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歲末,我不慎將右手腕摔成粉碎性骨折,緊接著陷入了漫長的治療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痛苦。這期間也曾得到許多友人的關心與牽念,在與雷達先生的幾次通話通信中,我收到了來自先生的親切問候,很受感動。當雷達先生從文蘭口中得知我也寫散文后,說讓我將寫好的東西發(fā)給他看看。我懷著丑媳婦怕見公婆的忐忑不安,發(fā)給他一篇作文《說說楊爭光》,沒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雷達先生的回復:
你好!《說說楊爭光》看了兩遍,對楊爭光的“怪”和“奇”有深刻印象,你脫開人物特寫的老套,寫你主觀感受最深刻難忘的一些“點”,是很明智的選擇,如唱秦腔,寫影視本子,弄書法,寫詩歌,寫小說等等。在這些活動中,都貫串了“怪”與“奇”,怪才的形象遂呼之欲出。你對他的小說的解讀,不亞于批評家,甚至更得要領;對人品的理解也遠遠超過一般朋友。你的文字并不是特別老到的,還不時有個別錯別字,但真實與直情蓋住了缺點。你的語言中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對陜西土話、方言和日常俗語的隨手化用,使文章一下子變得生動了起來。你提到楊的憂郁癥、心臟手術,未深入寫,如不忌諱什么,可更深細些,使這一病態(tài)的天才的形象更加真實突兀。
2016年3月6日
看到雷先生的回復,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自責。激動的是雷達先生寫評論,可不是博士買驢,他的文章沉博絕麗、波瀾老成,是我國第四代文學評論家群中評論生命力最持久、影響力最大的宿將之一,他竟然對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初學者的習作予以肯定和賞識,并提出修改意見。自責是發(fā)稿時我因為疏忽大意,竟將未校對好的稿子發(fā)去了,看回復才覺得臉紅羞愧,同時也倍感雷達先生為文之道的嚴謹細致。
2016年3月8號,雷達先生將他的散文集《皋蘭夜語》作為“三八”婦女節(jié)禮物贈送給我,并附言說:
蘭蘭好,拙作已交小莉,你沒事看看,也許有趣。
這對我來說彌足珍貴,僅看過五六篇,便迫不及待地回復雷達先生:
您好!感謝贈我《皋蘭夜語》。
幾天來,我除了大半天耗在醫(yī)院理療中心外,其余時間就泡在您的散文大作里了。因眼睛手術過兩次,還不能久看,因此就這么看看歇歇,歇歇看看。本想著拜讀完畢再談談我的感受,可還是按捺不住心潮澎湃,非說不可。文蘭說我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評論雷達兄的文章。我說我豈敢造次!我只想說說我的真實感受而已。再說雷達兄寫文章,可不光是給專家學者看的。
讀您的散文,會將一個普通的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升華到制高點,和您噴薄的才思與靈光一起共鳴。陜西人形容感覺好到極致常用“解饞”二字,這當然除了物質享受外還包括精神享受。這份精神大餐,其豐富的營養(yǎng)內含包括哲學的、思辨的、宗教的和倫理道德等諸多方面,我統(tǒng)統(tǒng)咀嚼反芻,都在我的腦海里較勁翻騰。
在《皋蘭夜語》里,您將大西北邊城蘭州的沉滯與張揚、奇秀與雄渾、險仄與曠朗的特質與皋蘭山神話般的撲朔迷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給讀者,使渟蓄于胸中的才識得以噴薄。你將歷史的蘭州、地理的蘭州、人文的蘭州的天然古堡式的封閉、禁錮、與世隔絕的疏離,以及它說不清的神秘、幽邃和暗藏的歷史文化秘密,與今日萬家燈火的鬧市、星光灼灼的亭臺、天上宮闕、瓊樓玉宇、輕搖浮動,一股腦兒地呈現(xiàn)給讀者,大大地縮短了現(xiàn)實與歷史的距離感,讓傳統(tǒng)的西域文化在不知不覺地傳承中更加異彩紛呈。這是游子對養(yǎng)育的回報,這是靈魂對故土的眷戀和依托。皋蘭山,這條沉睡了千萬年的巨龍正在被喚醒,一但抬頭擺尾,伸伸懶腰,打個噴嚏,都將天搖地動,都將使那一方神奇的土地驚現(xiàn)出天翻地覆的變化。山頂公園便是見證奇跡,它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p>
