的尤倫斯藝術館舉辦了中國當代先鋒藝術家趙半狄的個展——“趙半狄的中國Party”,在觀展過程中亦呈現(xiàn)了趙半狄自油畫創(chuàng)作向“熊貓時代”的跨越。畫家運用多種媒介、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結合社會熱點事件以及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深入思考,締造了一種現(xiàn)象級的藝術風格。20世紀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他在學生時代即以畫家身份而聞名,以布面油畫的方式塑造了極具表現(xiàn)力的敘事場景,通過個人表達與物質性的細節(jié)來捕捉時代風貌。他確實具有極強的油畫功底和繪畫天賦,目睹他于1990年創(chuàng)作的《蝴蝶》,令我印象深刻,為之折服。朱墻金瓦的天安門,蔚藍的天空中云朵游移,潔白的華表,威武的石獅。一位女子白衣白裙赤足立于前景,百褶裙上飾有黑色波點,她雙手置于身前,腦袋轉向一邊,似乎在尋覓和盼望著什么,像一只振翅欲飛、倏忽即逝的蝴蝶。旁邊一名男子似是無意經過,撐著黑傘,赤裸上身,格子短褲,腳穿考究的皮鞋,和女子的赤腳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不經意地朝我們投來意味深長的一瞥,帶著探尋的意味。看得出是畫家自我形象的縮影。
畫家以一個路人的身份入畫,和身邊的白衣少女仿佛處于不同時空,雙方對彼此亦無知無覺。畫家像是身處除畫中少女和觀畫者之外的第三時空,帶有一種置身事外的超然和思索。他們與身后的建筑群之間仿佛被鐵柵欄完全隔開,一左一右不同的動勢似乎預示著下一秒廣場上就將空無一人。
自畫像,鐵柵欄,注視,這些意象的疊加使我不由得想起趙半狄的另一幅自畫像——《我的花園》。這是一座憂慮者的花園,充滿印象派的柔美情調。畫家身處草木繁茂、綠意蔥蘢的花園之中,草叢中零星點綴著玫紅嫣粉的小花,陽光熱烈而充沛,正是一年春好處??墒钱嫾业闹w語言和面部表情卻并不放松愜意,相反,非常地戒備和緊繃,只見他表情嚴峻,側目而視,嘴角微微向下,雙手抱臂,側身對人,目光再一次穿透畫布,若有所思地注視著我們。在這明媚的春光里,他卻身著黑色西服,頭戴黑色貝雷帽,與前景冰冷粗壯的黑色柵欄遙相呼應。這突兀的柵欄,形成一道畫家與觀者之間難以逾越的屏障。畫家置身花園,透過柵欄,觀望著我們。究竟,身在柵欄中,被俗世樊籠所禁錮的是我們這些看畫人,還是畫家本人呢?到底,畫家是否在置身于一個花紅柳綠的伊甸園里,隔岸觀火地注視著水深火熱的我們呢?是否,畫家已超然物外,看破這浮生百態(tài),以至于樹立起了堅固的屏障與我們區(qū)分開來?
正如此畫展中唯一的新作《中國Party》(2017年),描繪出一位優(yōu)雅的女士在點著金色蠟燭彈奏三角鋼琴,而深不可測的湖水已經淹沒掉她半個身子。世界在下沉,而我們在狂歡。
“現(xiàn)在,我把中國的現(xiàn)實當作一場party來看,我努力想從中抽身出來。”趙半狄說。
趙半狄 中國Party 布面油畫 390×290cm 2017 年
展覽現(xiàn)場 張鴻洋攝
趙半狄 蝴蝶 布面油畫 250×140cm 1990 年
《中國Party》是他走過(后文提及的)“熊貓時期”之后再度拿起畫筆,進行的巨幅(3m×4m)油畫創(chuàng)作,代表著對過去的割裂和放棄。曾經他擱置畫筆,試圖擁抱世界,敞開自己,卻在“熊貓時裝秀”之后受到鋪天蓋地的討論以及討伐,極大地澆熄了他的熱情。于是現(xiàn)在開始退而守之,努力做一些同主流社會保有距離的事情。他說:“社會是很熱鬧的一個大party,它是下沉的,布滿危險的,不樂觀的,對我來說已經無望了,所以我把肖邦音樂會放在水里進行……其實每個人都在水里,沒有人在岸上,在我的世界觀中,現(xiàn)在沒有岸,這么說是很不主流的,但是我的真實感受,是主流沒有接納我。我不會再認為自己是畫家了,也沒有畫家夢了,我以后還畫不畫,我也不知道,隨意隨性不做設計?!雹僮鳛橐粋€技藝精湛的“現(xiàn)實主義”繪畫者,僅憑一紙畫面似乎已經難以傾訴完盡畫家的所思所想,1994年,他暫停繪畫,他轉向更為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方式。例如運用時裝、新媒體、電影、行為等新式傳媒手段,結合了臺詞、配樂、劇本、情節(jié)、演員等多種要素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營造更為強烈直觀的表現(xiàn)效果,體現(xiàn)了一種藝術表達與科技發(fā)展緊密結合的前衛(wèi)創(chuàng)作思路?!袄L畫不僅是表達感受的方式,而且經常是逃離現(xiàn)實的方式,我的畫愈完美,我的內心就愈脆弱……我不能再脆弱下去了。”趙半狄如是說。②
以1996年的“熊貓日歷”為起點,他的“熊貓時代”由此開啟?!靶茇埲諝v”以海報形式反映社會熱點話題,比如克隆,艾滋,同時也帶有公益性質,比如宣揚見義勇為、過馬路左右看、系安全帶駕駛等等。他與熊貓玩偶的合力出演甚至吸引了一些公司和企業(yè),想要對他進行贊助,并且把自己的企業(yè)商標置于海報一角,可見其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
