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全面的掌握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幫助學生將知識應用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流暢的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將是我們身為一名英語教師的重點教學方向,而我也保持著以生為本的信念,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教學實踐。
1. 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話題討論
英語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的利用我們的教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高度的英語化課堂,這其中的英語化就包括教師的教學英語化與學生交流英語化。
譬如在一次英語教學課堂上我在開場時給學生創(chuàng)建了這樣的情境:Good proverb which says (saying): No pains, No gains. So were here to talk about your ideal, then what to do then to attain it.之后讓學生之間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展開討論與交流。五分鐘后,我開始讓每一名學生輪流站起來表述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其中有一名學生的表達非常流利,并且條理清晰:My ideal is to be a doctor. Because it can help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illness relief. You know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be a good doctor, but there is an old saying: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my effort is bound to be successful, if failed, then I can pay ten times as much again one hundred times the effort.從這名學生的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其在平時肯定是做了大量的素材積累,而我也立馬對這名學生提出了表揚。整個過程也有很多學生的邏輯不夠清晰,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當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我也馬上糾正了其錯誤的地方。
由以上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創(chuàng)設英語化的濃烈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英語語言運用的邏輯思維形式,進而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提升,從而形成英語化的語言習慣。
2. 多元互動,強化應用意識
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意識在對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至關重要,學生的一切英語活動首先都要從強烈的英語意識出發(fā)。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與學生進行多元化互動的教學形式,從各個小的細節(jié)出發(f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強化自己的英語應用意識。
譬如在課下我經(jīng)常會跟學生用英語來聊天,并且為每次的聊天都確定一個主題,適時進行記錄。其中一次的主題:What interesting things have happened in your memory?這次的主題主要是幫助學生完成過去時態(tài)語句的運用與鞏固。在這次的聊天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很多問題:(1) 對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完成時,過去將來時的區(qū)分不夠清晰,容易混淆;(2) 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害怕自己的發(fā)音不夠標準。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我都給出了明確的解決辦法,為了學生能夠簡單明了地掌握這些時態(tài)的特點與不同,我專門做出了下面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區(qū)分:
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或存在的狀態(tài)。例句:Suddenly, the clouds cleared and the rain stopped.表示過去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例句:I was very thin in my childhood. 帶有確定的過去的時間狀語。例句:Did you meet yesterday? He left just now.
過去進行時:表示在過去某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例句:At this moment yesterday, I was packing for camp.用于故事的開頭,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情況。例句:One night, he was typing in his study. Suddenly, a man broke...;表示在過去的未來時間要發(fā)生的動作。例句:We left there when it was getting dark.
過去完成時:發(fā)生在“過去的過去”。例句:When I woke up, it had stopped raining. 與一個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例句:Peter had collected more than 300 Chinese stamps by the time he was ten. 在過去某時之前開始一直延續(xù)到這一時間。例句:By the end of last year, he had worked in the factory for twenty years.
過去將來時:賓語從句或間接引語中。例句:He didnt expect that we would all be there. 表示過去習慣性的動作。例句:During that period, he would do this every day. 表示過去的愿望、傾向,多用于否定句。例句:They knew that we would never permit such a thing.
通過以上區(qū)分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個過去時態(tài)的不同和各詞語之間的關系。而對于沒有信心的學生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鼓勵,并通過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中國人是可以非常流利的講好英語的,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由此可見,在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意識時,我們要善于利用周圍的一切資源,將復雜的問題盡量地簡單化,讓學生了解到學好英語并不是難事,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儲存充足的動力。
3. 組織實踐,認識語言文化
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最重要的一項,可以說是如果不去實踐那么學生所學到一切技巧與知識都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交際實踐,完成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最重要的一步。
譬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組織學生玩兒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編劇本,這樣可以全方面鍛煉學生組織語言,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提出了大量的問題:各類句式、時態(tài)的應用;語言結構的創(chuàng)建;故事情節(jié)的設立;念臺詞時的重音、輕音等等各種問題,之后我便帶領學生一項一項的解決問題,遇到大部分學生都會提出的問題時我也會對全班學生進行大范圍的講解。在課堂表演結束之后我還會要求所有學生都做一份英文版的總結報告,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建議以及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態(tài)度。通過大量的收集學生的意見,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歡這樣的實踐形式,他們認為這樣的學習讓他們感到輕松、愉悅,而我也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樂。
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格外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切身地去體會英文語言的文化氛圍,獨自去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兩種文化之間的轉化,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核心思想。
總而言之,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大量的基礎知識,然后在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真實的語言進行實踐,讓學生體驗到將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樂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