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寧 楊健科 李杰 李垠朋
(云南農業(yè)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關于《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執(zhí)行情況的調查研究①
——以云南省高校為例
蔣寧 楊健科 李杰 李垠朋
(云南農業(yè)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2014年6月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旨在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和規(guī)范管理,提高高等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高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從實際出發(fā),對《基本標準》頒布后在云南省高校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依然存在問題;(2)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開展情況不容樂觀;(3)體育教師進修及待遇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提出建議,期望能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相關部門和領導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基本標準》 高校 體育工作 調查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以教體藝〔2014〕4號印發(fā)《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1](以下簡稱《基本標準》)。該《基本標準》分體育工作規(guī)劃與發(fā)展、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5部分。
《基本標準》能否被遵照執(zhí)行,意義重大。其實際意義在于一是能夠推動高校把學校體育工作列入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的立德樹人功能;二是能夠保證高校體育課時,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豐富課程項目、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三是保障了學校體育課外活動時間,解決校內外體育社團建設薄弱,校園體育文化、社會服務功能單一問題;四是當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沒有根本好轉,健全學校的評價體系建設,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成為全面衡量學生發(fā)展和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指標;五是解決學校體育辦學條件急待改善,場地設施等基礎建設薄弱,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問題。其理論意義在于從系統哲學角度出發(fā)認識大學體育,理解大學體育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銜接。為大學體育的具體實踐活動提供指導。本著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2016年對《基本標準》頒布后在云南省高校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調查,旨在了解《基本標準》在云南省高校的貫徹落實情況。期望能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相關部門和領導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云南省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教育相比其他省份較落后,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較為發(fā)達和集中的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昆明,研究對象抽取在云南省有代表性的高校包括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云南農業(yè)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和昆明醫(yī)科大學中的部分師生。其中云南大學屬于211高校,其他幾所均為省級重點建設高校。
通過多種方式查閱有關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革與發(fā)展的研究文獻,并對與本研究有關的內容做綜述性研究。
在選取的350名高校師生中發(fā)放問卷,采用當面發(fā)放、當場答題、當場回收的形式進行調查。
走訪抽樣院校,召開相關部門、體育教師及學生的小型座談會,對學校體育教學、場地設施、課外體育活動等進行考察調研。
將問卷調查和訪談后獲得的原始數據用Microsoft Excel儲存,并對其結果進行常規(guī)的統計學處理、綜合分析。
從各個學校體育工作規(guī)劃來看(見表1),各高校均制定出了學校體育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體育工作年度計劃、學校陽光體育工作方案、學校體育教學計劃,說明各高校都有全面、系統的學校體育工作規(guī)劃。這使學校體育工作能夠有計劃、有制度地開展和進行,也是學校體育工作能夠系統化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
表1 學校體育工作規(guī)劃調查
表2 學校體育工作機構設置調查
表3 一、二年級本科生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調查
表4 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調查表
建立健全的學校體育工作組織機構是體育工作開展的前提,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各高校都設立了完善的體育工作組織機構。有分管全校體育工作的校長,成立體育組織機構——體育工作委員會,負責建立體育工作評價考核機制,進行人員、部門分工,賦予其統籌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各項管理職能。明確管理職責,建立管理工作責任制,同時安排各項體育活動,由具體負責體育的工作部門,一般是體育部或體育學院來開展體育活動。經訪談知,各高校每年均召開不低于一次的體育工作專題會議。
從對一、二年級本科生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的調查來看(見表3),在周學時數方面,各高校都達到了《基本標準》中規(guī)定的不低于2學時的標準。達標率為100%。在總學時數方面,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昆明醫(yī)科大學均為144學時,達到《基本標準》中規(guī)定的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的體育必修課,云南財經大學、云南農業(yè)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為128學時,未達到144學時的要求,達標率為43%。原因在于達標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周是18周,未達標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周是16周。每學時時長方面,除了云南財經大學、昆明醫(yī)科大學是40min外,其他學校都是45min,達標率為71%,令人不容樂觀的是后兩項,達標率都只有14%,每學時人數和開設項目數往往受教學場地、上課學生人數、體育教師人數等因素的影響,達標率低說明教學場地有欠缺,師生比例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體育教師缺口。
