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民
梅雪迎春,奮斗精神——毛澤東長征詩詞梅雪精神簡析
趙安民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思想家、理論家,也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毛澤東詩詞作為他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寫照,是最完美地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詩詞藝術典范。本文作為個人學習毛澤東詩詞的一得之見,僅以毛澤東長征詩詞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對其所反映的梅雪形象和梅雪精神作簡要論述。
古今詠梅詩詞很多,其中宋代詩人盧梅坡的《雪梅》并寫梅雪,最有代表性:“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嚴寒冬雪中,由梅透露出春的信息;素裹紅妝的梅花,又由雪反襯出傲骨凌寒的品格。毛澤東詩詞的梅雪形象無疑吸取了歷代詩人的經驗,但同時又具有掙脫傳統(tǒng)束縛的大膽創(chuàng)造。
眾所周知,毛澤東作有《卜算子·詠梅》,以“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偉詞”(柳亞子贊毛澤東詩句)的大手筆,用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詩詞藝術形式歌頌了梅花,賦予了梅花嶄新的具有為崇高理想而傲寒奮斗的偉大品格:“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首詞寫于1961年12月,就在此前不久的1961年11月6日,毛澤東接連給田家英寫了三封信,內容都是為了查明代詩人高啟的《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毛澤東在這首詞的小序中明確地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笨梢娫娙嗣珴蓶|是在學習古代詠梅詩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但不是簡單地沿用古典梅花形象,而是“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寫出了這首境界全新的詠梅詞?!胺雌湟庹?,一是反其孤芳自賞而為與群芳同春,二是反其消極無奈而為積極斗爭。嚴有翼《藝苑雌黃》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意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庇闷涫?,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yè)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然蹈襲前人遺跡者,何以臻此?!珴蓶|距陸游的時代已遠,人間已換,他的全新的世界觀和他肩負的歷史使命以及他深厚的古典詩歌修養(yǎng),是他能夠‘反其意’寫出如此氣魄恢弘、別開生面、調高意遠的《詠梅》詞的根本原因。”
《卜算子·詠梅》和《七律·冬云》均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所作。這兩首詩詞均是對梅花傲寒報春精神的藝術寫照,也可以說是毛澤東同志對以他為首的中國共產主義戰(zhàn)士不畏強暴、敢于為廣大無產階級人民群眾利益犧牲自己、頑強奮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藝術表達,是毛澤東自己信奉的詩國“詩言志”傳統(tǒng)的最高表現(xiàn)。這兩首詩既隱含著對中國革命時期我黨我軍不畏艱險、頑強奮斗并勇于爭勝的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的贊美和自信,更是當時處于“修正主義”危機籠罩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敢于藐視國際國內困難而去爭取勝利的發(fā)揚奮斗精神的號角。
《卜算子·詠梅》寫于1961年12月,《七律·冬云》寫于1962年12月26日,緊接著1963年1月9日毛澤東又寫下了《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直接藐視反華勢力。這三首詩(詞)可以說均“是反修正主義的”(毛澤東語),毛澤東自己解釋道:“‘飛鳴鏑’指我們的進攻?!黠L落葉下長安’,蟲子怕秋冬。形勢變得很快,那時是‘百丈冰’,而現(xiàn)在正是‘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了。從去年起,我們進攻,九月開始寫文章,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笨梢娺@三首詩(詞)均是針對以“蘇修”為主的國際反華勢力的。
郭沫若在《待到山花爛漫時》中解釋毛主席《卜算子·詠梅》說:“我們的處境好像很困難,很孤立,不從本質上來看問題的人便容易動搖。主席寫出了這首詞來鼓勵大家,首先是在黨內傳閱的,意思就是希望黨員同志們要擎得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為中華人民做出好榜樣。斗爭了兩年多,情況好轉了,冰雪的威嚴減弱了,主席的詞才公布了出來。不用說還是希望我們繼續(xù)奮斗使冰雪徹底解凍,使山花遍地爛漫,使地上永遠都是春天?!泵珴蓶|詩詞中這種不畏強暴、不怕困難、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梅雪精神,在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長征時期,表現(xiàn)得尤為典型和突出。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壯舉,長征的勝利是中國乃至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長征是歷史上最艱苦、最困難、最危險的時期,也是毛澤東革命生涯中最為重要的轉折時期和難忘歲月。長征創(chuàng)造了人類壯舉和奇跡,也鑄造了毛澤東詩詞藝術的高峰。毛澤東長征時期的詩詞創(chuàng)作,是長征歷史的記錄,是長征精神的藝術表達。1934年夏作《清平樂·會昌》,1934年至1935年陸續(xù)作《十六字令三首》,1935年2月作《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10月作《七律·長征》,又作《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1936年2月作《沁園春·雪》。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毛澤東于“馬背上哼成”這七個題目九首作品,而且都是毛詩詞中的上乘之作。在越是困難的時候,或者越是克服了巨大困難時,就越是毛澤東詩意高昂之時。毛澤東自己解釋《清平樂·會昌》時說:“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倍谧⑨尅稇浨囟稹渖疥P》時,毛澤東說:“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按:1958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憶秦娥·婁山關》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反映了這一種心情?!?/p>