還有個小插曲告訴您:因為您的文章太精彩,我時刻有與朋友分享的沖動,便將網絡上能搜絡到的都下載給我的資深朋友看,您猜他怎么說?他說雷達的文章寫得好極了,讀之簡直就像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可皋蘭山,山頂公園我都去過,感覺好像沒那么好?!蹦┝诉€感慨道:“不過看完《皋蘭夜語》再去蘭州,恐怕就不一樣了。”哭笑不得,不過這倒是說了句實話。
還有,特別喜歡您璧坐璣馳、大氣磅礴的精彩描寫,那簡直就是一次次語言的狂歡,有“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的氣概?!翱窗?,一塊塊碩大的排冰,像一個個滿懷仇怨、沖鋒陷陣的生靈,互相追逐著、撞擊著,那高揚著手臂的冰塊奔過來了,那低頭沖刺的冰塊迎上去了,時而驚天動地地轟鳴,時而粉身碎骨地呻吟,有的冰塊狂暴得簡直要撲到岸邊來捉你,于是冰水都濺濕了你的棉鞋。田野岑寂,整條大河猶如低吼著的、廝殺不斷、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边@記憶中的兒時春季“開河”,其場面之恢宏壯觀,即使距之千里之外,也似有身臨其境之驚心動魄。這氣魄、這胸懷,李白有,“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元好問有,“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您的氣魄與胸懷除了從小受其熏陶外,與那驚雷奔電的春季“開河”,與那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的奔放恣肆,與那不分晝夜,時而咆哮怒吼、時而暗流涌動的母親河息息相關,她已經流淌在您的血液里了。
您的散文集,隨手翻頁,不經意地瞄上幾行,其感性、柔軟、恣意、鮮活的文筆總能瞬間博取我的眼球,我驚訝您除文學評論之外,極富才情并洞悉事物玄機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力。
《皋蘭夜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蒼茫遼闊,委婉多情,書寫得心應手,火花飛濺。特別是您的自傳體散文《新陽鎮(zhèn)》《還鄉(xiāng)》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這是您青少年時代的成長歷程,讀來有穿越時空之感同身受,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晌曳挪幌隆兑榔婵死锟恕?,就先說說她吧。
“一眼望見你,我就被你刻骨的蒼涼打蒙了,我就知道此生再也不會忘記你了。這世上,有的場面,只要一撞入眼簾,就讓人頭皮麻炸,電擊似的一顫,然后烙進了記憶的穹窿?!边@是《依奇克里克》的開首一節(jié),就幾句話,便將我緊緊地抓住不放了。在今天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昔日熱火朝天的依奇可里克已面目全非,一片狼藉。可您卻飽蘸濃情之筆,從不同的角度呈現(xiàn)了歷史的逼真細節(jié),從獨特的視角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與社會風貌,記錄下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為了甩掉貧油落后的帽子,為了讓祖國站起來,他們戰(zhàn)天斗地,不畏嚴寒,以荒原做伴,以大漠為家,在荒涼孤寂的“西圣地”甘灑熱血,付出了辛勞、眼淚和汗水,終于開釆出了石油,為新生共和國年輕的心臟注入“血液”,以雄壯激越的創(chuàng)業(yè)傳奇,譜寫了民族石油工業(yè)的恢宏篇章,功不可沒。endprint
還有,您智慧地選擇了第二人稱書寫,這如同兩個久經沙場腥風血雨的老戰(zhàn)友重逢,“似箭光陰如流水,鐵打營盤鑄友情。相聚轉眼又別離,時間能否停一停?”他們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們在漫長的等待中終于盼來相互眷顧,他們想要將憋了一輩子的心里話和盤托出,他們老淚縱橫地祈求時間的腳步能否停一停?這種促膝長談更便于心靈融入和情感的抒發(fā)與溝通。您在和這些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可歌可泣的石油人傾訴衷腸,實屬高山仰止。