他的藝術在2000年后步入一個新的階段,運用熊貓的象征符號強勢介入現(xiàn)實社會的狀況——法庭、時裝秀、電影——與經濟和社會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并駕齊驅。
趙半狄說:“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中國的符號,作為一個個體,試著‘擁有’這個國家級符號,最初只是個有趣的試驗,但當這種‘綁定’產生了奇特的化學反應之后,我覺得這簡直是一扇熊貓之門,我覺得我有義務給中國社會展現(xiàn)一個特別的景觀,是隱喻,也是行動,關于公共話題,也關于審美,我能感覺到,這是我逃離脆弱之后要去的藝術世界?!?/p>
哲學家恩斯特·卡西勒認為,人是生活在一個符號宇宙之中,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則是這個符號宇宙的各個部分。他認為人應該被定義為“符號的動物”,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③就是說人類借助于某種特定化的符號,來傳達強烈的個人意識。由符號參與的藝術表達,打造了畫家特立獨行的藝術語言。
趙半狄肩扛一只毛絨熊貓走南闖北,形成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同時讓“熊貓”這個符號與周圍的世界發(fā)生沖突和聯(lián)系。在《一個人的奧運會》視頻短片中,他身著奧運會火炬手的運動服,肩扛熊貓,歷經山川大河,跨越春夏秋冬,最后將圣火成功傳遞,伴隨著激昂的配樂,“北京啊奧運啊……神州大地再鑄輝煌”,激動人心的歌詞,宛如一場“個人主義游戲”,詼諧又勵志,讓觀賞者胸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愛國主義豪情。
趙半狄 趙半狄和熊貓 燈箱 120×120cm 1999年
趙半狄 一個人的奧運會 影像 27'5'' 2005年
但是“熊貓時裝秀”卻沒有那么好運了。2007年11月4日,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臺上上演了“趙半狄熊貓時裝秀”。在這場時裝秀中,趙半狄用熊貓符號演繹了中國社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包括了民工、三陪小姐、追星族、乞丐、同性戀、網絡紅人、法官、三陪小姐、二奶、腐敗官員等三十三套時裝。此后2009年3月,熊貓時裝秀在法國巴黎東京宮上演,將這場秀的爭議推向了毀譽參半的高潮。彼時人們的思想沒有現(xiàn)在開放,接受度也比較有限,因為此次走秀涉及國寶形象“熊貓”,涉及社會敏感人物、話題,并且在國際舞臺上展出,人們不由地質疑這是否是自曝其短、賣國求榮的一次獻丑和鬧劇。成都政府有關部門甚至對他發(fā)出了“禁止惡搞熊貓”的警告。
首先,熊貓作為國寶,憨態(tài)可掬,可愛笨拙,需要人類的悉心呵護才能得以存活,對熊貓的熱愛與保護,似乎折射出中國人對自身的顧影自憐,對于偉大文明的脆弱蜿蜒前進的惋惜。熊貓純凈天真、黑白分明的形象,似乎寄托了華夏人民自古以來的精神追求。由此,國寶怎可隨意戲謔玩弄,或者以此創(chuàng)造收益呢?但我恰恰覺得,國寶不該被供奉起來,而是應該貼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以一種符號圖像的形式影響思維,引發(fā)思考,豐富精神。趙半狄做到了,他身上有著藝術家們所慣有的挑戰(zhàn)權威與打破常規(guī)的精神。
其次,他的“熊貓時裝秀”更多的是一種呈現(xiàn)和思考,并非人們所認為的抨擊和戲謔?;蛟S因為天性敏銳,在社會的每個敏感節(jié)點,他幾乎都能發(fā)出獨特的聲音。把國內的“二奶”“釘子戶”“裸聊者”“腐敗官員”等符號搬到法國,固然不如“長江黃河長城故宮”那樣偉岸崇高,但也并非出于“揭露社會陰暗面”的不良動機。中國人似乎有種莫名的自尊和虛榮,抑或是出于護短心態(tài),總不愿“家丑外揚”,總想要“人前顯貴”。但是客觀存在,我們只有去正視它們,承認它們,才能夠提出改進方案,才能在反思中有所領悟。
最后,從藝術角度來講,趙半狄的“熊貓秀”也是成功的,作為油畫專業(yè)的學院派,他在服裝設計領域依然表現(xiàn)出彩,親自設計的服裝以黑白兩色為基調,運用多種材質,緊密結合每個社會身份的不同特點,呈現(xiàn)出一種哥特的風貌。作為“地域黑”的受害者“熊貓河南人”全身披掛著中國地圖,而“熊貓追星族”穿著黑絲絨束腰禮服,面目不清地隱在頸間一圈層疊的白色歐根紗里……
有人譏諷趙半狄的作品缺乏藝術性,然而,什么是真正的藝術性呢?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筆者認為藝術應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趙半狄震顫了中國人的神經,激發(fā)了大眾的心性,他是細致入微的,且難以復制的。
注釋:
①《華夏時報》,2017年8月7日,第031版。
②《新京報》2013年7月10日。
③恩斯特·卡西勒:《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