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強
摘 要:要讓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能真正體會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既要教學方法靈活,又要貼近生活,把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從而讓小學生認識德育,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品德與生活(社會)以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改革思想為目的,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他們健康生活,快樂成長,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愛心,使他們在生活中肯動腦子、有創(chuàng)意,從而真正享受到童年生活的樂趣。所以,品德與生活(社會)這樣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以自己的課程特點,在教育教學中幫助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推動我國的素質教育發(fā)展,并結合其他學科,幫助學生不斷提高,使每一個學生從小樹立自己的高尚品格,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读x務教育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那么如何結合生活,根據(j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相關內容,從小奠定學生良好思想、文明行為的基礎呢?本文將對此進行淺談,僅供大家參考。
一、用優(yōu)秀人物的故事,給學生樹立榜樣
小學生心思比較單純、活潑,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似是而非的階段,對于對錯更是很難把握、分清,所以才會犯一些這樣那樣的小錯誤,這就是他們的成長過程。《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設置,就是要引導小學生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讓自己以后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但是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老師如果只給他們講一些大道理,他們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為了使枯燥的道德知識變得可信、可感、具體、形象,老師就要給學生列舉一些優(yōu)秀人物的故事,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理解。
比如,在品德與社會《關心你,愛護他》這一單元的內容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學生從語文課本中或者從大人嘴里聽說的或者從課外書里看到的優(yōu)秀人物的事例舉出來,如雷鋒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愛憎分明的品質,還有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學生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時,就自然地懂得了什么叫助人為樂,就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學習中主動幫助他人。
二、巧妙設置懸念,促進教學的代入感
由于小學生的天性使然,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一定要有所創(chuàng)新,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說講方式,那樣不但收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還可能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產(chǎn)生輕視的心理,他們會以為這是一門副科,學得好壞無所謂。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老師要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巧妙設置懸念,以問題為動力,提升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興趣和熱情,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比如,在教學《社會呼喚誠信》的課程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索意識,我就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問題:你們誰能說出又對又多的關于誠信的成語,或者有關誠信的故事?有小獎勵啊。小學生聽到這個有激勵性的問題,馬上進行了大腦搜索。有的同學說,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有的學生說,言而有信,言必信;有的學生說,信誓旦旦,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等。還有的學生竟然講出了韓信的故事:“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后一定來報答她。后來韓信功成名就,真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謝漂母?!蓖ㄟ^這種懸念式的教學方法,不但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了更多的誠信成語、故事,讓他們通過這些成語、故事懂得了誠信的可貴意義,而且還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社會呼喚誠信》的教學順利進行,收到預想的效果。
三、借助故事了解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的知識理解要借助故事才能真正掌握。作為小學生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老師,我們要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一些典型、有趣的故事,闡述思品知識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生的理解。
比如,在教“不能忘記的屈辱”這些關系人文精神、高尚品質的故事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核心,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多媒體聲音、色彩、繪畫集一體的特點,形象生動地把大量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呈現(xiàn)給學生,并通過這些具體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的恥辱,感受歷史的厚重和不易,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使學生發(fā)奮學習,努力向上,樹立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所學的強烈愿望。當然,老師在借助故事呈現(xiàn)內容的時候,不能只顧趣味性,更要有深刻的思想道德含義,增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明辨是非,進一步規(guī)范自身的道德意識及行為。
總之,要想在品德與生活(社會)的教學中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枯燥的知識內容,就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樹立榜樣,設置懸念,運用多媒體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錢淑云.向左、向右在尷尬中行走: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的尷尬現(xiàn)象及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252-253.
[2]孫紅英.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論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