讀《依奇克里克》,我熱血沸騰,感慨萬分。有人說人生不是索取的枯井,而是賜予的噴泉,我很贊同這種說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特別是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但奉獻,就是要讓“利澤施于人”,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法國作家蒙田說:“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了很長久?!薄敖∪藴稀保@是西圣地唯一一條以人名命名的溝,“紅色的山脊逶迤著,周圍靜得嚇人,只有風兒呼喊著說,她就在這兒,她就在這兒。”戴健、李月人,她們將23歲、19歲的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yè),她們的英魂還在,西圣地還在。
“依奇克里克,我覺得你不僅是一片物質的廢墟,更是一片蘊藏豐富復雜的精神遺產的廢墟?!?/p>
“我們離開你時,看見廢油井旁只有一個維族瞎老漢和一條狗守候著,斜陽殘照里,有人在一點一滴地打撈著你的余瀝?!?/p>
毫無疑問,這一深刻的點睛之筆,這一發(fā)自內心的沉吟,您將一個關乎人類的、歷史的、社會變革時期必然產生的陣痛、迷茫的大主題鑲嵌在極具畫面感的殘陽斜照里,這種凄美的千古絕唱式的別致,同樣會烙進讀者記憶的穹窿。它對讀者的心靈撞擊是刻骨銘心的,讓你在陣痛、戰(zhàn)栗過后的冷靜中,沉默、思考,隨之清醒。
謝謝您寫出了這么好的書,我一定會用心拜讀,做好筆記的。
2016年3月25日
都說往事如煙,可這并不盡然?!饵S河遠上》《費家營》《多年以前》的閱讀陷入便是難以自控的沉默,讓你時不時地想喊,想哭,想笑,以至哽咽在喉,淚流滿面。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又給雷達先生寫信:
雷達兄好:
您發(fā)來的三篇文章反復拜讀過,始料未及,思緒波涌,久久難以平復。我原以為您是在福罐罐里泡大的孩子,不料您卻有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童年:一個六歲的孩子,親歷了解放戰(zhàn)爭中西北戰(zhàn)場最殘酷的惡戰(zhàn)與決戰(zhàn)——蘭州戰(zhàn)役,用您稚嫩的童心和恐懼的明瞳目睹了硝煙彌漫、尸橫遍野、血流如注的、人類最慘烈的戰(zhàn)爭圖畫。忠實老師有句名言:“要了解一個作家,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徑,就是閱讀他的作品?!蔽覐摹饵S河遠上》中讀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少年雷達,您用文字真實地記述了這場戰(zhàn)爭帶給西部民眾的生靈涂炭、滅絕人寰,您攝入腦海的影像是終生難以抹去的記憶。母親的農校變成了臨時救護站,“每天運來一車車負傷殘兵,望著‘垛滿人肉的卡車,一路滴血而來,纏滿繃帶的血頭顱和斷了手腳的白骨一齊撐在車外,血紅撒拉地嚇人?!边@是一個六歲男孩的親歷和記憶,清晰且真實,這個男孩用一生去撫平、去掙扎,他戰(zhàn)栗,甚至夢魘,他企圖忘卻,但談何容易!這用血淚澆鑄的圖畫,豈能用時間的橡皮輕而易舉地擦去!人類無法避免亂世的殘傷,但人類永遠珍視初心和童真,善惡美丑都是在這面干凈的鏡子前才能充分顯影的。
讀《多年以前》,我是揪著心和您一起墜入這人生最大限度的悲痛中的。
父親死后,母親的無助,心的疼痛與悲傷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每當母親一手拉著我、一手拉著姐姐走向蘭州農校后面的曠野地里,面對黃昏時蒼茫的皋蘭山時,我就害怕極了,我預感到母親又要哭了。果然,不一會兒母親大放悲聲。對她,也許是生活重壓下的一種宣泄吧。那是我童年最恐懼的時刻,父親離開的那個傍晚的恐懼也在這時一并襲來,我不由渾身顫抖。母親的巨大痛苦不是那個年齡的我所能理解的?!?/p>
都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赡耐晔呛椭赣H的淚水與期盼度過的。天生的敏感,失去父愛的自卑、焦灼、憂傷、恐懼、苦痛,遭受排斥、成見,甚至歧視,對于您這樣一個生存已被撕成碎片,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來說,通往救贖的路在哪兒?
