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華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河南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效果研究
閆建華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本文對河南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實施農民健身工程確實改善了農民群眾健身意識不強和想活動沒有器材和場地的局面,對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鍛煉認知、體育消費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也有著器材配備與群眾需求存在差異、普遍存在地方自籌資金能力較差等問題。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效果;河南
農村體育工作是發(fā)展農村業(yè)余文化、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移風易俗的有效途徑,是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的重要手段。河南省作為2006年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個試點省之一,確定2006年為試點年,2007年為啟動年,截止2013年底,已完成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8 000多個,占河南省行政村的58%。為考察河南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效果究竟如何,本文利用編制的問卷對豫中(鄭州)、豫西(三門峽)、豫東(商丘、開封)、豫北(濮陽、焦作)、豫南(信陽)7個市轄區(qū)內14個行政村的700位農民發(fā)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54份,有效率為93.4%。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雖然主要是進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但其建設的意義卻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通過工程建設培養(yǎng)農民體育健身意識和習慣,是全民健身體系的一部分,就農村體育而言,其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農民群眾是否了解該體育健身工程的內容和重要意義,對其是否自覺參加體育活動有一定關系。在回收的654份有效問卷中,了解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有241人,僅占36.85%。在調查中也了解到,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了解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電視或報紙了解的,認識一般也僅限于知道“一場兩臺”,認識較為膚淺。在對不了解的調查對象中,有一部分是知道村里建設了體育器材,但不清楚是健身工程,這說明基層體育工作者對國家農村體育政策的宣傳還不夠。群眾滿意是檢驗群眾工作效果的根本標準,農民體育工作的任務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體育健身需求,轄區(qū)群眾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情況的滿意程度,是考察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效果的最直接依據。據調查顯示,只有極少數的群眾對健身工程表示滿意,而且他們主要集中在體育活動基礎較好的行政村,如鞏義市米河鎮(zhèn)半個店村、焦作市武陟縣的小劉村等。認為一般的人數較多,占到38.84%,他們認為村里雖然有了體育器材,但是無人組織,無人管理,想活動的時候用小器材(籃球、乒乓球、球拍)非常不方便,使器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占到38.99%,主要意見是根本就不知道健身工程或是聽說過,但是村里根本沒有。這反映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在某些地方推進較慢,領導不重視,資金落實欠缺。
在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對農村體育有哪些影響的調查中,多數群眾認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在促進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增進農民群眾健康水平等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據調查顯示,群眾認為體育健身工程建設排在前三位的作用是豐富了農民業(yè)余文化生活、有利于體質健康和改變了農民體育健身態(tài)度,認為對體育消費和培養(yǎng)體育骨干影響不大。絕大部分地區(qū)通過實施農民健身工程確實改善了農民群眾健身意識不強和想活動沒有器材和場地的局面,培養(yǎng)了一批有組織能力的體育骨干,如有“民間薩馬蘭奇”之稱的基層體育工作者梁金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由于河南大部分地區(qū)農村體育基礎差,工程的實施對其體育消費的影響不大。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實施是否提高了農村居民參加體育健身的積極性,促使其更多地參加體育鍛煉是考察工程建設效果的重要指標。據調查顯示,2006—2014年期間,每周進行3次以上和2次體育活動的群眾比例增加明顯,而1次也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相對減少幅度也較大。2006—2014年期間,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群中,每次進行1h、30~60min的人數也在增加,但多數群眾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仍在30min以下,這說明多數群眾單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仍較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參加體育活動人數的增加,對全民健身工程體系建設有積極意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也有所增加,從側面反映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是從事體育健身運動的思想基礎和動力源泉,提高群眾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也是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的目的之一,是檢驗工程實施效果的指標之一。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農民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較統(tǒng)一,多數群眾能夠認識到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增進健康、延年益壽,把體育活動看作是一項空余時間的消遣娛樂方式,而對于體育可以調節(jié)人的情緒、促進人際溝通關注的較少,這說明當前農民朋友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了一定的認識,有較好的開展體育活動的思想基礎,但對體育的進一步認識還需體育工作人員加強宣傳。