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婭
【摘 要】王維是盛唐時期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他善于描寫詩中的景物,塑造優(yōu)美的意境,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因此,其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傾向,尤其是在其山水詩顏色詞的選擇運用方面,體現(xiàn)出了一代山水大師的無限魅力和超越常人的藝術(shù)視角。本論文對王維山水詩顏色詞的使用展開論述,從而更加直觀的感受作者表達的主觀感情、詩歌主題以及深刻的意義。
【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詩;顏色詞
0 引言
書籍《色彩學》中對顏色詞的分類給了明確的定義,即:“色彩學上根據(jù)大家不同的心理感受,按照色彩學家的劃分方法,把顏色分為暖色調(diào),例如紅色、橙色以及黃色;冷色調(diào),例如青色和藍色;中間色,例如紫色、綠色、黑色和白色”?!叭藗兺ㄟ^研究王維詩歌色彩詞的組合特點,根據(jù)詩人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詩人在詩詞背后所蘊藏的感情,將其詩歌中帶有色調(diào)的詞分為暖色、冷色和中間色三種”
1 暖色
暖色,根據(jù)它的字面意思,顯然就是那種給人以溫暖感覺的紅橙黃色以及它們構(gòu)成的色調(diào)。王維是盛唐時期偉大的山水詩詩人,他的山水詩,善于運用色彩詞來塑造環(huán)境,渲染氣氛,給讀者以視覺的美感。品讀他的山水詩,就像欣賞一幅幅令人陶醉的色調(diào)優(yōu)美的風景畫,色彩鮮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而且,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用詞獨具匠心,特別是詩歌色彩詞的選用更是恰到好處,別具一格。在他的詩歌中,以紅色和黃色尤為常見。
1.1 紅色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紅”這個色彩在中國人心目中給設定的定義是慶獲豐收、走向成功、得到溫暖和興旺發(fā)達等義的象征,這源自于古代人們對于日神的無限的崇拜和敬畏。朱、丹、赤都帶有紅色的含義,是紅色的代名詞。但是后來隨著紡織業(yè)的日漸發(fā)達,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斷上升,對物質(zhì)追求有了更深的要求,使得紅色漸漸的取代了“朱”“丹”“赤”,色調(diào)紅逐漸成為顏色的總稱。在大詩人、大藝術(shù)家以及大畫家王維的詩中,和“紅”色調(diào)有關(guān)的詩詞有“紅豆”“紅榴”“紅蓮”“紅花”“紅萼”“紅葉”“紅樹”“桃紅”等暖色調(diào)的顏色詞,給詩歌增添了一種溫暖的色彩。例如:
1)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春園即事》)
2)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田家》)
3)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田園樂》)
從這些詩句中不難發(fā)現(xiàn),紅桃引起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留戀,紅萼迎接新的生命,充滿活力?;淅_紛,桃紅柳綠,給后世讀者無限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間。紅豆寄托著詩人的相思情,而紅萼則是隨性生長,自由開落。
1.2 黃色
“黃色是色譜中最明亮、燦爛的色彩”②。黃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居五色之中,是權(quán)力的象征,代表著古代帝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有官階之色,還含有崇高、尊嚴、輝煌之意。這體現(xiàn)了古代對地神的崇拜,淵源于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而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祖先,在中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給“黃”的定義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王維詩中常見的含有“黃”字的詩詞有“黃云”“黃河”“黃龍”“黃山”等,用于描寫美麗的塞外風光。而用來描寫生機盎然的春天的詩詞則有“黃鸝”“黃鳥”“黃鶯”“黃花”等。例如:
1)黃云斷春色,畫角起邊愁。(《送平淡然判官》)
2)黃龍戍上游俠兒,愁逢漢使不相識。(《榆林郡歌》 )
3)獨樹臨關(guān)門,黃河向天外。(《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黃花縣西九折坂,玉樹宮南五丈原。(《送崔五太守》)
5)黃鶯弄不足,嗛入未央宮。(《左掖梨花》)
不難發(fā)現(xiàn),王詩中的每一個與“黃”有關(guān)的顏色詞,都有其獨特之處。巧妙的借用顏色詞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
2 冷色
冷色調(diào),顯而易見,從其字面意就可以明白,就是帶給人一種清新、冰爽、暢快感覺的青色、綠色、紫色、黑色以及由它們構(gòu)成的色調(diào)③。在王維的山水詩中,與冷色調(diào)有關(guān)的顏色詞使用居多,在詩歌中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下面通過歸納總結(jié),分析其詩歌中的冷色調(diào)顏色詞。
2.1 青色
