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江
摘 要:林業(yè)資源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僅是重要的生活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發(fā)達的林業(yè)是國家富足、民族繁榮、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業(yè)。文中從綠化造林的角度,探討了霍城縣綠化造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霍城縣;綠化造林;存在問題;建議
一、概況
霍城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西部,是新疆伊犁的直屬縣,縣境北依天山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為鄰,南與察布查爾縣隔河相望,東與伊寧市接壤,西以霍爾果斯與哈薩克斯坦國為界,邊界線長183公里,具有沿邊、沿路、沿河、沿山的獨特地緣優(yōu)勢,是中國的西大門,也是通往中西亞等國的“咽喉”。近年來霍城縣貫徹落實州黨委“生態(tài)立州、環(huán)保優(yōu)先”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造林綠化工作始終走在全區(qū)的前列。根據伊犁州造林綠化工作的安排和重點工程造林的要求,并結合霍城縣實際,以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加強文明生態(tài)建設為目標,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建設工程,使霍城縣呈現出一片綠色的生機,為改善霍城縣的綠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綠化造林過程中依然存在的很多問題。加快綠化造林步伐,建設綠色、文明、和諧、幸福的霍城縣,已成為今后時期造林綠化工作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當前造林綠化存在問題
1.管護難。每年春秋2季都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聲勢浩大,但在管護上,僅僅靠各單位每年的2~3次澆水根本不能達到綠化要求。有些單位還有不澆水的現象,“有人栽、無人管”的現象客觀存在,“三分栽、七分管”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以致難以達到綠化規(guī)劃的要求。雖然在管護上采取的多種方法,但是管護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
2.群眾的綠化意識不高。群眾的綠化意識對綠化成果的鞏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群眾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認識不足,綠化意識不高。在義務植樹期間,個別群眾故意用鐵锨將栽植苗木掘斷,這種現象對造林綠化成果造成了嚴重破壞,對人力資源也造成浪費。如果這種現象年年存在,則出現“年年栽樹、年年不見樹”的情景,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群眾的綠化意識,使保護綠化成果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從而促使造林綠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3.綠化用地補償機制不完善。城區(qū)周邊直觀山坡綠化一直都是地埂植樹,占用群眾農耕用地,與群眾利益發(fā)生沖突,強行栽樹后,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農民土地經營自主權,農民想方設法進行人為破壞,林木成活率不高,而補償機制不完善,沒有綠化征占用地的長期補償措施。
4.缺乏資金保障。造林綠化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不僅在栽植綠化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從規(guī)劃設計、苗木準備等前期投入到林木澆水設施、道路建設、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配套設施建設與完善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缺乏資金難以實施高標準綠化,也難以打造高品位的綠化工程。目前,義務植樹單位采取自購苗木與區(qū)林業(yè)局自籌苗木相結合的辦法實行,但各行政事業(yè)單位經費緊張,綠化資金投入受到限制,綠化質量難以提高。
三、造林綠化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1.落實地塊用地。要解決綠化用地與群眾農用耕地之間的矛盾,實現“城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美景,必須處理好與農民的利益問題,協(xié)調解決,為鞏固綠化成果夯實基礎,同時人為破壞對霍城縣的造林綠化的長期有效管護提出了更進一步得要求。
2.加強領導,抓造林綠化質量。造林管護是一項非常繁雜、涉及面廣的工作,涉及到國家、集體,特別是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多方面支持與配合。因此,政府部門應當迅速做出《關于加強林業(yè)建設及管護責任的決定》,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負責地支持配合此項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人事部門在安排鄉(xiāng)鎮(zhèn)林業(yè)人員時,盡量配備懂技術、懂業(yè)務的專業(yè)人員,對業(yè)務不精的非專業(yè)人員予以適當調整。各級政府要成立專抓班子,逐級落實包抓責任?;鶎狱h政“一把手”要親自選點、抓點,抓典型,樹樣板,推全局。要采取斷然措施,實行林地用途管護制。各地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林地管護政策,使造林地管護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林業(yè)部門作為生態(tài)建設的主體承載著重要的責任。造林綠化是利國利民,造福后代的公德事業(yè)。因此,必須把工程造林綠化標準高低、質量好壞作為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建設生命線來抓,把堅持標準,嚴格把關,確保工程質量貫穿于造林綠化的全過程。
3.加大資金投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植樹造林是一項惠及子孫后代的利民工程,高標準綠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林業(yè)部門做基本的供苗或植樹單位購苗植樹,難以適應當前綠化的需要。因此,必須要加大綠化造林的資金投入。以群眾投入為主,國家投資為補充,大干多扶持,先干后補貼的辦法,調動各方面向山地、林地投資的積極性。各地要將林業(yè)建設資金、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資金及扶貧資金捆在一起使用,以解決造林資金不足。要廣泛發(fā)動社會各界人士,調動一切社會力量,積極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內引外聯(lián),擴大合資、合作,以多種形式吸收外部資金,進行造林護林。鼓勵外商投資興建主導產業(yè),發(fā)展出口創(chuàng)匯林業(yè)項目,以推動興林事業(yè)。為了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抓好造林綠化的責任感,從上到下建立獎懲分明的約束激勵機制。通過獎優(yōu)罰劣,充分調動了各級干部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的積極性;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造林地塊,經過林業(yè)局核查驗收后,嚴格執(zhí)行公示制度。將驗收合格農戶名稱、面積、成活率、保存率、撫育、林種、樹種,兌現金額等,同時公布退耕辦舉報電話,通過公示沒發(fā)現問題,才給予兌現政策;實行造林質量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是加強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確保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
4.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針對管護難問題,設立專門的綠化管護機構,定員定責,常年開展撫育和管護,支出由財政負擔,同時,通過勞動部門招收公益性崗位、財政補助的辦法,解決人員管護和經費問題。在現有綠地面積的基礎上,進行重新規(guī)劃,把重心放在管護上,一邊鞏固綠化成果,一邊實施栽樹,進行高標準、嚴要求、堅持不懈地逐步實施造林,鞏固成果與造林綠化同步實施。
土地、資金和長效管護機制是影響綠化成果的重要因素,作為林業(yè)部門,在造林綠化中起著關鍵作用,這對林業(yè)部門的干部職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做好群眾的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綠化意識,生態(tài)綠化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對群眾要進行深入人心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綠化意識,只有人人植綠、愛綠、才能珍惜勞動成果,綠化管護才能順利進行。其次,要聘請專家設計高標準、高品位的城市綠化規(guī)劃圖,依照規(guī)劃,統(tǒng)一協(xié)調解決綠化用地,提高栽植質量,落實管護措施,“管”出成績、“管”出效益,逐步實現“城在林中、院要綠中、人在景中”的美景,使霍城縣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四、結語
總之,造林要本著“質量第一、適地適樹、確保成活”的原則,堅持管護工作,確保造林綠化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農業(yè)生產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tài)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治水、張福林,淺談當前造林綠化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資訊,2015(6)58-59 .
[2] 楊文廷.提高干旱地區(qū)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0(5):53.
[4] 徐英 .探析造林綠化的養(yǎng)護管理[J].現代園藝,2015(1):58-59.
[5] 邵閻.對我國造林綠化的幾點思考[J].現代園藝,2016,(12):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