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逸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效果。方法 擇期手術患者6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兩組患者給予相同的麻醉誘導和維持用藥方式, 手術結束后, 給予觀察組氟馬西尼催醒, 對照組未使用任何催醒。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時間、清醒時間及拔管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時間為(204.6±49.9)min, 對照組患者的麻醉時間為(205.7±
58.6)min, 兩組患者的麻醉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78, P>0.05)。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為(2.6±1.2)min, 對照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為(15.8±2.2)min;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851, P<0.05)。觀察組患者的拔管時間為(7.5±2.3)min, 對照組患者的拔管時間為(26.2±3.1)min;觀察組的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534, P<0.05)。結論 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效果較好, 可以有效縮短術后患者蘇醒時間,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氟馬西尼;全憑靜脈麻醉術;催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94
隨著靜脈麻醉藥和麻醉器械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 在全身麻醉中, 全憑靜脈麻醉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全身麻醉術后, 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 不僅能提高外科手術的效率, 同時能提高患者外科手術的質量。當前, 納洛酮、新斯的明等藥物作為臨床上加快全身麻醉術后蘇醒時間的常用藥物, 而作為苯二氮類(BDZs)受體拮抗劑的氟馬西尼, 相關臨床表明, 其主要用于對肝性腦病以及藥物中毒的治療, 此外, 對于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腦電雙頻譜指數(shù)(BIS)值, 氟馬西尼也有較為顯著的效果, 可縮短患者蘇醒時間[1-3]。本研究為探討分析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效果, 術后給予觀察組氟馬西尼催醒, 效果較好,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本院擇期手術患者6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ASA)Ⅰ~Ⅱ級, 將患者隨機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 年齡48~55歲, 平均年齡(51.4±11.4)歲, 平均體重(64.5±7.9)kg。對照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 年齡49~54歲, 平均年齡(52.3±0.9)歲,
平均體重(65.5±7.9)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對象排除白血病、惡性腫瘤、癌癥、精神疾病、心理障礙等特殊疾病患者。
1. 2 催醒指征 ①手術結束后, 患者意識不清, 對于外界刺激, 患者沒有反應或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②患者雖可以自主呼吸, 但通氣不符合正常指標。③保護性反射遲鈍, 沒有嗆咳、吞咽等動作, 或嗆咳以及吞咽等動作強度低弱[2]。
1. 3 方法
1. 3. 1 兩組患者均進行氣管內靜吸復合麻醉。誘導用藥方法:靜脈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止肌寧, 劑量分別為0.12 mg /kg、4 μg/kg、0.3 mg /kg、0.7 mg/kg, 之后給予0.2‰卡肌寧靜脈滴注, 同時輔以0.5~1.0 MAC異氟醚吸入, 應用M3046(德國生產)和Datex氣體監(jiān)測儀對各項指標進行指標[3]。
1. 3. 2 對照組患者未給予任何催醒措施, 觀察組患者則給予氟馬西尼催醒, 具體如下:在距手術結束大約20 min停用所有麻醉藥, 手術結束后, 在15 s內將0.2 mg氟馬西尼靜脈滴注結束。1 min后對患者進行呼喚, 如此操作患者若還未蘇醒, 指標允許情況下, 在2 min后依次增加氟馬西尼劑量0.1 mg, 氟馬西尼最終總量≤0.5 mg。氣管拔管指征:術后給予患者適量的氟馬西尼后, 呼喚患者, 對呼喚有較大反應、能夠睜眼者, 且患者氣符合正常指標標準, 有較好的保護性反射能力, 握手有力[4]。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時間、清醒時間及拔管時間。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麻醉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時間為(204.6±49.9)min, 對照組患者的麻醉時間為(205.7±58.6)min。
兩組患者的麻醉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78, P>0.05)。
2. 2 兩組患者清醒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為(2.6±1.2)min, 對照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為(15.8±2.2)min。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851, P<0.05)。
2. 3 兩組患者拔管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拔管時間為(7.5±2.3)min, 對照組患者的拔管時間為(26.2±3.1)min。觀察組的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534, P<0.05)。
3 討論
苯二氮類藥物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藥物, 其被廣泛用于臨床麻醉的誘導以及全身麻醉的維持, 對于抗焦慮、抗驚厥、催眠、順行性遺忘以及肌松等均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5-8]。不過它的局限性在于其需要較長的藥性消除時間, 全身麻醉結束后, 為了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 減少麻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高手術質量以及有效率, 術后可給予氟馬西尼催醒, 對于苯二氮類的鎮(zhèn)靜藥效起到快速扭轉的作用, 使麻醉有一個明顯的終止點。據(jù)相關臨床研究表明, 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效果顯著, 和納絡酮逆轉阿片類作用相比, 無心血管反跳等作用為氟馬西尼的主要優(yōu)點。催醒期患者較安靜, 沒有發(fā)現(xiàn)程度強烈躁動、焦慮以及逆轉鎮(zhèn)痛等作用[9-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拔管時間及清醒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與相關臨床研究結果一致, 證實了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具有較好的效果這一結果。
綜上所述, 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效果較好, 可以有效縮短術后患者蘇醒時間,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學昌, 邢群智. 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2, 18(12):148-150.
[2] 崔建修, 花柱明, 李真, 等. 氟馬西尼與多沙普侖用于普魯卡因靜脈復合麻醉術后的催醒. 廣東醫(yī)學, 2000, 21(12):1038-1039.
[3] 韓學昌. BIS監(jiān)測氟馬西尼用于術后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研究. 河南科技大學, 2012.
[4] 李炳良. 氟馬西尼用于小兒眼科手術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觀察. 江西醫(yī)藥, 2015(10):1103-1104.
[5] 裘學, 胡毅平, 許波, 等. 氟馬西尼聯(lián)合多沙普倫用于小兒腔鏡手術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觀察.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0, 26(21):3990-3992.
[6] 王新輝. 氟馬西尼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的臨床研究.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33):265.
[7] 自華芬. 全憑靜脈麻醉術后催醒氟馬西尼的臨床研究.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A02):628.
[8] 張瑞娜, 徐勝. BIS監(jiān)測氟馬西尼在全身麻醉催醒中的應用研究. 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3(10):16-18.
[9] 黃選刁, 張永發(fā), 劉懷萍, 等. 氟馬西尼用于小兒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09, 8(6):67-68.
[10] 張科, 葉章文, 余學英, 等. 氟馬西尼用于腦癱患兒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研究.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2(2):182-184.
[11] 羅梅金. 氟馬西尼用于小兒腹腔鏡手術全身麻醉催醒的臨床探討. 中外醫(yī)療, 2016, 35(12):136-137.
[12] 王靜. 氟馬西尼用于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后催醒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1, 2(s2):137-138.
[收稿日期:2017-0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