中央紅軍主力的長征,于1934年10月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fā)作戰(zhàn)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zhàn)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shù)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在1935年10月這一個月內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三首作品:《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其后只隔三個來月,于1936年的2月作《沁園春·雪》,反映了毛澤東在長征勝利時的喜悅心情和豪邁激情。
《毛澤東詩詞集》正編收錄詩詞作品共計42首,創(chuàng)作時間自1923年到1956年,時間跨度達近40年,而只在長征一年時間內就創(chuàng)作了9首作品,占據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可見長征時期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精力之旺盛。而且這9首作品在毛澤東生前全部公開發(fā)表過,并多次進入各種選本、碑刻(比如拙筆為湖南湘陰四中校園碑廊選書毛澤東詩詞24首,這9首作品全部入選),就是說其入選率是最高的,可見這9首詩詞為作者、編者、讀者之重視。
這9首作品中似乎沒有直接涉及梅花,但是個人認為,《沁園春·雪》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正是描寫的紅梅映雪的“分外妖嬈”的美景。讀者們看看,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雪原上,被茫茫白雪包裹映襯的大好河山上的“紅裝”,不是梅花是什么呢?當然,毛澤東帶領紅軍將士們直接面對的是茫茫雪山,所以毛澤東長征時期的詩詞中的主角就是“雪”——直接描寫到雪的作品有《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雪》三首。其實在較早寫的《憶秦娥·婁山關》里已經寫到了“霜”(“霜晨月”)、“履霜堅冰至”(《周易·坤卦》),已經踩踏到霜了,踩踏到“堅冰”的更加寒冷的時候就要到了。因為,霜是雪的前驅?!镀呗伞らL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里字面上的意思是說三軍將士對于千里雪山是歡喜的,對照后來毛澤東于1962年12月26日所作的《七律·冬云》“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可以看出,在《七律·長征》詩中,毛澤東實際上已將戰(zhàn)勝千里雪山等艱難險阻的紅軍將士暗喻性地比作了梅花。而《念奴嬌·昆侖》整首詞的主要形象就是雪,“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的是雪花,“夏日消溶,江河橫溢”的是雪水,“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待評說的是雪山,“不要這多雪”,而要“把汝裁為三截”與世界分享,從而使“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是昆侖山雪。所以說全詞主要形象是雪或雪山,這首詞的題目簡直可以改成“念奴嬌·昆侖雪山”。而“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毛澤東1945年10月7日給柳亞子信中語)所寫的《沁園春·雪》,則更是毛澤東詩詞作品中唯一用“雪”直接命名的作品,可以說是將雪比作“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毛澤東自己解釋這首詞所說),而待到晴日映雪,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正是一幅紅梅映雪的優(yōu)美畫面,描寫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將士們猶如“梅雪迎春”的不畏艱險、勇敢奮斗的優(yōu)秀品格。所以說長征時期的毛澤東詩詞已對雪的形象有了充分描寫,并且于《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中已經明確揭示了傲雪凌寒的梅雪精神。從上述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毛澤東長征時期的詩詞中,《念奴嬌·昆侖》描寫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形象(毛澤東解釋:“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這一方面是針對當時面臨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的現(xiàn)實問題,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部分,由此毛詞中也反映了要把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的意志。毛澤東對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在此露出了頭角。從此開始直到后來他提出的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學說,都是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的思想。而《沁園春·雪》則描寫了反對封建主義的形象。(毛澤東自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保?。從“詩言志”的角度分析,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紅軍將士戰(zhàn)勝巨大困難取得長征勝利,正是因為擁有反帝反封建、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遠大理想;而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勝利之際,也正是毛澤東等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歷程中取得巨大勝利之時,此時此刻,其百倍的信心、激情豪邁的意志,用詩詞藝術的形式表達得淋漓盡致、優(yōu)美暢達。
2016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各級黨委、政府組織相關紀念活動。中央直屬機關工委舉辦“黨在我心中”詩歌征文活動,我為此創(chuàng)作《詠梅七絕五首》:
