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玉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學者們都熱衷于文言文編選的研究。本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選編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研究文獻的分析,總結(jié)文言文的內(nèi)涵、選文特點、編排特色及學者們的反思建議,歸納該問題的研究特點,以期把握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的研究進程。
關(guān)鍵詞:人教版;初中文言文;選編;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32-0004-03
文言文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載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保存和傳承的重要媒介。隨著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語文教材經(jīng)歷了多次的變革,每一次初中語文教材的修訂或編寫,課本中文言文的比例都在不斷提高。在2016年秋全國啟用的新修訂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古文單元已占到40%左右。對此,學界對實踐語言課程中的文言文選編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一、文獻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19日,“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全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和“中國重要報紙全文”四個數(shù)據(jù)庫中,關(guān)于“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的文獻,共有1291篇,其中期刊論文102篇、博碩士論文1059篇、會議論文3篇、報紙4篇。其中,關(guān)于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研究的第一篇論文出現(xiàn)在2005年,即李和子與楊義礁的《初中語文(人教版)文言文注釋指瑕與商榷》。
從時間發(fā)展來看,關(guān)于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研究主要有三個階段。
(一)2005年至2007年的探索階段
在2001年,《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正式出臺,許多出版社依據(jù)新課標編寫了新課標教材。在此之后,學者們將研究的眼光投向了教材研究,但是把眼光緊緊鎖定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上的研究者并不多,所以這期間研究成果最少,研究范圍也較小。
(二)2008年至2010年的上升階段
此間,對于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研究成果逐漸多了起來,且研究者們的研究更系統(tǒng)、全面了。
(三)2011年至今的踴躍階段
國家教育部頒布《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引發(fā)了更多學者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的研究,這階段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一種穩(wěn)定上升的趨勢,且研究的切入點更加多樣化。
二、內(nèi)容分析
(一)研究者界定文言文的準則
在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中,提到的關(guān)于文言文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四種:
1.張志公先生在《語文教學論集》中提出:“所謂文言文,是兩漢以后以秦漢的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語言為基礎(chǔ)形成的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p>
2.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說:“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p>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文言”的解釋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的書面語?!睂Α拔难晕摹钡慕忉屖牵骸坝梦难晕膶懙奈恼隆?。
4.我國《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文言詩文”包括古代的散文、詩、詞等。
從總體上看,大多數(shù)研究者采用的是王力先生的解釋,認為文言文是相對于現(xiàn)代文而言的,如趙靜、石惠等。但也有少部分研究者認為文言文就只包含文言散文,如儲清照。還有些許研究者是結(jié)合各學者的解釋對文言文重新界定,如謝淑芳是綜合張志公先生與王力先生的看法,丁友存則是綜合王力、《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解釋對文言文進行重新界定。
(二)研究者對文言文選文特色的分析
研究者們通常從兩個方面進行選文特色的研究。一方面,學者們將人教版與其他版本的教材進行橫向比較;另一方面,學者們將人教版不同時期、不同年級的教材進行縱向比較。兩方面的研究都對選文系統(tǒng)中文言文的數(shù)量、體裁、作家作品、朝代、出處等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綜合周志紅、謝淑芳、石惠等學者的研究,其選文特色可總結(jié)為以下三點:
1.從數(shù)量來看,文言文選文的數(shù)量從七~九年級忽多忽少,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律的分布狀態(tài)。
2.從體裁來看,所選文言文體裁豐富多樣,包含散文、詩歌、詞、散曲、小說、傳奇等各種文學體裁,但選文以詩歌和散文為主,仍有所偏重。
3.從朝代來看,文言文的選文比較重視唐朝和宋朝兩個時期,對此期間詩歌的文言作品選取最多,對先秦諸子散文及元明清時代的作品選取較少。
對選文的分布,王玉潔認為教材中國學內(nèi)容的文本入選量相較于現(xiàn)代白話文而言相對較少,選文過于集中;周志紅肯定了選文的多元化,但也指出,這種多元化是有限的,選文仍不夠均衡;謝淑芳和石惠則認為明清時期的文言文選得太少。
(三)研究者對文言文編排特征的探討
綜合周志紅、王玉潔、石惠、丁友存等學者的觀點,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編排系統(tǒng)主要有三個特色。
1.從教材整體上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以主題來構(gòu)成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每單元又包含閱讀、寫作和綜合性學習三大板塊,還編有專門的課后古詩詞背誦部分。
2.從單元編排來看,對文言文部分的編排主要有兩種基本體例形式:一種是分散編排,每一個單元設(shè)置一篇文言文,進行分散教學與訓練;一種是集中編排,設(shè)置兩個單元對文言文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與訓練。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的編排則綜合了這兩種基本體例形式,七年級采用的是分散編排,八、九年級則采用的集中編排。
3.從單篇文言文的編排來看,每篇文言文一般包括“課文導讀”“正文及注釋”“研討與練習”及“課外延伸”四個部分。
