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朱子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學術(shù)綜述

      2017-11-13 21:45:18陳蘇珍
      閩臺文化研究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朱子學朱子朱熹

      陳蘇珍 和 溪

      (1.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117;2.華東師范大學 古籍所,上海200241)

      當代朱子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學術(shù)綜述

      陳蘇珍和 溪

      (1.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350117;2.華東師范大學 古籍所,上海200241)

      2017年7月15日,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于朱子誕生地——福建省尤溪縣開營,研習營由朱子學會、中華朱子學會、臺灣朱子學研究協(xié)會主辦,南溪書院、尤溪縣廣播電視臺、洛陽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承辦,上饒師范學院、武夷學院協(xié)辦。研習營活動為期七天,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等海峽兩岸25所高等院校70多名從事朱子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參加了本次活動。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主題為“朱子學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旅”,七天中參營學子與專家學者通過專題報告與論文研討兩種方式于學術(shù)層面進行深入交流,圍繞朱子生平事跡、朱子的理學思想與實踐、朱子學的研究方法與體悟工夫等內(nèi)容的七場專家報告貫穿研習營始終;同時,研習營將收到的60余篇營員論文分為兩組,由專家老師帶領(lǐng)營員通過三場論文研討會,對營員論文逐篇全面研討,研討內(nèi)容廣泛、論證邏輯嚴密、論據(jù)資料詳實,展現(xiàn)了學者們對朱子學的獨特理解與創(chuàng)新視角。

      一、朱子生平事跡研究

      朱熹(1130~1200)是我國學術(shù)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為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家,同時亦精通詩詞、繪畫、音律,后人所尊其為“朱子”。朱子祖籍婺源,父輩遷居入閩,其生于尤溪,長于五夫,晚歲居于建陽。朱子一生著書授館、勉學躬行,其學問廣博,學術(shù)造詣影響深遠,堪稱古今讀書人之楷模。故,對朱子生平事跡進行研究,既是了解先賢的起點,也是進入“朱子學”研究領(lǐng)域的關(guān)鍵。本次研習營,參營師生對朱子的生平事跡,及朱子的人格魅力展開了充分討論。

      開營首日,尤溪縣朱子文化研究會會長陳琳做了名為《朱子與尤溪》的專題學術(shù)報告,報告以反映朱子生平事跡的豐富民間故事與文物遺存等素材展現(xiàn)朱子與其誕生地尤溪的深厚淵源,同時著重向營員介紹尤溪縣至今保留的大量朱子文化遺存。陳琳介紹,近年來尤溪縣政府高度重視朱子文化開發(fā)與保護,在挖掘尤溪的朱子文化元素,保護、傳承和弘揚朱子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多年精心耕耘已使尤溪逐漸成為傳承朱子文化的示范區(qū),是福建省朱子理學傳播的重要基地之一,亦為海內(nèi)外朱子后裔尋根溯源,及朱子學專家進一步了解先賢學問的重要場所。

      閉營式上,本屆“朱子之路”活動總領(lǐng)隊,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先生為全體營員作了《朱子二題:朱子的名字與畫像》專題報告,對朱子的名字與畫像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報告對朱子的自號、謚號與封號、字等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分析,重點討論了朱子“元晦”與“仲晦”兩個字的來歷與涵意,“元晦”乃朱子之師劉子翚所命,但朱子認為“元為四德之首,不敢當,遂更曰仲”(朱杰人注:《孔子文化大全》之《性理大全書》第三冊,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89年,第2631頁)以此,推斷朱子改字應該是在紹興二十三年(1153)赴任泉州同安縣主簿之后,當時其師劉子翚已經(jīng)去世,此時改字既是上任履新的需要,亦避免了對老師的不尊重,但朱子改字的確切時間還有待學界進一步考證。同時,報告對當今外界使用的諸多朱子畫像進行了詳細的展示與分析,認為所有流傳至今的朱子畫像基本上可分為寫實、寫意、夸張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畫像均是對先賢朱子在人們心中形象的展現(xiàn)。對后人所創(chuàng)作的朱子畫像之高下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是其畫像是否形神兼?zhèn)涞卣宫F(xiàn)了先賢朱子的風貌。所展示畫像中最珍貴的當屬朱子十六代孫朱玉所立的“朱熹對鏡自畫像”碑中的朱子自畫像。朱杰人教授的講座條分縷析,正本清源,最后他倡導廣大學者切勿采用當前流傳甚廣的“偽朱子像”,其出處不詳,畫中人物形態(tài)似富商官僚,極不符合朱子自畫像所體現(xiàn)的精神面貌,是對先賢形象的扭曲。

