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波
摘要: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進行思考,以期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奠基階段,對奠定語文學習基礎、提升語文學習興趣以及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均具有積極意義,而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影響學生閱讀能力高效培養(yǎng)的現實問題。基于此,為了使當今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在課程開始前帶領學生逐句誦讀閱讀內容,而學生在被動接收閱讀內容的情況下,并無法與閱讀內容產生共鳴,從而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出現溜號、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閱讀質量低等消極現象?;诖?,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自己課堂主體的地位交還給學生,使得學生可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當中。然而,“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并不是依據空話,需要教師進行具體落實,例如教師在進行《我們的民族小學》的閱讀時,可先讓學生全文通讀一遍閱讀內容,應利用字典等學習工具對生字進行標注,而后鼓勵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不斷提升閱讀能力[1]。
二、利用“三段式”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所謂“三段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按照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將課堂分為“自主閱讀、閱讀理解、閱讀練習”這三個方面,促使學生可在良好的自主閱讀框架下高效完成閱讀任務,并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2]。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時,可先給學生10—15min自主閱讀的時間,并就文中生字、優(yōu)美詞句以及不懂之處進行標記,而后教師則引導學生開展閱讀理解,結合學生在文章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深入講解,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得到有效解答,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奠定基礎,在閱讀理解結束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課文中描寫景色的方法,這時教師在應利用接下來的10—15min引導學生進行景色描寫練習,促使學生通過景色描寫練習將閱讀過程中掌握的寫作方法得到鞏固,使得學生感到語文閱讀的效用,從而使學生在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達到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以及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積極擴展閱讀廣度與深度達到培育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雖然,小學語文課本內的課文等閱讀內容使經過國家精心編制,并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積累,與學生學習需求及其復合,但是由于書本知識通常與學生的閱讀期許無法產生共鳴,并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單純依靠書本的閱讀量并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在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積極擴充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接觸面,使得學生可以接觸更多具有閱讀價值且符合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讀物,從而使學生可以在主觀意識主導下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對象,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主動閱讀開始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文學名著課外閱讀時,可在我國四大名著基礎上,增添《小王子》、《魯濱遜漂流記》、《阿拉丁》以及《一千零一夜》等閱讀選擇,由于以上閱讀對象均有相關的動漫電影版本,并在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符合學生對閱讀的 期許,因此教師可從要求學生必須閱讀哪類書籍轉變?yōu)樽寣W生選擇閱讀對象,促使學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主動選擇閱讀對象,從而為培養(yǎng)閱讀能力奠定基礎[3]。此外,教師為了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可在每周課程結束后安排集中閱讀分享時間,鼓勵學生就本周內閱讀到的經典片段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閱讀內容與學生進行分享,而教師則應在積極鼓勵學生陳述閱讀分享內容的同時,利用適時、適地以及適中的評價策略,結合學生在閱讀總結中的客觀情況進行高效評價,使得學生更為明確自身在閱讀中的不足與優(yōu)勢,從而為提升閱讀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依據,而有效的評價策略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可提升學生閱讀自信心與對文學的喜愛之情,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4]。
四、 利用信息技術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學生閱讀能力低除了源于語文基礎薄弱外,學生閱讀興趣低下也是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缺失閱讀興趣的指引,學生經常出現在閱讀過程中半途而廢的消極現象,并無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诖?,教師應靈活運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將閱讀內容與學生個性導向、興趣愛好相結合,從而使學生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并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促使當今信息技術與教學的交融越發(fā)緊密,為了使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這一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教師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中圖片、語音以及視頻等資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培育學生閱讀能力營建前提條件。例如,教師在進行《金色的草地》的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千與千尋》動漫電影中千尋奔跑在草地上的視頻資料,并詢問學生觀看后的感想,由于該動漫電影在學生群體中擁有知名度,因此學生在觀看影片時不僅會全神貫注還會積極思考教師的問題,從而產生閱讀興趣,而學生在閱讀興趣的引領下將有效開展課文閱讀,而閱讀能力則在閱讀興趣的加持下逐漸累積,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當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應在秉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術、“三段式”教學法等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嬙.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科學與財富,2016(7):423-423.
[2] 倪永忠.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83-84.
[3] 于春華.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6(33):198.
[4] 丁秋艷.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課外語文(下),2017(2):123.
[5] 李樹彬.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小作家選刊,2016(36):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