經調查,各學校每節(jié)體育課都能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煉內容都不低于30%;并且考試內容中,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素質鍛煉項目作為考試分數的權重也都不少于30%。達標率為100%,說明各高校能夠充分認清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和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作為體育課的有效補充、對鞏固和提高體育課所傳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對體育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意識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各高校都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了學校教學計劃。通過對各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的走訪調查發(fā)現,14%的學校規(guī)定一、二、三年級學生統一早鍛煉或早操。43%的學校規(guī)定一、二年級學生統一早鍛煉或早操。14%的學校對體育專業(yè)的一、二年級學生有此規(guī)定,還有29%的學校未做統一規(guī)定,由此看來,要達到《基本標準》中的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體育活動,每周至少參加3次課外體育鍛煉的要求,還是有一定難度。這主要與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動力、積極性和自覺性有關,尤其是女生。各學校每年都能進行一次運動會,運動會是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從表4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調查表中看到參與運動會的學生人數百分比都不能達到《基本標準》里規(guī)定的50%的要求。經走訪得知,三天的運動會,為了便于會后休息,通常又與周六、周日相連,除了參賽運動員、工作人員和少部分觀眾外,大部分的學生會把一年一次的運動會看作是“小長假”,有回家的、有出去旅游的、還有探親訪友的,總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這恰恰失去了學校運動會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意義和發(fā)揮的作用。體育社團也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實現途徑。社團的體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項目眾多,自我選擇性強,個性突出,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情感體驗,而且還能為大學生提供自主運用和檢驗在體育課中學到的體育基本知識和施展體育才能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但調查結果并不令人滿意,7所學校里只有云南師范大學超過了《基本標準》中的不低于20個體育社團的要求。達標率14%。這往往與學校的體育文化氛圍有很密切的關系。
各學校均能全面貫徹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成績向學生反饋,并將測試結果經教育部門審核后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形成本校學生體質健康年度報告。及時在校內公布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對學生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畢業(yè)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處理。畢業(yè)年級學生測試成績及格率達95%以上的學校占50%,這與大三、大四的本科生缺乏鍛煉自覺性有很大的關系。隨著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各學校都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將體質健康狀況、體育課成績、參與體育活動等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基礎能力建設,既是高校體育發(fā)展的條件,更是高校體育發(fā)展的保障[2]。通過調查可知:(1)雖然多數學校位于呈貢大學城新校區(qū)、場地設施配備的很好,但在體育教學時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不過完全能夠滿足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的需要。(2)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有待不斷地更新和加強。由于受高校領導、教學任務及體育工作經費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使體育教師錯失一些進修、深造的機會。(3)體育教師待遇偏低問題有比較一致的認同。突出體現在工資水平、職稱評定、學術評價等方面,這些都將極大的影響到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
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目的在于切實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各高校都已充分認識到實施《基本標準》的重要性,制定出了比較全面的體育工作規(guī)劃與發(fā)展方向。設置體育工作管理機構并履行相關責任。體育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狀況良好。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工作得到了較好執(zhí)行和完成。但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有半數高校依然存在問題,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開展情況不容樂觀[2]、體育教師進修及待遇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加以解決。
就云南省高校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
(1)在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源還是教學場地受限、體育教師人數不足。由于昆明多數高校都已搬遷至呈貢大學城,而且各個高校位置相對集中,不妨考慮將各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及教師資源進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共享。
(2)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開展方面,制定系、院、校級課余體育活動如早操或早鍛煉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師課內教學、課外指導的作用,大力支持形式多樣的體育社團,定期開展社團體育競賽活動,為提高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鍛煉的積極性,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參加情況納入體育成績綜合考評。
(3)體育教師進修及待遇方面,相比其他專業(yè)教師而言,體育教師從事的是實踐教學活動,更多的是教授運動技能,但也存在體育理論知識和理念的不斷更新,所以同樣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修,高校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多給體育教師深造和學習的機會。至于體育教師待遇偏低問題,也希望高校相關部門和領導能夠給予理解和支持,不要因此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1]郟孫勇.新標準下高校體育課授課時間優(yōu)化設置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1):74.
[2]魏濤.對河南省高校體育工作專題調研情況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146.
G807
A
2095-2813(2017)09(c)-0248-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248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5C050Y。
蔣寧(1977—),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