      二、朱子理學思想研究

      對朱子理學思想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與闡發(fā),是本屆研習營中討論最集中的話題之一,師生們的討論涉及朱子思想的諸多內(nèi)容,豐富多樣的研究成果展現(xiàn)出學者們對朱子學濃厚的研究興趣。參營師生對朱子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道統(tǒng)論的研究表現(xiàn)出較大的關(guān)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生楊家剛《清華簡<保訓>與儒家道統(tǒng)文獻之建立》一文認為儒家道統(tǒng)論自南宋由朱子確立之后,文獻依據(jù)經(jīng)歷《論語·堯曰》與梅獻本《古文尚書·大禹謨》《中庸》《尚書·洪范》《周易》經(jīng)傳四個階段,其中朱子弟子蔡沈作《書集傳》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越南儒者黎敔作《周易究原》分別將《尚書·洪范》與《周易》經(jīng)傳確立為道統(tǒng)基本文獻,借對清華簡《保訓》及文王演《易》傳“中”之解讀,可對道統(tǒng)文獻建立之歷史過程及至道統(tǒng)論本身有新的審視。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劉洋《明前期理學家對朱子工夫論的接受與詮釋》一文指出了明代前期理學家們無不尊奉朱子之學,但對朱子進學路徑的接受視角和詮釋卻表現(xiàn)出側(cè)重面向事功、操存涵養(yǎng)、心性境界的個性化言說。

      研習營師生對朱子善惡思想的特點、“誠意”與“仁”的思想內(nèi)涵、貴中尚和的思想價值、朱子的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了專門的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碩士生祝浩涵《朱子“前四書”時期的“誠意”說考察》一文認為朱子思想中有“前四書”的階段,“四書學”并不是單純四本書籍及其注釋的疊加,二是有著嚴密完整并富有用心的為學、施教次序的,在朱子“前四書”時期有關(guān)“誠意”問題的思考散落在《文集》之中的表達十分瑣碎,對其審視進而理解《章句》及《語類》中的“誠意”之間或繼承或修正的關(guān)系頗有益處。營員們還對朱子讀書法、書信、詩歌、書法、朱子著作中古今異文和字源等方面內(nèi)容進行探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生張慧清《在精密與寬簡之間——朱子讀書法的演變》一文以朱子的書信為材料,梳理出朱子讀書法的演變歷程,發(fā)現(xiàn)讀書法的生成過程經(jīng)歷了兩次重大轉(zhuǎn)變,展現(xiàn)出立體而動態(tài)的朱子讀書法。

      有的學者側(cè)重對南宋以來朱子后學發(fā)展的研究,其中包括對朱子門人后學思想的研究,如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生黃澤凡《朱子門人吳必大考略》一文由書信以考察吳必大的任官過程及求學經(jīng)歷,通過其同朱子門人間的郊游方式管窺吳必大思想,其學術(shù)成果主要是按照朱子安排編修書目及整理朱子言論,指出《歲寒三友除授集》《無腸公子除授集》并非吳必大所作。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生李春燕《立場·觀念·方法——從孫奇逢對<朱子晚年定論>的評價觀其治學之道》對將孫奇逢視作陸王心學一派或“調(diào)和派”的評價忽視了孫奇逢個人在立論時秉持的治學之道。有的學者側(cè)重討論了謝枋得四書學思想、沈貴珤《正蒙解》思想、朱子學對黎貴惇思想的影響等方面的內(nèi)容,也有的學者對后人批判朱子的思想,如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哲學批判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顧宏義教授,以其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朱熹與師友門人往來書札概述》作了專題學術(shù)報告。首先,對現(xiàn)存朱熹與師友門人往來書札的概括做了分析。介紹了朱熹致師友門人計506人書札(包括殘篇、零句)共2595通,主要載錄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十至卷六四;《晦庵續(xù)集》卷一至卷八(前半部分),卷九至卷十答問目,卷十一;《晦庵別集》卷一至卷六;卷八“啟”;束景南《朱熹佚文輯錄·朱子遺集》卷二、卷三等。對與朱熹書札往來者的身份做出了分類與歸整。主要有師長(李侗等)、學友(張栻、呂祖謙、陸九淵、陳亮等)、門人(黃干、陳淳、蔡元定等)、訪學者(陸九淵學生傅夢泉、包約、呂祖謙學生時沄等)、親戚(程鼎、祝直卿等)、宰相(陳康伯、史浩、陳俊卿、趙雄、王淮、梁克家、周必大、留正、趙汝愚等)、同僚(彭龜年、葉適、林栗、尤袤、武將皇甫斌等)、友輩(張孝祥、曾季貍等)、僧道(釋道謙、廬山道士崔嘉彥等)其次,對朱熹書札重出、錯出者、朱熹書札存在的多種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舉例論述,重點闡釋了一人名下某書重出者、一書重出而歸于不同人名下(重出之書札有詳略不同者)、將多通書札誤合在一處者、誤題收(致)信人名者、一段文字見錄另一書札中等五種類型的情況。再次,介紹了朱熹書札之散佚與輯佚的原因。認為主要是未載于《晦庵文集》之朱熹書札、未載于《陸九淵集》等之陸氏兄弟書札、陸氏兄弟已佚書札等因素。最后,指出了朱熹往來書札的重要價值,是考證朱熹與師友門人等交往的寶貴資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獻。此外,從人名、地名、官名等方面考證,是對現(xiàn)存古代書信真?zhèn)蔚闹匾袛喾椒ㄖ弧?/p>

