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木花 黃秀麗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小兒扁桃體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需行扁桃體手術的患兒65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并利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選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平均呼吸恢復時間、平均睜眼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3.9%,高于對照組的7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在小兒扁桃體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突出,可縮短患兒各項指標恢復時間,提高對護理滿意度,從而有效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 小兒; 扁桃體手術; 護理滿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096-03
慢性扁桃體炎癥是耳鼻喉科臨床常見病癥,多發(fā)于小兒和青少年,由于病情容易反復且遷延不愈,嚴重影響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及學習[1]。扁桃體切除術是慢性扁桃體炎癥治療的常用手段,但是由于患兒年齡小,進行手術治療容易增加其心理刺激進而產(chǎn)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2]。因此,在小兒扁桃體手術圍術期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非常重要。本研究以65例需行扁桃體手術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對比分析法探討心理護理對小兒扁桃體手術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的65例研究對象均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
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扁桃體手術患兒,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患兒均符合行扁桃體手術的診斷標準;本研究經(jīng)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排除標準:護理依從性差、配合度低等患兒;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意識狀態(tài)模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器質(zhì)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患兒[4]。根據(jù)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并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3~9歲,平均(5.4±1.1)歲;體質(zhì)量11~28 kg,平均(19.3±2.2)kg。觀察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4~9歲,平均(5.8±1.4)歲;體質(zhì)量12~28 kg,平均(19.8±2.5)kg。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術前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感染;定期進行巡房,詢問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按照規(guī)定對患兒呼吸、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進行反饋解決;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對患兒及家長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結合病情特點予以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
1.2.1 消除患兒不良心理 因患兒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程度不高,年齡小,害怕打針、吃藥、進醫(yī)院,對手術存在明顯的抗拒心理,部分患兒進入醫(yī)院后伴有探索性心理的同時,還存在明顯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更為嚴重者甚至采用絕食或者逃跑的方式拒絕治療,術前可先采用自制問卷對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將心理情緒嚴重不佳的患兒作為重點干預對象,在此基礎上結合患兒的接受程度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多與患兒溝通,了解患兒性格和喜好,在溝通工程中態(tài)度要親和、行為舉止要得當,從各個細節(jié)入手建立患兒的信任感,消除患兒心理的恐懼感。
1.2.2 消除家長不良心理 護理人員要向患兒家屬一樣對其照顧、關心,同時建立家庭心理支持系統(tǒng)。主動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手術治療的利弊,并指導其予以患兒心理支持與精神安慰,并嚴格按照醫(yī)囑督促患兒做好術前準備。當前多數(shù)患兒屬于獨生子女,多數(shù)家長出于疼愛可能會忽視術前禁食禁水等叮囑,最終影響手術效果,因此要指導患兒家長認真配合護理工作,減少不必要的意外。向患兒及其家長介紹手術使用的先進設備及先進的團隊,有助于增強其面對疾病治療的信心;輔助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告知其疾病發(fā)生機制、治療主要手段及注意事項,也可輔助成功案例講述,有助于提高患兒及家長的手術配合度;術后要及時告知患兒家長手術情況,有助于其緩解心理壓力。
1.2.3 術后心理干預 術后患兒清醒后由于傷口疼痛,有的患兒易哭鬧,也引起家長情緒極不穩(wěn)定,因此護理人員要用溫柔、體貼的語氣向患兒及家長解釋,告知患兒手術很成功,哭鬧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并多鼓勵和表揚患兒。讓家長多安撫,講故事或給患兒喜歡的玩具,轉(zhuǎn)移其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兒各項指標恢復情況,主要指標包括平均呼吸恢復時間、平均睜眼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主要從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指導方法及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滿意:>80分;較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護理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平均呼吸恢復時間、平均睜眼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護理總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71.9%(23/32),其中滿意12例,較滿意11例,不滿意9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9%(31/33),其中滿意16例,較滿意15例,不滿意2例;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165,P<0.05)。endprint
3 討論
隨著生物-心理-醫(yī)學模式的深化及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醫(yī)療保健要求隨之提高。毋庸置疑,手術是臨床疾病治療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術中會產(chǎn)生強烈的應激導致機體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并促使患者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手術依從性不高。杜白茹等[5-6]研究顯示,術前患者焦慮情緒最為明顯,其中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發(fā)生率高達3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在圍手術期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將心理干預應用于小兒扁桃體手術臨床護理工作,能夠有效地緩解藥物干預無法處理的負面情緒問題,促進手術順利實施。而且在術后可有效減輕患兒的哭鬧情緒,緩解患兒家長的不良心理,從而促進了傷口恢復,減輕了患兒的痛苦,提高了對護理的滿意度[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心理干預,干預方法包括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支持等手段,可改善常規(guī)心理輔助單一的形式,從多角度予以患者心理支持;通過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成功案例講述,有助于患者提高對疾病、手術的認知程度,緩解心理顧慮,提高疾病治療的信心;同時措施的制定充分遵循“個體化差異”原則,且分階段進行實施,保證了干預的針對性[8-9]。如本研究所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心理護理在小兒扁桃體手術護理工作中必要且有價值,深受患者認可,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小兒扁桃體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突出,可縮短患兒各項指標恢復時間,提高對護理滿意度,從而有效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敏,齊冰玉,李楓.心理干預在小兒扁桃體手術前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7):44.
[2]段素蘭,梁寶蓮.小兒扁桃體腺樣體手術14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441-442.
[3]王雪芝.小兒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6):104-106.
[4]柳淑洪.心理護理對小兒扁桃體手術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5,37(3):477-478.
[5]杜白茹.心理護理對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預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95-96.
[6]劉遠華.強化心理護理減輕扁桃體切除術后疼痛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10):78-79,86.
[7]吳秀平,何曉清.兒童扁桃體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3):130,160.
[8]袁玲,劉莉,黃素珍.小兒腺樣體及扁桃體摘除術60例圍術期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1-2.
[9]郝敏,劉曉紅,來洪敏.扁桃體摘除術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6):66-67.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