周志紅和丁友存認為教材中文言文的編排是按照由“容易到復雜”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編排的,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但是,周志紅指出混合編排的方式具有規(guī)律性少、隨意性多的特點;王玉潔則指出分散編排的單元形式模糊了古文和現(xiàn)代文的界線;石惠則認為分散編排與集中編排各有利弊,分散編排有利于學生記憶,集中編排可以建立知識的聯(lián)系,認為由分散到集中,恰恰是一種有梯度的編排方式。endprint
(四)研究者對文言文選編的建議
謝淑芳、王玉潔、石惠、鄭婧玲等學者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的建議主要可歸納為兩方面。
1.對文言文選文的建議。首先,基于文言文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作用,文言文選文的數(shù)量應(yīng)逐年遞增。其次,應(yīng)平衡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在朝代、體裁、作者等方面的選取,不要過于偏向某一方面。最后,文言文的選文應(yīng)契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實際,注重趣味性、啟發(fā)性和時代性。
2.對文言文編排的建議。首先,文言文選文的編排應(yīng)遵循認知規(guī)律,講究“序”的邏輯;其次,選文的編排應(yīng)適應(yīng)青少年心理特點,增強課本的可接受性;最后,文言文的編排不應(yīng)過于集中。
三、研究評析
(一)研究角度
總體來看,關(guān)于人教版初中文言文選編的研究角度多,但專門研究的少。研究者們從課程標準、歷史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語言學等多個角度切入,對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的選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就單個研究角度而言,研究成果仍不夠豐碩。
(二)研究內(nèi)容
綜合而言,研究者們對于文言文編排的研究偏弱。對于選文系統(tǒng),研究者們從數(shù)量、體裁、作者、朝代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統(tǒng)計分析和對比分析,并結(jié)合教學論、課程標準、心理學等理論進行了探討。但是,研究者們對于文言文編排的研究很少上升到理論剖析的高度,大多是對教材中文言文體系的結(jié)構(gòu)分析,缺少對結(jié)構(gòu)的深入理論探討。
(三)研究方法
整體來看,多數(shù)學者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選編的研究仍以理論層面的探討為主。許多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教材,多采用文獻研究法、統(tǒng)計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著重于從理論上分析文言文選編的特色、問題及建議,相比之下,實證應(yīng)用研究缺乏,缺少具體的實踐調(diào)查及實踐驗證。
參考文獻:
[1]曹鳳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篇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6,(7).
[2]張 玫.蘇教版與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的選變[J].教材分析,2013,(3).
[3]藍秋燕.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材研究[J].廣西教育,2013,(42).
[4]李和子,楊義礁.初中語文(人教版)文言文注釋指瑕與商榷[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8).
[5]張裕慧,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比較分析[J].語數(shù)外學習,2014,(7).
[6]周志紅,羅 琳.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的選編狀況和特點分析[J].教學內(nèi)容,2015,(21).
[7]儲清照.人教版與康軒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的比較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8]顧 思.人教、語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選文研究[D].渤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9]謝淑芳.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0]夏振航.再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選編[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1]蘭佳靜.意識形態(tài)對語文教材編選的影響——1949年以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變遷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2]何錦華.蘇教版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部分編排比較及對蘇教版的編排建議[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3]馬 燕.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古代作品比較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4]陳 瀛.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功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5]石 惠.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6]王玉潔.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國學內(nèi)容選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7]丁友存.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的編選及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8]戴婉琴.初中語文教材古代作品選文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9]曾小昌.“一綱多本”的初中文言文選文編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0]付 云.初中古詩文教材選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1]馬睿嶸.大陸人教版、臺灣康軒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篇的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2]李晨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3]黃 敏.長春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4]王 寧.人教版與冀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系統(tǒng)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5]程 燕.人教版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編排體系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6]張凡帆.7-9年級人教版文言文教材選編特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