      三、朱子學實踐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

      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不僅重視對朱子家禮、書院實踐、社倉實踐、興修水利等朱子學實踐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研究,也密切關(guān)注朱子學的現(xiàn)代價值、朱子學在海外的發(fā)展情況等方面的研究。營員論文多聚焦在朱子《家禮》以及祠堂文化發(fā)展的研究、朱子禮儀與石城客家人禮儀文化的探討、朱子風水思想和休閑觀的討論、朱子的治水思想及現(xiàn)代意義的分析、朱子的家學傳統(tǒng)中觀其反腐倡廉思想發(fā)掘等內(nèi)容,并結(jié)合時代特性和區(qū)域特點對朱子學研究的現(xiàn)代價值進行闡發(fā)。

      臺灣知名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全程參與研討,與青年學子互動交流頻繁。他指出,參加“朱子之路”研習營是一種精神洗禮,研習東方文明的思想精華,意義非比尋常。在西方思想入侵之前,朱子學是東亞文明的共同財富,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開始有了更多平等對話的機會,朱子學毋庸置疑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他勉勵青年學子投入朱子學的研究要不斷保持好奇、創(chuàng)新的精神,重視與西方主流思想的對話,一定要夯實基本功,他尤其強調(diào)對宋明理學的“綱領(lǐng)性”文獻《近思錄》學習的重要性。他還指出,當前朱子學領(lǐng)域結(jié)合本地特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也是可以出成果的領(lǐng)域,給予青年學子極大的肯定和鼓舞。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作了題為《實踐、理想與精神:朱子的書院世界》的專題學術(shù)報告,主要從“學人、學派與書院:朱子等理學家掀起的書院運動”“目標與理想:朱子的理學書院觀”“理學指導科舉:朱子書院講學的理學精神”“書院精神的象征:朱子的 《白鹿洞書院揭示》”四個模塊介紹“朱子與書院”,展現(xiàn)對朱子的書院教育實踐的全面認識。南宋的書院運動,首先是由湖湘學者發(fā)起的,朱子雖是后來者,但他以近乎癡迷的熱情投入其中,與至少67所書院發(fā)生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很快就成為運動的中堅與旗幟。以朱子為代表的南宋理學家是在不能利用官學,或利用官學不能生效的情況下,才選擇書院并發(fā)動書院運動的。他們在發(fā)揚光大私人講學傳統(tǒng)的同時,一直尋求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書院的支持,恢復性地開創(chuàng)了官民兩種力量共同推進書院發(fā)展的新時期,形成了頗具理學色彩的書院理念。認為書院是私學的觀點不足采信,片面強調(diào)書院教育是私人講學傳統(tǒng)的觀點也失之偏激。在朱子的規(guī)劃中,作為一種制度,書院并不反對科舉,而是反對僅僅為了科舉而學習。朱子曾在白鹿洞書院開辦舉人應試培訓班,其目的就是想利用集訓的機會,以理學家講學修身的理論來修正世俗的科舉觀念,以理學教育的理想來消解生徒的功名利祿之心,培養(yǎng)傳道濟民的人才,讓書院作為匡正官學沉迷科舉的弊端而存在。那種認定朱子和書院反對科舉的觀點需要修正。朱子的理想目標是,官方書院和私人書院同時并行,有著共同志趣的學人,各以書院為大本營集結(jié)在一起,既切磋學術(shù),形成學派,又修身養(yǎng)性,風化社會,使書院在整體上真正成為道德、倫理、學問、濟世等各種功能齊全的文化教育組織。

