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大力推行以提高大學生思辨能力為主,學習知識為輔的教學方針,為了執(zhí)行這一方針,英語教學也經(jīng)歷了多次改革,對英語教學是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一直缺少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通過實驗對比法和問卷調查法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實驗結果證明在在大學教學中加入英語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信心以及學習主動性,對于外界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更加虛心的接受。英語教學對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水平有積極推動的作用,是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實證研究
0引言
隨著高科技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對高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教育局也在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特別指出當代教育不能只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要注意學思結合,徹底摒棄之前的口述式教學,積極倡導開展啟發(fā)式、探討式以及互動式教學。大學教育是當代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也不斷實行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努力尋求能夠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的方法[1]。
本文利用實驗證明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進行研究,利用CTDI-CV量具和統(tǒng)計軟件跟蹤記錄大學生思辨能力的變化情況,通過實驗可以證明英語學習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
1研究設計
1.1研究方法和測試對象
本文選用的研究方法為實驗教學定量分析和問卷調查法,研究目的為探索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將某高校水平基本一致的大學生等量的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的大學生接受大學英語教學,控制組的大學生不接受英語教學,跟蹤觀測一段時間后,記錄下大學生思政能力的變化情況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探討分析。工作小組輔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在實驗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切身感受進行記錄,最后將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調查結果進行對照印證。
本次實驗參與者共有86名,都為四川某大學2016年級學生,他們在入學之前接受過英語教學,且英語水平相差較小,將這86名學生等量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加入英語教學,控制組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未加入英語教學,得出的記錄表格共86(控制組和對照組各43份)[2]。
1.2測試內(nèi)容
選用CTDI-CV量具和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對象進行測試,測試內(nèi)容共包括7個項目,70個條目:探知真相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以及自信心、對知識的探索欲、認知事物的成熟度。一個項目占據(jù)10個條目,在每個條目下開設選項,計分為1~6分,每個維度的總分值為10~60分,以30分為分界點,當學生的得分小于30分時,證明學生在此維度上有,得分大于30分時,證明學生有正性傾向。當總分小于210分時,證明學生思辨能力差,當總分在210~280分之間,證明學生思辨傾向不明確,當總分大于280分時,證明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強,總分大于350分,證明學生具有極強的思辨能力。
1.3實驗過程
實驗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實驗過程分為三個階段:①前測階段。對被選定的大學生英語水平進行測試,得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的思辨能力;②實驗階段。實驗組的學生接受英語教育,對其思辨能力進行積極培養(yǎng),控制組的學生不接受英語教學;③后測階段。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驗,再次對兩組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測試,并對結果進行記錄。
2結果分析與討論
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前測階段和后測階段思辨能力如下表1所示[3]:
通過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前測階段的思辨能力大致相同,上下沒有太大差異,在實驗過程實驗組學生的思辨能力已經(jīng)有超過控制組學生思辨能力的趨勢,在后測階段實驗組學生的思辨能力明顯優(yōu)于控制組,實驗組學生得到的最高維度總值超過控制組學生60分。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調查訪問結果可以判斷出英語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學生在大學階段接受英語教學思辨能力能夠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探索欲望更強,在學習上更有自信心,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能夠將事物系統(tǒng)化,清晰的分辨出事物之間的共有特征。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對英語教學的認知程度,工作小組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的切身感受進行調查,并且與典型學生進行訪談,得出調查結果如下:①超過92.15%的學生認為在大學中開展英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英語教學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拓寬他們的眼界見識;②86.52%的學生認為經(jīng)歷過英語學習后,他們有更高的學習興趣,學習更有積極性,對知識有想要主動探知的欲望;③89.73%的學生認為在經(jīng)歷英語教學后,他們更加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在考慮問題時不以自我為中心,虛心接受多方觀點。訪談過程得到的問卷調查結果和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了很好的對比印證[4]。
綜上所述,在大學教學中積極響應英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思辨能力和認知能力,還能幫助學生身心情感得到更優(yōu)的發(fā)展。
3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探討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國在大學教育改革中始終堅持提高大學生思辨能力為主,學習知識為輔。在大學教學中加入英語教學能夠使大學生有更強的求知欲,思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學生在學習上更有自信心,也有了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外界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更加虛心的接受。英語教學對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水平有積極推動的作用,是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陳婉琳.基于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實證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5):131-133.
[2]宋毅.英語口語教學中交流學理論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2(5):34-38.
[3]王丹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12):158.
[4]韓大偉,初勝華.構建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辯論式寫作教學模式——一項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發(fā)展的實證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 2014(04):60-65.
作者簡介:
王婷(1968.9~),女,四川內(nèi)江人,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單位:內(nèi)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