孤兒寡母,殘夜孤燈,看他人眉高眼底,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了。
然而童年的苦難并沒有擊垮您,相反卻使您更加堅韌不拔;孤獨雖然剝奪了您與同齡人的心靈溝通和親密交往,卻讓您一頭扎進知識的汪洋大海而陶然自得。
記得在您成名后的多次答記者問中,當提及誰是您人生影響最深的人時,您都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我的母親,還有我的恩師朱世豪。
是的,朱世豪,這個“講課不疾不徐,面色不憂不喜”、深沉淡定的班主任老師,他欣賞您的作文,經常把您的作文作為范文貼在教室后墻上,有時還當眾讓您站起來自己朗讀。識才的伯樂古往今來受人尊敬,是朱老師發(fā)現(xiàn)了您身上智慧閃光的亮點,教會您如何讀書,讀什么書,鼓勵您考文科,將一個沉溺書海、潛心鉆研、廢寢忘食的文學少年領上了作家之路,成就了中國文壇一顆璀璨的星。
更可喜的是您在中學時代就打下了磐石般的基礎。我是從《費家營》中您讀過的那些目不暇接的書目中,深深地了解了您璀璨光芒背后的刻苦努力、如饑似渴與自強不息的。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庭熏陶與母親對子女的大愛與厚望。
1943年農歷二月十七,上蒼將您——一個不幸的小生命誕生在甘肅天水一戶讀書人家,父親雷子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農學院,一生熱戀故土,熱衷教育事業(yè),他創(chuàng)辦了家鄉(xiāng)第一所農校。母親張瑞英是蘭州城里的大家閨秀,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愛好古詩詞,不但琴彈得好,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伞案赣H的才學、聲望、抱負及天不假年的人生悲劇”卻讓年輕的妻子飽嘗了人世間的凄苦與不幸。然而知性的母親天性隱忍、剛強自重,堅心守志、含辛茹苦,她用瘦弱的身軀為苦命的兒女撐起了一片天空。這不由讓我想起“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折蘆荻劃沙盤教子識字”(歐陽修母親)這些成就孤兒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母親來。一個故事,遺憾悲惋里才有肝腸寸斷的凄涼;一種人生,跌宕困頓中方顯驚世駭俗的豪壯。今天,我從您——一個率性耿直、真誠坦蕩、堅守不渝地為實現(xiàn)抱負與理想終生奮斗的苦行僧身上,同樣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偉大母親的影子。endprint
記得90年代初,雷達這個名字就如雷貫耳,陜西人說您是陜西人,甘肅人說您是甘肅人,可不管咋樣說,我們都不曾謀面。
1994年,文蘭長篇小說《絲路搖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您在文藝報發(fā)表評論文章,其文風文采我至今記憶深刻。