      四、朱子學研究方法與體悟工夫

      注重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工夫?qū)嵺`是近期朱子學研究的熱點話題。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張倩茹采用比較分析方法剖析《正德九年朱陸學術(shù)之辨:<朱子晚年定論>成書背景新探》,力求通過對正德九年朱陸學術(shù)之辨詳細分析與最大程度的還原來討論朱陸異同。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生佟欣妍《陽明“本體”意涵之再檢討》一文從“體用”關(guān)系入手,在與宋代理學的對比中檢討陽明的“本體”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寧怡琳《朱熹與王陽明對<定性書>闡釋異同的比較》則通過朱熹和王陽明對《定性書》的闡釋,提揭出朱熹和王陽明思想中的關(guān)于定性問題的異同。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所碩士生吳瑞荻《朱子辟佛述要——以<朱子語類>為中心》一文指出,朱子早年經(jīng)歷了逃釋歸儒的階段到最終堅定辟佛的歷程,展現(xiàn)朱子理學與佛教思想之歷史與派別的異同。研習營還討論了十七世紀中到十八世紀中朝鮮朱子學排斥陽明學之理據(jù)初探、朱子與陽明知行觀念的異同、儒家的仁禮與基督宗教的信心與行為之比較、朱子“持敬”與莊子“心齋”工夫論之比較等問題。

      上饒師范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徐公喜教授作了《鵝湖之會》主題報告,介紹了八百多年前,南宋淳熙二年(1175)鵝湖之辯的學術(shù)背景,以及朱熹與陸九淵的思想異同。朱陸異同是當前學界難解的論題,圍繞朱陸異同所衍生的學術(shù)問題與思索,是理解南宋以來學術(shù)發(fā)展的一條極為重要的線索。朱陸異同的原初形態(tài)就是“朱陸之辯”,也稱“鵝湖之辯”,鵝湖之會成為了朱陸異同論正式形成的歷史標識事件。朱熹與陸九淵在世時,雙方學術(shù)已存在差異,在學術(shù)史上大致以“性即理”“心即理”或“尊德性”“道問學”來區(qū)分朱熹與陸九淵二人的分歧所在。朱陸過世之后,門人弟子也試圖會同二人之說,卻不知不覺演變成了門戶之爭,使得原本朱熹與陸九淵的異同,逐漸轉(zhuǎn)化成了朱學與陸學的異同。

      有的學者從解釋學視角研究朱子學。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吳冠宏教授作了《歷解式與結(jié)構(gòu)化的考察——從朱熹對<論語>的詮釋談起》的專題學術(shù)報告。首先,展現(xiàn)學界中國經(jīng)典詮釋方法面面觀。如周光慶對朱熹詮釋學以語言解釋和喚醒體驗為契機的心理解釋兩種研究方法;楊儒賓對理學家的經(jīng)典觀以朱子的月印萬川(理一分殊與下學上達)及心學的《六經(jīng)》記籍說為主進行研究;蔡振豐對朱熹的“義理取向”試圖以恒常的理世界為依準;丁若鏞的“意義取向”側(cè)重文義的情境詮釋,能有效地響應生活世界與自我處境;景海峰提出儒家詮釋的兩種形態(tài),一是圍繞著經(jīng)學文本的注疏式理解,二是哲學觀念的演繹;劉笑敢揭示兩種詮釋取向,對王弼《老子注》“順向詮釋”即引申式文本性定向的詮釋,對郭象《莊子注》“逆向詮釋”即自我表現(xiàn)式詮釋?!皻v解式與結(jié)構(gòu)化的對話”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礎之上的縱貫時間脈絡的歷解模式,也是立足于文本空間之結(jié)構(gòu)化經(jīng)典的作法。相較于歷解式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化的進路依舊方興未艾,尚待于經(jīng)典之中重新發(fā)掘探索。其次,分析了歷解式的進路。指出朱熹《四書集注》對中國人理解《論語》有極為深遠的影響,錢穆尤服膺朱熹之學問,章條理析之《朱子新學案》,對闡發(fā)朱學貢獻良多。第三討論了結(jié)構(gòu)化的進路。朱熹曾對《論語》諸多篇名、章節(jié)及其次序?qū)ふ铱赡艿脑忈尫▌t,故錢穆說道,朱子教人讀論語應專管論語,千萬不要“牽合”他說。南懷瑾《論語別裁》也有處理各篇主旨及其關(guān)系的初步論述;對此問題相關(guān)研究還有譚家哲《論語平解》、楊義《論語還原》、姚中秋《論語大義淺說》等。通過傳統(tǒng)歷解的框架,以《論語》為整體文本,分析篇章之間皆有著橫向的連接,可形成彼此相輔相承的詮釋網(wǎng)絡,并在井然有序的結(jié)構(gòu)下映襯出部分篇、章、句隱而未顯的意涵。