對在以后的生活中是否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調查中,想和非常想參與體育活動的群眾占到68.66%,可以爭取的人也有21.71%,不想參加的只有9.63%,這說明農民群眾的體育鍛煉意識總體較好。其中不想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中有45.92%認為是由于沒有合適的體育場地、設施,因為經濟實力不足而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只有5.10%,這說明影響農民朋友從事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還是硬件設施跟不上,其次是繁重的勞動和沉重的家庭負擔使其無暇顧及體育,這和其他省份調查結果相似。這說明體育設施器材配備確實能夠提高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說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對農村體育活動開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表1 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困難
在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存在著經濟發(fā)展、體育工作開展基礎等方面的差距,各地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些反映出來的問題總體包括2個方面,(1)體育健身工程本身設計合理性方面;(2)體育健身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的初衷是好的,但調查中對工程建設本身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對現(xiàn)行的健身工程本身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2個方面:(1)健身工程的形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現(xiàn)實農民群眾生活習慣。當前長期在農村生活的主要是年幼的學生和老人,而學生的活動范圍以學校為主,健身運動也主要在學校進行,完全獨立的體育文藝大院將使他們得不到使用。留守在農村的老齡人口平時除了處理田里的農活以外,空余時間較少,能夠進行籃球和乒乓球活動的老人就更少了。所以,健身工程對老年人的健身問題是個忽視,而運動強度較小的健身路徑對他們可能更為適合。面對這種問題,河南省某些地方直接把器材建在了學校,或把體育文藝大院建在了學校附近,便于學生使用,節(jié)假日對轄區(qū)居民開放使用,較好地解決了這種矛盾。(2)在健身工程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和領導更加注重場地器材等硬件的建設,而對開展健身活動的軟環(huán)境,即廣大農民群眾的體育意識和體育健身宣傳關心較少,使得投資建設的器材處于荒廢和無人問津的境地,對有限的體育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雖然在調查中多數基層群眾體育工作者也認為培養(yǎng)農民體育健身意識與場地設施建設同樣重要,但實踐中對此開展實際工作的仍然有限。此類問題的出現(xiàn)也反映出當前群眾體育工作,尤其農村體育工作開展仍存在等、靠現(xiàn)象,主動開展工作的積極性還較差。
由于河南省農村體育基礎較差,過去欠賬多,投資少,在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經費一直是被調查者認為影響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順利實施的關鍵的問題,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對經費投入的影響很大,地方自籌經費能力較差,受調查的地市尚無收到社會捐助的記錄。即使是經濟基礎較好的鄭州市也同樣面臨此問題,主要是經費的落實較慢,制約著工程的實施進度。此外,基層群眾體育工作者在落實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時普遍認為領導重視和支持力度不夠,也是影響某些地方工作推進慢,實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由于河南省農村體育基礎薄弱,農村居民開展體育活動的意識本身就不強,有些群眾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還需要用體育鍛煉來提高生活質量。所以,沒有很好的引導、宣傳、指導,即使有了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加之受過去等、靠思想的影響,沒有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重視,基層工作人員主動針對農村居民進行體育健身宣傳、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去農村對農民進行體育健身指導的積極性不會很高。所以,當前從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到農民體育健身認知的提高、體育健身參與能力的提高均有賴各級主管部門領導的支持。除經費籌集、獲得領導重視、支持是當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以外,受調查者認為場地建設不足、農民體育意識不強、缺乏體育健身指導也是現(xiàn)實存在的困難。
絕大部分地區(qū)通過實施農民健身工程確實改善了農民群眾健身意識不強和想活動沒有器材和場地的局面,對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鍛煉認知、體育消費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了一批有組織能力的體育骨干,有效促進了農村體育工作開展,成為逐步縮小城鄉(xiāng)體育服務差距、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的有效載體。但健身工程建設實踐也反映出諸如器材配備與群眾需求之間的差異、自籌資金能力欠缺的問題,需要在今后開展農村體育工作中引起注意。
[1] 馮艷麗,師永斌.河南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現(xiàn)狀及加快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24):12+16.
[2] 趙勝國,邰崇禧,姚磊.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效性的研究——基于安徽省部分試點村的調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5):91-93.
[3] 孟凡杰,王發(fā)昌.河南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行政村的調查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73-76.
[4] 劉志敏,丁振峰,程麗華.我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J].體育與科學,2009(5):52-55.
G812.4
A
1674-151X(2017)16-00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01
投稿日期:2017-05-28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體系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BTY003)。
閆建華(1972—),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評價與體育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