青色是一種莊重典雅的顏色,與其它顏色詞不同的是,青色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深厚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青色還是中國山水畫和水墨畫不可或缺的顏色。所以,不難理解,在王維的詩歌中青色出現(xiàn)的頻率如此之高。例如:“青苔”“青門”“青溪”“青靄”“青雀”“青松”“青林”等等一系列詩詞因為“青”字的出現(xiàn),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人一種親切、柔和、寧靜、希望和優(yōu)雅之感。讓讀者去回味,去暢想,去彌補一些夢境里漂浮蕩漾的感覺。例如:
1)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
2)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
3)從歸到白杜,不復到青門。(《輞川閑居》)
4)玉閨青門里,日落香車入。(《早春行》)
5)青青楊柳陌,陌上別離人。(《觀別者》)
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同樣都是“青”字,與不同的詞相搭配,詞意截然相反。例5和例6同樣是寫借青色楊柳依依惜別之情,則筆調(diào)不同。前者給人一種離別的傷感,心情壓抑;后者雖是別離,卻沒有低沉的感傷之情,達到了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
2.2 綠色
綠色和上面所寫的青色都是草樹的自然色,是眾多植物王國中最具生命力的顏色,也是春季到來的標志。它象征著希望、青春與活力。同時,綠色還表示人的內(nèi)心平靜、淡定,心情舒暢,神清氣爽。今天的人們看到綠色,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它是植物的生命的顏色,是激情昂揚的象征,是活力四射的表現(xiàn);它富有頑強的生命力,是彰顯年輕的顏色。綠色還代表著和平、希望、安寧、平靜等。在王維的詩歌中,它同樣是一種生命力的寄托,承載在詩人深厚的情感。例如:endprint
1)雨中草色綠堪然,水上桃花紅欲然。(《輞川別業(yè)》)
2)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白石灘》)
3)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田園樂》)
4)多雨紅榴折,新秋綠芋肥。(《田家》)
上面所舉例子,都蘊含著無限生機。給人以希望、舒適和恬淡的感覺。青、綠多為冷色調(diào),然而其詩卻給人一種清新明快、安閑舒適之感。并不會讓讀者感到凄涼、頹靡??梢院敛豢鋸埖恼f,王維就是一名偉大的大自然調(diào)色師。他在色彩的選用上,對今天的國學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中間色
3.1 紫色
紫色在中國文化里是一個帶有奇幻的色彩,與幸運、財富和華貴有關(guān)。與此同時,紫色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含義,在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里,紫色是尊貴、神圣、權(quán)威的象征。當然,與青色和綠色相比較,紫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當然,與青色和綠色相比較,紫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也許和紫色本身的象征義有關(guān),也許是詩人自己對紫色不太敏感,又或者和作者仕途的失意有關(guān),紫色在詩中,并沒有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神秘感。例如:
1)家在玉京朝紫薇,主人臨水送將歸。(《雙黃鵠歌送別》)
2)芙蓉闕下會千宮,紫禁未纓出上蘭。(《敕賜百官櫻桃》)
這里的紫色只是一種虛色詞,并沒有表達實際意義,也沒有引申含義。在這里,它只是一個地名的代表。
3.2 黑色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黑色是一種莊重而嚴肅的色調(diào),具有較多的褒義,因其色調(diào)較暗而沉穩(wěn),黑色又通常是深沉、謙虛、壓抑的象征。所以“黑”這個色彩詞在王詩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在詩詞中所表示的意義就是字面義,用來描述一個事物或者一種天氣,總之給人的感覺很深沉、很壓抑。例如:
1)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
4 結(jié)束語
王維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貢獻在于詩歌,但并不局限于詩歌。他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將畫藝和樂藝等自覺的融入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對中國詩歌的審美價值取向產(chǎn)生重大影響。通過分析王維山水顏色詞的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而且也有助于我們研究探索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文獻】
[1]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88-90.
[2]張沖.唐詩誦讀[M].北京:知識出版社,2001.
[3]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羅時英,林曉英.淺談古詩詞中顏色詞的象征意義[J].宜春學院學報,2000(8).
[5]姚爾暢.繪畫顏料與色彩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