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王崢
【摘 要】體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zhì),緩解精神壓力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高職體育教學展開探究,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談談體育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高職體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高職體育 教學 身體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68
眾所周知,體育是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當然和傳統(tǒng)的語數(shù)外相比,一般不列為考試范圍內(nèi)的體育,通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得到的重視度也極為有限,尤其是隨著學生受教育時間的不斷增加,體育所占據(jù)的基本課時也就更加稀少。以高中、大學階段來說,通常情況下體育每周會占據(jù)一到兩個課時,并且作為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養(yǎng)為主的學科,長久以來課堂教學模式就以運動為主,因此,想當然的會在理論考試占主導的教學氛圍下被師生忽略,甚至成為其他考試型科目的補充。而近年來隨著教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尤其是隨學業(yè)的加重,更多的精力放到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而導致缺乏應有的鍛煉使得身體素質(zhì)下降,進而影響到日常學習狀態(tài)。所以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重新呼吁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培養(yǎng),而其中的體指的就是體育教學,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為持久性的精神素養(yǎng)的培育打好基礎。
而關于體育的教學也并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教學階段、教育模式都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因為學生群體的不同,所以在體育教學方面也各有側重點。所以作為教師來說,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以下我就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談談體育這門學科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分享一些我在日常高職體育教學中的經(jīng)驗和體會。
一、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所謂高職就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屬于大學教育的的范疇。而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大學生的突出特點就是懶和宅,這就導致隨著教育教學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出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和身體素養(yǎng)呈現(xiàn)出反比例的增長趨勢。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壓力相對于初高中階段有所減少,并且自由時間變多,但長久以來重理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習慣了四體不勤,所以對于高職體育教學來說,我們最直觀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運動主動性。作為體育教師來說,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缺乏運動的主動性,尤其是對于女生來說,即使在體育課上都習慣于坐著聊天等。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運動。最有效地方式當然是從硬性規(guī)定開始,尤其是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將運動作為一項基本的規(guī)定,如每節(jié)課一開始慢跑八百米熱身等,利用這種活動量相對均衡的運動來首先幫助學生從生理上習慣運動,然后再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參與其他運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主動性。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身體素質(zhì)上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否則很容易造成身體方面的損傷得不償失。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規(guī)劃和引導,例如在上課的最初階段可以從日常的熱身入手,教師帶領做好運動熱身操、慢跑等,然后選擇一些籃球、排球等有氧運動項目,并且嚴格控制運動強度和時間讓學生的身體有一個適應和打基礎的能力,然后結合學生運動后的身體機能反饋有計劃的增加運動項目,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光靠每周一到兩個課時的體育課很難達到全面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目的,而且相對于初高中學生來說,高職作為大學階段,學生擁有的課余時間增多。所以在我看來,體育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體育課上各個體育項目的嘗試和運動技巧的學習,讓體育鍛煉走進日常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運動習慣。
首先,教師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體育項目。高職教育已經(jīng)屬于成人教育階段,學生是具備獨立思想和行為能力且智力和學習能力完全成熟的人。所以教師不必像基礎教育階段那樣擔心學生,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而導致知識學習能力有所限制,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針對所有運動項目做到有計劃的普及,這樣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自己最感性的一種甚至是幾種運動項目,這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有更大的可能將其作為日常業(yè)余愛好,從而無形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其次,教師還可以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將體育運動延伸至課外,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動的興趣。對于高職教育來說,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擁有較為寬松的休息時間,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要積極主動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運動方面的指導,以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宣傳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這些運動項目,從而增加學生參與運動的次數(shù)。
三、幫助學生解壓并挖掘自身潛能
很多人說大學就是一個減縮版社會,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的不僅僅是學習,更多的是人際交往,并且逐漸接觸社會。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雖然課業(yè)的緊張度有所減少,但各方面綜合而成的精神方面壓力卻相對增加,而運動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釋放壓力。
首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運動釋放不良情緒。尤其是當學生處在暴躁情緒狀態(tài)時,如果不及時發(fā)泄很容易造成集體生活中學生之間的摩擦,所以通過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通過生理上的疲累感引導精神上的負能量找到突破口,有效地實現(xiàn)解壓和發(fā)泄,從而保持身心方面的健康。
其次,在我看來精神和生理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學生通過身體素養(yǎng)方面的鍛煉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思維的敏銳度,從而提高知識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體育鍛煉為手段通過身體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精神建設服務。
總之,做好高職體育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并結合學生習慣培養(yǎng)和潛能挖掘等多個方面,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體育這門學科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于光遠.論普遍有閑的社會[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5.
[2](英)克里斯布爾.休閑研究引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3]席煥久.體育人類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