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莉
摘 要:央視《朗讀者》的熱播,在中國掀起了一股朗讀熱潮。作為朗讀的主陣地——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反思當前的朗讀教學現(xiàn)狀,將從兩個方面說一說對初中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朗讀者;朗讀教學;新課標
“娛樂至上”為宗旨的綜藝節(jié)目霸占著電視熒屏,而央視的《朗讀者》則如一股清流,“出淤泥而不染”。徐靜蕾也直言:“這幾年的綜藝都太鬧騰了,《朗讀者》打破了這種鬧騰,太難得了!” 《朗讀者》走紅后,中國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朗讀熱潮。教育界特別是語文老師,更是把《朗讀者》奉為經典。
的確,語文課堂怎么能少了朗讀呢?《朗讀者》無疑為語文課堂打了一針強心針?!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毙抡n標對朗讀提出了具體的指導,初中語文課堂要以這些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對初中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要成為“者”,先聚焦“朗讀者”
“朗讀”和“朗讀者”一樣嗎?答案顯而易見。董卿在《朗讀者》中的開場白就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xiàn)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币簿褪钦f,要成“者”除了朗讀本身,更重要的是必須“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
朗讀要走心,先聚焦在“朗讀者”身上。朗讀需要技巧,更需要有朗讀者的人生體驗和情感故事,把“朗讀者”的真情實感、經歷等有機地融入朗讀之中。朗讀的最大魅力在于情感共鳴,“以朗讀打動人心”。正如語言學家徐世榮先生所說:“朗讀是走出文本;朗讀是融貫、顯現(xiàn);朗讀是活的,如賦予作品以生命?!崩首x是否有生命,關鍵在于“者”對文本是否走心。
因此,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要精準地聚焦,用情激活朗讀文本,賦予其生命與情感。
二、要成為“者”,先會用“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朗讀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一切都由感情決定,以情帶聲,聲音要輕柔,有小溪流水之感、促膝談心之感。要清澈明快,語語入耳,由己心達人心?!比~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要把朗讀者的感情與人生體驗融入作品之中,朗讀者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即“由己心達人心”。
新課標也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崩首x除了讀得正確、流利,更重要的是讀得有感情。這里的“有感情”并不是靠裝腔作勢、矯揉造作來實現(xiàn)的。有些語文課堂對“有感情地朗讀”的理解已經誤入歧途,甚至認為只要讀得有腔有調、讀得讓人起雞皮疙瘩就是“有感情”。這是對新課標關于朗讀要求的不理解造成的。新課標指出:“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币簿褪钦f朗讀是朗讀者在朗讀作品時所產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不是靠陰陽怪氣、做作裝出來的。在《朗讀者》節(jié)目中,徐靜蕾朗讀史鐵生作品——《奶奶的星星》,朗讀到情深之處,幾度哽咽,幾度落淚?,F(xiàn)場和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聽完徐靜蕾的朗讀,也不禁潸然淚下。徐靜蕾朗讀時情感的流露并不是矯揉造作地裝出來的,而是自然地表達出來。作品《奶奶的星星》讓她想到了去世的奶奶,情感上與作品形成共鳴,于是就有了幾度落淚的情形。這是真正朗讀者的一種情感宣泄。
三、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如何用“情”呢?
一是要讓學生找到與作品、作者的共鳴點。要找到這個共鳴點,就要讓學生進入作品之中,了解作品所真正要表達的情感。要找到共鳴點,完全可以借鑒《朗讀者》“故事+朗讀”的模式。比如筆者指導學生朗讀《小巷深處》時,先讓學生了解作品要表達的“盲母偉大無私的愛”,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父母親或其他親人的“愛”的事跡,再從朗讀的感情基調、技巧上入手指導,讓學生找到自己與作品的共鳴點,最后在朗讀中把這份情感再現(xiàn)出來。
二是創(chuàng)設朗讀所用的多種情境。首先是創(chuàng)設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情境。老師在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過程中,不能以自己對朗讀作品的理解代替學生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而,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選擇創(chuàng)設情境所要用的圖片、音視頻等尤其重要。比如筆者在教學《鄉(xiāng)愁》時,讓學生為這首詩找四張圖片,并找一首與這首詩主題相切合的背景音樂。有的學生找二胡曲,有的學生找鋼琴曲,也有找洞簫、陶笛之類的背景音樂。學生在找這些音樂的過程中,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進入作品中。當然也有找錯的,這時老師就要加以糾正,然后讓學生在自主選擇的背景音樂和圖片的渲染下,親自上臺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出來。情境創(chuàng)設還可以用生活場景再現(xiàn)、想象等方式來實現(xiàn)。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朗讀者,就要走心、用情,賦靜態(tài)的文字予情感生命。正如張頌先生在《朗讀學》書中所說:“朗讀必須在語音規(guī)范的基礎上達到更豐富、更完美的表情達意、言志傳神的要求?!?/p>
參考文獻:
張頌.朗讀學(第3版)[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