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摘 要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從傳統(tǒng)媒體轉移到了新媒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與新媒體相結合,應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本文主要探討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并提出如何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
關鍵詞 新媒體 思想政治 教育措施
一、前言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新媒體的依賴性不斷增強。新媒體包括微博、微信、QQ、校園網、論壇等,這些媒體擁有傳播信息速度快、交互性強的特點。當代大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傾向于從新媒體中獲取信息和知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利用新媒體,讓其適應現在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也有助于高校學生學習。
二、新媒體帶給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戰(zhàn)
(一)傳統(tǒng)教育模式陷入危機
傳統(tǒng)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以老師說教為主,學生屬于被灌輸的對象,能夠表達主觀思想的機會較少,交流的空間僅限于教室。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其對課堂失去興趣,導致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新媒體本身具有的特點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學生普遍具有熟練操作新媒體的能力。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同一平臺上,學生和教師都可以自由發(fā)表意見,這樣才能形成二者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互動。
(二)現實人際交往出現障礙
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階段。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個人、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道德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手機和電腦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上學的標配,大學教育的課程安排與中小學不同,時間更自由,學生的自主安排性更強。同時也意味著,學生上網的時間大幅增加。在虛擬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更容易與人溝通,易獲得成就感。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互交錯,現實的落差可能讓一些人難以接受,從而使他們沉溺于虛擬世界。在網絡上,學生可以忽略外形、家境等客觀因素,盡情發(fā)表觀點,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種種客觀因素,他們往往得不到過多關注。消耗大量精力建立虛擬社交關系,可能會造成現實人際社交出現障礙,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高校學生傾向于使用新媒體溝通交流,但過度使用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
(三)給高校教育者的權威性帶來挑戰(zhàn)
互聯網上存在海量信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查詢資料。高校學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強,對新媒體運用自如。像知乎這類問答交流平臺中存在眾多領域的專業(yè)人士,學生可以從中獲取相關知識。課本上所提供的資料由于受到編寫、校對、出版、印刷等工序的時間限制,知識的更新速度比網絡更新慢。尤其是一些科技領域的信息更新更加迅速?,F在只要利用新媒體搜索信息,就能夠獲取相關資料,這些內容甚至比教師講解得更加全面和細致。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教師將自己從前學習的知識以及課本的信息傳授給學生時,學生內心會質疑教師的專業(yè)程度,那么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權威性就會受到影響。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增強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
大學生熱衷于新鮮有趣的事物,但對于嚴肅的國家政治策略卻缺少熱情。由于新媒體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實時性特征,當代大學生雖然不能直接參與政治決策,但可以利用新媒體從網絡中及時了解最新的政治新聞,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例如,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經常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向大眾解釋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既具有權威性,也能為大眾所理解。新媒體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可以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而且還能夠自由地評論熱點事件,給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樣在無形中增強了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明白國家的政策方針也需要他們的意見,那么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相關課程時注意力會更集中。
(二)發(fā)揮社會積極引導作用
結合新媒體平臺,社會應對國家的一些思想政治策略進行宣傳,正確地引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網絡上建立思想交流社區(qū),鼓勵在校學生積極參與,在社區(qū)中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將正能量通過網絡傳播出去,使學生自覺地增強思想政治意識。比如十一國慶節(jié)當日,官方發(fā)布的“我為國旗獻禮”網上慶國慶活動,社會參與度高,營造出了熱烈的愛國氛圍,多數人在此氛圍的渲染下自發(fā)參與其中。同時,社會應將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在運用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新媒體,讓兩種媒體優(yōu)勢互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增強教師的新媒體運用能力
隨著時代發(fā)展,教師隊伍也應積極了解新媒體,并熟練掌握相關技術。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起到引導作用,只有了解學生關注的事物,才能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新媒體能夠針對用戶的年齡、興趣、喜好等方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大學生作為個性突出的群體,教師以新媒體為載體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發(fā)展方向。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首先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要學會緊跟時代潮流。教師可利用QQ群、微信群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利用新媒體平臺,教師可隨時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四)加緊建設網絡監(jiān)督功能
網絡信息量大,發(fā)布信息者眾多,有時很難查詢到信息源,不少不實信息存在于網絡中,急需建立一個成熟的網絡監(jiān)督機制。目前,新媒體的信息發(fā)布監(jiān)督機制也沒有建立。高校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屬于半封閉式,校園內應設立基本的網絡監(jiān)督功能,比如校園網的論壇,是一部分學生表達觀點的陣地,學校應設立網絡監(jiān)督員及時觀察學生動向,當有不良言論出現時,監(jiān)督員能夠做到勸解和疏導。同時,還要增強學生自身的法律安全意識,不要利用網絡漏洞做違法違紀的事,也要防止自身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侵害,最終達到學生在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下成長的目的。
四、結語
高校應該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潮流,強化教學效果。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及成長規(guī)律,為他們制定一套可行性強的方案,保障學生在校園里身心健康,讓其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為吉林醫(yī)藥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云霄,韓彥,江祁萌.新時期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知識經濟,2015(09):155-156.
[2] 張健.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J].知音勵志,2016(02):19-20.
[3] 周紫玲.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高校思政課移動式學習應用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