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蕊
自中央電視臺開播“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談起詩詞其樂陶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悄然改革的小學語文古詩文考試。的確,古詩文測評是考查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組成部分。測評內容多元化、開放化,測評方式靈活、多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喜歡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一、趣味盎然——得來全不費功夫
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古詩詞測評不能枯燥乏味。筆者試著設計新穎、有趣味的測評方式。
題型:“點圖成詩——天高任鳥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很多古詩是詩與畫的完美結合體??梢宰寣W生嘗試畫一畫詩的內容,把對古詩的理解畫下來;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幅畫,讓其為這幅畫配上一首古詩。比如,“請你為自己讀懂的古詩配一幅圖或為自己看懂的圖配上古詩。老師相信你最棒!”這新奇、有趣的題目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其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發(fā)揮自由的想象,將符號化的文字還原成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給自己看懂的一幅圖配上古詩,可以促使學生用心觀察并調動自己的積累來完成,這樣的方式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測評。
二、運用貼切——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性強是語文學科的一大特點。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要培養(yǎng),其重要的渠道只能通過語文實踐。測評內容要盡量貼近兒童的生活,引導其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其語文素質。
題型一:根據(jù)情境,填上詩詞。1.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春天來了,我們吟:“?搖 ?搖?搖 ?搖?搖”;夏天,我們說:“?搖?搖 ?搖?搖?搖?搖”;秋天,我們吟誦:“?搖?搖 ?搖?搖?搖?搖”;冬天,我們看到“?搖 ?搖?搖?搖?搖”。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浪漫多彩。2. 春天的早晨,聽著窗外那聲聲的鳥鳴,我不由地吟誦起孟浩然《春曉》中的:“?搖 ?搖?搖?搖?搖,?搖 ?搖 ?搖?搖?!弊叩轿骱珗@,望著那一排排婀娜多姿的柳樹,我又想到了賀知章《詠柳》中的:“?搖 ?搖 ?搖?搖,?搖 ?搖?搖 ?搖?搖?!?. 暑期,爸爸帶我去旅游。當我來到荷花池邊,看到滿池的紅艷艷的荷花,我情不自禁地吟誦道:“?搖 ?搖?搖?搖?搖, ?搖?搖?搖 ?搖?!币瓜麡O的語言轉化為積極的語言,其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嘗試正確地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根據(jù)情境,填上恰當?shù)墓旁娫~,能夠檢測學生古詩文的記憶程度,較好地檢查學生是否理解詩句的意思,更能促進學生活學活用,將消極的語言內化為積極的語言。
題型二:飛花令。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筆者借鑒“飛花令”設計了多元、開放的測評內容,引導學生平時進行歸類積累。例如,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濃濃的友情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許多詩人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詩篇就抒發(fā)了真摯的友情,請寫出描寫友情的詩篇:?搖 ?搖?搖?搖?搖。(填的篇名越多越好)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的《靜夜思》寫出了多少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許多詩人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感情,請寫出描寫思鄉(xiāng)的詩篇:?搖 ?搖?搖?搖?搖。(填的篇名越多越好)3. 我們的祖國,一個國土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擁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風景名勝的美麗國度,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令人為之傾倒,數(shù)不清的詩人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詩篇就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請寫出你積累的詩篇:?搖 ?搖?搖?搖?搖。(填的篇名越多越好)飛花令,欲教而先玩。詩文在手,其樂陶陶。學習語言在傳統(tǒng)游戲中發(fā)展,雖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積累,但只要讓學生堅持積累語言,吸收內化,就能提升其文化底蘊。
三、演繹自如——百花齊放才是春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各異,所擅長的方面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古詩文測評時,可設計個性化的方式,讓學生選擇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來演繹所學的古詩文。
1. 誦一誦。喜歡誦讀的學生可以選擇用誦讀的方式來演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三個學段的古詩文學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誦讀”。如果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古詩文的內容,正確地、有節(jié)奏地、自然地、有感情地誦讀,就會讓他們浸潤在古詩文的韻律節(jié)奏之美中,促使其在誦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弘揚中華民族的吟誦傳統(tǒng)。“誦一誦”不失為古詩文測評的一種有效方式。
2. 唱一唱。有的學生特別喜歡唱歌,鼓勵學生把經(jīng)典古詩文用唱歌的方式來記憶,讓他們在唱一唱中領略古詩文的聲韻之美,優(yōu)美的詞句也就會牢牢地印刻在學生的腦子里,久久不忘。這不失為一種既好用又有效的記憶方法、讀書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
3. 說一說。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嘗試用提供的經(jīng)典詩句或自己喜歡的詩句來說一段話。這種方式能使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提高學生自主地、有創(chuàng)意地運用口頭語言的能力。古詩新說,說的是文化,說的是滿滿的中華情。
4. 改一改。詩歌是凝練的語言,擅長寫作的學生可以將所學的古詩改寫成一篇文章。如果學生能在忠于原詩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加上景色的描繪,人物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描述,寫成一篇生動的文章,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不僅如此,改寫的過程,也許是歷史的翻閱,也許是審美的試聽,也許更是古老與現(xiàn)代的沖擊。
5. 演一演。表演歷來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擅長表演的學生可以將喜歡的古詩文用演一演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如杜牧的《清明》就可以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嘗試設計古詩意境表演劇本,想象杜牧與牧童之間的對話,其他內容設計為報幕或旁白,然后根據(jù)劇本進行表演。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熱情,而且有助于他們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體驗。
努力改進古詩文測評,在測評內容上堅持多元化、開放化,在測評方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將教材這本“小書”與課外生活這本“大書”有機融合,可以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古詩文的樂趣,促進他們更加扎實地學好古詩文,同時,也可以促使古詩文的課堂教學變得靈動、高效,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溫泉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