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大力推廣任務教學法,使英語語法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打破語言意義、形式與表達相分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英語;實戰(zhàn)
任務教學法是一種致力于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論置換為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為學生營造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把任務作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通過組織語言來完成任務,通過實施一個個的具體任務來整合知識與能力。任務教學法通過在課堂上展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在解決問題與落實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訓練的機會,努力喚起學生學習語言的成就感,促進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一、任務教學法的特征及環(huán)節(jié)任務
任務教學法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習者為中心,用語言做事,突出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要通過建構“任務型”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任務教學法,主要包括引出話題和前期任務下達、學生制定計劃和執(zhí)行任務、學生匯報任務進展與完成情況、師生分析任務完成情況與總結語言要點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肩負明確的任務,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扎扎實實訓練語言技能,切實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任務教學法主要包括前期準備、任務執(zhí)行、任務總結等三個環(huán)節(jié)。在任務教學模式的前期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明確劃定討論的范圍,師生共同討論相關話題,準備和搜集有用的詞匯、短語等語言材料,為實施任務做好前期準備。在任務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知識,通過書面或口頭等形式來展示他們的工作。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矯正語言表達,提高語言技能。在任務總結階段,師生要一起從語言特征、句式結構、語法、構詞性、詞匯等方面來識別和分析特定語言點。在落實任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全方位全程跟蹤指導,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實際生活中的語言。
二、任務教學法在各個階段的具體組織策略
(一)前期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根據(jù)教材內容給學生分配任務,請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通過網(wǎng)絡和圖書館查找信息。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對任務的設計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必須具有可操作性。任務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主要是因為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并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所以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給學生提供相對明確的資源列表,減少學生訪問的難度,畢竟是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后用英文進行組合表達,而不是如何找到信息。同時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任務設計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能過繁難或過于簡單,應該能被大多數(shù)學生能接受。同時,也要注意將任務同學生就讀的專業(yè)相結合,讓學生知道英語學習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扎扎實實與他們的專業(yè)和生活密切相關,有很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準備階段,教師應該根據(jù)文本內容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任務,拓寬視野,使學生接觸豐富的英語文化,并且在任務展開采取演講、辯論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形式。如討論到國外旅游這一主題,可以組織學生設計旅游攻略、繪制路線圖等。對任設計的形式越豐富,越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只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明顯提高。
老師在正式展開任務之前,要向學生講解本節(jié)課的背景以及在課堂上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包括介紹主題、分配任務、重點詞語、復習與任務相關的語言點,調動學生此前儲備的相關詞匯。當下,網(wǎng)絡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提供信息及時便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wǎng)絡媒體,讓學生學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相關教學資源,包括各種各樣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讓學生充分理解任務的背景與需求,了解課文的內容,并準備好相關學習資源。
(二)任務執(zhí)行階段。學生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老師的任務需要,成對或分組,自由地使用他們所有的個人語言資源,根據(jù)任務內容來進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表達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和支持,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幫助學生組織語言并修正錯誤、優(yōu)化表達,提高學生的報告質量。任務執(zhí)行過程的最后一部分是任務報告,目的是鼓勵學生用更加正式和嚴謹?shù)恼Z言來報告他們的最終結果,這樣學生就可以使用到更多的書面和口頭語言。全部學生或部分學生的報告結束時,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評論、補充,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同時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
(三)任務總結階段。任務總結是任務教學的最后階段,重點是教師對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應用語言能力的評價。在任務總結過程中,老師通過進一步講解語言點,指出學生的正確與錯誤,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態(tài)度與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制定一個全面的公平評價標準,要兼顧優(yōu)中差幾種學生的實際情況,兼顧小組團隊成員的作用發(fā)揮情況,要綜合考量學生的態(tài)度與能力,再給學生賦予成績,特別是要注意給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以進一步努力的信心,刺激他們下一次繼續(xù)積極參與。在語言點上,教師要及時總結及時反饋,使學生認識到下一步的學習方向。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任務完成表現(xiàn),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相似性練習,進一步促進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提升英語實際應用技能。
三、任務教學法的實戰(zhàn)成效
(一)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表達鍛煉機會。向學生布置了任務,學生就需要積極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努力完成任務。他們有很多收集英語學習材料的渠道與途徑,例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或新媒體上收集相關的音頻、視頻,到圖書館資料室去檢閱語法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思考、需要凝練,需要總結,英語思維能得到多種形式的鍛煉,學習態(tài)度也會更加主動。
(二)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在互相配合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三)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真實的學習缺陷在哪里,從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發(fā)揮學習潛力,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四)促進師生互動,促進教學相長。過去的課堂教學形式是教師學生單向通信模式,教師滿堂灌,學生效率不高,師生之間不熟悉。通過任務教學改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多向交流,推動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雙方的和諧關系。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心理狀況等,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改進英語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因人制宜地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經(jīng)驗和方法,在互動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聽力、口語和閱讀能力,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四、任務教學法需要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共同積極參與
任務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戰(zhàn)切實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的能力,鼓勵學生在任務過程中使用語言、學習和掌握語言,逼著自己用自己的語言完成任務。這就要求學習者總是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需要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共同積極參與。在任務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自己作為教學環(huán)境設計者和組織者的重要作用,努力設計出各種情境下的任務內容,充分鍛煉學生對英語的認知與運用能力。在每一項任務結束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進行反饋,讓學生盡可能掌握這一情境下的英語表達技能。教師應始終保持對學生的熱情,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在落實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應積極配合老師完成任務,運用聽說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充分有效的表達,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實戰(zhàn)能力。只要師生雙方共同發(fā)揮能動性,任務教學法能夠明顯有效提高大學英語課堂的氛圍,促進學生綜合英語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莉丹.任務教學法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公共英語教育,2012 (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