一
百年中國夢如何?正道滄桑浩氣多。
喚起雄獅驅虎豹,凌寒梅領眾芳歌。
二
大地冰封冷氣沉,輕盈綽約暗香升。
枝橫白雪千秋韻,花映紅巖萬種情。
三
心血澆開萼瓣彤,鐮錘飄共五星紅。
文明圣火千秋赤,闊海長天躍巨龍。
四
水復山重歲月稠,紅梅傲雪景清幽。
前行不必疑無路,睿智東方有遠謀。
五
歲月燃情追國夢,江山助力賦佳詩。
紅梅欣慰叢中笑,正是山花爛漫時。
拙作五首,詠梅為題,之所以用梅花比黨,用紅梅傲雪的風姿比喻黨的奮斗精神,比喻這種奮斗精神的代表——以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作為核心的長征精神,這當然與梅花凌寒綻放的獨特品格有關,但更直接的來源就是毛澤東詩詞。
拙作《詠梅七絕五首》,正是學習毛澤東詩詞的梅雪形象與精神吟詠成詩的。拙作七絕五首不是一次寫成的,而是擷取多年積累的相關詩句修改而成的。
其中第一首是2014年4月參加恭王府海棠雅集,《步韻奉和葉嘉瑩先生海棠雅集絕句四首》的第三首。葉嘉瑩先生原詩:
花前小立意如何?回首春風感慨多。
詩友已傷零落盡,我來今亦鬢全皤。
當時奉和葉先生絕句時,并未想到要特意用毛澤東詩詞的意象與詞句,現(xiàn)在再看,其中多處無意中采用了毛澤東詩詞的意象與詞句——“正道滄桑浩氣多”,化用毛詩《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人間正道是滄?!?;“喚起雄獅驅虎豹”,化用毛詩《七律·冬云》“獨有英雄驅虎豹”;“凌寒梅領眾芳歌”,化用毛詞《卜算子·詠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拙作《詠梅七絕五首》的第二首,來自1995年參觀《紅巖魂》展覽后所作《七律·詠梅,參觀〈紅巖魂〉展覽》的前四句:“大地冰封冷氣沉,輕盈綽約暗香升。枝橫白雪千秋韻,花映紅巖萬種情。”很明顯,詩中沿用了古代詠梅詩名句中“暗香”一詞。此外,也吸收了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詞意以及《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t裝素裹,分外妖嬈”、《七律·冬云》“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坊g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等意象。
拙作《詠梅七絕五首》的第三首和第四首,乃選取拙作《西山八詠》中的二首絕句修改而成。拙作《西山八詠》是2008年4月參加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西山會議時奉和香港大學周錫教授八首絕句的作品。這兩首絕句中,第二首“水復山重歲月稠,紅梅傲雪景清幽。前行不必疑無路,睿智東方有遠謀”沿用了毛詞《沁園春·長沙》“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的“歲月稠”詞句和前文分析的毛澤東多首詩詞中紅梅傲雪的意象。
拙作《詠梅七絕五首》的第五首乃截取一首七律后四句而成。這首七律是2015年參加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時,拜讀馬凱先生七律后所作的唱和之作。馬凱先生原詩《寫在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大地春回盼未遲,唐松宋柏又新枝。
隨心日月弦中起,信手風云筆下馳。
騷客曾憂無續(xù)曲,吟壇應幸有雄詩。
山花爛漫人開眼,更待驚天泣雨時。
拙作《參加中華詩詞學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步韻奉和馬凱同志》
興會今朝豈厭遲?波瀾壯闊筆千枝。
神州春滿百花放,赤子心雄萬馬馳。
歲月燃情追國夢,江山助力賦佳詩。
紅梅欣慰叢中笑,正是山花爛漫時。
最后兩句正是化用毛詞《卜算子·詠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意象,而且是我自認為比較成功的詩句,不僅是化用,更是比較巧妙地回應了“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詩意,表達出了這樣的寓義——毛澤東等革命前輩和先烈就是傲雪凌寒的梅花,他們開創(chuàng)和奠基的新中國的偉大事業(yè),如今正接力有序、繼續(xù)前進,百年以來的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正逐步實現(xiàn),祖國大地山花爛漫、欣欣向榮、形勢大好,可堪告慰毛澤東等革命前輩和先烈們。
長征勝利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戰(zhàn)勝政治、軍事和自然界的巨大艱難險阻的奇跡,毛澤東長征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詞也可看作長征勝利創(chuàng)造的文化奇跡。我2001年從北京去井岡山開會時寫過一首《水調歌頭·初訪井岡山》:
久仰凌云志,今上井岡山。千里來尋圣地,勝景不虛傳。八面層巒聳翠,林澗奔流飛瀑,天險鑄雄關。五井紅軍寨,帷幄靠中堅。 黃洋界,空城計,退敵頑。胸有雄兵百萬,掌上史千年。霹靂一聲暴動,喚起工農革命,星火竟燎原。敢辟長征道,篳路紀新元。
這首詞也可算是學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詞的習作。拙詞末句“敢辟長征道,篳路紀新元”,是對長征精神的贊美——長征不僅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也創(chuàng)造了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寶貴的奮斗精神的新紀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10次強調“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苯h時的“初心”就是帶領人民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而不斷奮斗的精神,這種“初心”既有崇高理想,也有奮斗精神。毛澤東長征詩詞所表現(xiàn)的梅雪迎春的精神品格,正是這種“初心”精神的典型藝術表達——“迎春”就是迎接春天,這里的春天實際上就是共產黨人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崇高理想;“梅雪”就是紅梅傲雪,就是為了實現(xiàn)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奮斗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不忘初心”的告誡,正是這種梅雪精神的一脈相承,長征精神就是為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的梅雪精神,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發(fā)揚的。
(作者系中國書籍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理事)
責任編輯:朱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