10年后的2004年元旦前夕,北京大雪紛飛,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我們結識了。那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為文蘭長篇小說《命運峽谷》召開的研討會上。當主持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蔣?。┬即髸_始,您第一個發(fā)言,聽說這是您的一貫作風。會議廳里,目光瞬間聚焦,我不用說便仔細地端詳著您。那時還沒有“帥哥”這個網絡稱謂,可我當時覺著您人很帥,個頭中等偏上,體魄康健,穿著隨意且講究,四方臉盤,皮膚黝黑,目光如炬,環(huán)視的一剎那便顯現(xiàn)出與眾不同。您的發(fā)言充分有力,賞析通透,犀利中略帶老辣,屬一針見血,提刀給肉上砍的那種。記得上海文藝社副總魏心宏曾說,他與您一起參加過幾位作家的研討會,您上來就說:“某某作家,我還不認識你,這樣比較好,我可以不帶什么預先的眼光。評論家與作家保持一定的距離,對評論家來說,不是壞事。”其實我當時就有種強烈的感覺:您一出場總能掀起波瀾。您高度評價“《命運峽谷》是一部既充分個人化同時又具有社會政治視角的作品,是一部可以放到‘文革博物館里去的作品”??勺钭屛腋信d趣的,還是您柔軟細膩的詩化語言,將古典詩詞準確而恰到好處地借用。如您在對作者創(chuàng)作精神的褒獎時這樣說道:“這是作者的‘思華年之作。在這本書中作者把平生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隱秘的個人體驗,以及與他青春年華和愛情經歷密切相關的那部分社會政治生活,全放了進去。使我不期然想起李商隱的句子:‘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2005年深秋時節(jié),兒子說要帶我去北京最大的古玩市場轉轉,開開眼界,長長見識,我欣然答應。我們先去了琉璃廠、故宮博物院,最后一站便是潘家園古玩市場。知道您的家就住在潘家園附近,距離市場一步之遙,但作為結識不久的朋友,我們怕打擾您,只想打個電話問聲好,沒想到您電話那頭的爽快和熱情讓我倍感親切:“蘭蘭,這可不好,你們沒必要這么客氣嘛,都到家門口了還不進來坐坐,喝杯茶?!边@大西北男人的熱腸與好客是那么的直接了當,實實在在。
記得您住三居室單元房,屋子整潔有序,迎面墻上掛著賈平凹的字“人有天馬行空志,文有強硬霸悍氣”,是整個房間唯一的掛件,一看便知其中必有故事。知道您和平凹一向交好,平凹眼中的雷達先生“黑頭粗臉,衣著不整,形如匪類”,我知道他在夸您,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彼哪恐械睦走_先生,君子也,絕對的西北漢子,這潛在深意恐怕旁人很難說清。您一邊講述平凹贈字的緣由,一邊夸我兒子堯堯優(yōu)秀,說兒子喜歡收藏,您也是收藏愛好者,不大資深罷了。說兒子小小年紀就已經是專家了,很了不起。雖沒有忘年之交情,看得出您和我兒子話很投機,人很投緣。
說話間,不知不覺已到中午,您非要請我們吃飯,說到外面去吃,吃完陪我們一起逛古玩市場。我有種小時候走親戚的喜悅,那天我們逛得非常開心。
您愛好廣泛,考古、收藏、足球、游泳樣樣精通。特別是乒乓球,技藝高超,與陳建功、修曉林、畢飛宇這些文學界京派海派勁敵一對一,總能力挽狂瀾,穩(wěn)操勝券。這我可是親眼看到的,現(xiàn)場叫好數次呢。球拍已是您的隨身行頭,大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勢。您不僅是赫赫有名的文學評論家、收藏家,還是一個對化石有著深度研究的業(yè)余考古學家。您對化石的癡迷讓朋友們都倍感驚詫,更不可思議的是,您的散文《化石玄想錄》竟然登上了《化石》雜志(該雜志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主辦),沒有潛心研究、縝密穩(wěn)妥做底氣可是萬萬不成的。有人調侃您吃虧上當,可您卻津津樂道,還真誠坦言:“是有那么一段時間,我不厭其煩地逛古玩市場,不厭其煩地上當?!蔽亿s緊補充:“這學費交得值了。”