      研習營活動期間廈門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朱人求教授為全體營員作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專題學術(shù)報告——《儒家靜坐》。靜坐是儒家修心養(yǎng)性的工夫法門,在宋明理學里,身心修煉的工夫最為重要,其終極效果是要達到悟道的境界。儒家靜坐的方法是非常隨意,且放松的。靜坐者選擇令自己舒服的方式,眼睛平視前方,內(nèi)心平靜,手隨意地放在腿上,然后閉上眼睛,心里什么都不要想,靜坐十五到三十分鐘后,收功。睜開眼睛后把掌心搓熱,做個洗臉的動作,然后人將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洞髮W》中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故而“止、定、靜、安、慮、得”是為靜坐的六個層次,再加上“知”就是《大學》中進學的七個階梯。朱教授的報告不僅講授靜坐的方法要領(lǐng)與重要性,更結(jié)合了鵝湖書院的古樸意境,指導研習營師生現(xiàn)場體驗“儒家靜坐”十分鐘,領(lǐng)略先賢“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的思想旨趣。

      歸納言之,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活動特點有三:一是學者們討論學術(shù)問題廣泛,展現(xiàn)了海峽兩岸學者對朱子學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的關(guān)切;二是研究層次多樣化,專家學者與青年學子之間能夠全面交流與互動,既能讓朱子學研究專家了解到青年學子對朱子學新的學習興趣所在,也能讓青年學子領(lǐng)略到朱子學研究專家的學術(shù)視野;三是學術(shù)研討與考察實踐相結(jié)合獨特研討模式帶來對朱子學研究的全新體驗。一周中,研習營師生沿著朱子的腳步,追溯朱子學發(fā)展的歷史,在尤溪、上饒、武夷山地區(qū)進行深入的走訪與考察,足跡涉及南溪書院、興賢書院、考亭書院、寒泉精舍、鵝湖書院等朱子治學圣地,充分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芭f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ǎng)轉(zhuǎn)深沉”,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歷時七天,自朱子出生地行至朱子讀書、生活、講學、終老之地,由海峽兩岸70余名師生共同參與,其中七位專家學者為營員進行了七場精彩報告,營員們參加三場研討會,發(fā)表了論文60余篇,可謂異彩紛呈。自2008年至今,“朱子之路”研習營歷經(jīng)十屆,已培養(yǎng)600多名朱子學研究后繼,成為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十年歷程充滿艱辛,亦充滿收獲和喜悅。我們相信,第十屆“朱子之路”研習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的“朱子之路”將繼續(xù)沿著朱子的足跡,探討朱子思想,推動“朱子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及全球的“朱子學”學術(shù)交流。

      〔責任編輯 鐘建華〕

      陳蘇珍(1985~),女,福建閩侯人,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生;和溪(1985~),女,河南許昌人,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生。

      猜你喜歡
      朱子學朱子朱熹
      羽翼與轉(zhuǎn)化:朱子學在關(guān)中地區(qū)的接受和傳播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7:48
      全球視域下的朱子學
      新閱讀(2021年8期)2021-08-23 02:00:28
      多肉
      朱子對《詩經(jīng)》學舊說的自我完善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8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My Diary
      武夷山
      論“何謂朱子學”?
      ——一種可能的闡發(fā)途徑
      社會觀察(2017年6期)2017-11-21 09:55:33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潜山县| 民县| 陇西县| 青岛市| 丰顺县| 化德县| 静安区| 长岭县| 松潘县| 富源县| 安达市| 凉山| 许昌县| 武邑县| 收藏| 潼关县| 花垣县| 景东| 长泰县| 花垣县| 沙河市| 林州市| 鲁山县| 黑河市| 安福县| 长春市| 焉耆| 肥城市| 浦城县| 嘉荫县| 安庆市| 元朗区| 仁怀市| 宝应县| 长海县| 台南县| 阆中市| 万州区| 关岭| 渑池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