后來您幾次來西安開會,都不忘來我家喝茶敘舊。還記得您每每坐定,開場白必然是:“文蘭,干脆別寫了,知道你們最好的作品是什么嗎?就是兒子?!?/p>
在后來的交往中,不管是雜志還是報紙,只要看見有雷達的名字,我都要拿起來讀一讀,同行們說您是名符其實的“雷達”?!吨腥A讀書報》在前不久也對您三十年的評論生涯做了長篇報導,標題為《探測當代文學潮汐的“雷達”》。引用白燁的話,將您突出的特點總結為:“掃描紛至沓來的新人新作及時而細密,探測此起彼伏的文學潮汐敏銳而快捷”;朋友們說您是中國文壇的一把“雙刃劍”:柔情似水,削鐵如泥。就在昨天,上海文藝社修曉林從英國發(fā)來短信,他聽說我要寫雷達,還特意提醒我“雷,大智慧,認朋友,評論、散文俱佳,有點小脾氣也可愛!”的確,讀您那些膾炙人口的評論文章和大散文作品,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都說名人的煩惱比普通人多得多,退休后的您也不例外。上個星期的通話中,您坦言自己的苦惱與窘迫,說案頭每天堆積如山,堆積著不想看也永遠看不完的書稿,而想看的卻永遠看不了。您說人到了這把年紀,該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您說您每天都在謝絕應酬,得罪了不少朋友。可您依然堅定地說:“人生就是一個個驛站,不補充能量,怎么能跑完它!”我知道您只想多讀一些好書,多寫一些讓自己滿意的好文章。老而彌堅,這就是我眼中的、有血有肉的、“時刻探測當代文學潮汐”的雷達先生。
感謝您信任!
蘭蘭于2016年5月8日
信寫完了,算我的讀后感吧,因不知是好是壞,仍不免忐忑。但不管怎樣,總是了卻了一樁心事,便稍微地釋然了些。就在這時,雷達先生來電話了,說他寫了悼念忠實兄的文章,網上已有上萬個點贊,讓我和文蘭也調出來看看。我沒停就看了,還給文蘭大聲朗讀了一遍。但說真的,心里略感失望。出于禮貌,我還是回了個短信:“雷達兄,您的悼陳文章拜讀過,點擊率上萬條,不是誰都有這個本事的?!睕]想到午飯時他又打來電話,開口就問我“文章看沒看?”我說“看了呀,短信都告訴您了。”雷達先生不高興了,他說“你那叫什么評語,‘一萬個點贊,不是誰都有這個本事是評語嗎?”我說:“雷達兄,您要聽真話嗎?”他說:“當然要聽真話?!蔽艺f:“那我就用陜西話告訴您,我倆的感覺是寫得淡湯沒水!”他很吃驚,片刻之間有些發(fā)蒙。情急之下的雷達先生普通話加雜著甘肅話一并上來了:“你確定看的是我的文章嗎?淡湯沒水?我的文章不至于淡湯沒水吧?你一定是搞錯了,是另一個重名的‘雷達吧,過去就發(fā)生過這種事。我的文章《忠實兄永在我心》三千多字呢?!蔽疫@才明白我讀的確實是另一個“雷達”的應景文章。我一邊道歉,一邊上網搜索雷達先生的文章,認真讀完,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雷達先生的文章,客觀準確地從多個方面對《白鹿原》做出了高度評價, “陳忠實成功地將多種政治、軍事、黨派沖突轉化為一個個人物的靈與肉的沖突,全書具有宏闊的史詩性與開放的現(xiàn)實主義氣派。”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雷達的手筆啊!”
弗朗西斯·培根說:只見汪洋時就認為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雷達先生仍然在跋涉中求索著,他說藝無止境,自己從不敢懈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