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容
摘要:漢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漢字的學習與學生閱讀,寫作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息息相關,識字教學正是小學一年級的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學習并使用漢字漢字,獨立完成閱讀工作,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幫助,更是為他們適應社會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作為一線教師,立足實踐,結合以往教學經(jīng)驗,我們該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識字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學習漢字,這正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開展基礎,漢字的學習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息息相關。在傳統(tǒng)的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我們一般采用老師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方法。 顯然這種方法比較枯燥,學生被動接受也不一定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 單純追求學生對漢字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漢字背后的文化意義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改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呢?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筆者試從以下幾點進行淺顯的分析:
1. 教學中大量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兒童在小學一年級階段剛剛開始大量文化知識的學習,這個階段學生學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后期學生的發(fā)展。 但是這個階段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但是他們意志力比較薄弱,不會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持久的熱情。 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我們在制作課件的時候不妨大量運用科學技術,在課件中加入視頻演示或者動畫內容,吸引學生興趣。 這個方法尤其適用于一些簡單的獨體字。 比如,在講解“馬”這個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動畫演示馬字的形體演變過程,并且與馬這個形象作對比, 讓學生對“馬”字的形體印象深刻,并且有效帶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同樣的方法還適用學習于“山”、“眾”、“林”、“日”、“泉”等漢字。
2.分析字形,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規(guī)律。
分析字形,講清字理,是我國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運用字形分析法來解剖漢字, 圖解漢字,這樣有利于初學者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從剖析中理解漢字的意思。
2.1形體對比
在一年級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漢字的形體非常相近,一年級學生可能在辨認過程中容易混淆, 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漢字進行對比,把這些漢字的細微的不同之處放大,結合教師的講解,結合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不同漢字間的形體差別。 例如: 一年級課本中的“木”和“本”?!氨尽本褪菢淠镜母康囊馑?,所以在“木”的下面加一橫,便是“本”。又如,“術”和“本”,兩者的區(qū)別就是“術”字的右上角比“木”字多了一點。這樣將兩個形體相近卻又不同的字放在一起講解,有助于幫助學生辨別。
2.2字體拆分
有一些合體字是由一些部件組合而成,在講解這些合體字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動畫, 將合體字拆分成不同的部件,并且將這些部件和學過的獨體字相對比。比如“歪”這個字,“不”和“正”組合在一起就是歪。
3.開展頭腦風暴,運用多種方式教學
我們在開展語文識字教學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妨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打破單純課堂講解的限制,讓課堂教學生動起來。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方法:
3.1猜謎語和講故事
教學生學習“應”字,我們不妨這樣設置這樣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三只小鳥坐在大梁上。教師邊一讓學生猜,一邊演示“應”字的寫法,學生自然會投入其中,并且很容易學會這個字。 又如,在講解“告”字時,我們不妨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小牛的尾巴被吃了,小??拗覌寢?,要告訴她自己的尾巴被吃了。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給學生講述了一個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更是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告字的形體結構。 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聽教師的講解,他們對告字的寫法自然熟記于心。
3.2 開展頭腦風暴
開展頭腦風暴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些簡單的漢字,讓學生尋找一個新的漢字能夠和黑板上的字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 例如,可以讓學生思考, 有哪個字能夠分別和“土”、“八”、“兒”、“不 ”、“斤”、“又”、“下”、“五”這些字組合, 它們組合之后又能組成哪些字。 另外一種途徑就是教師給出一個字,讓學生組詞并加以延伸,強化學生對漢字的運用。 比如,書這個字,可以組詞為“書本”、“看書”、“讀書”、“書報”, 當然還可以繼續(xù)延伸為“報紙”、“紙張”等詞語。
4.及時糾正學習錯誤,復習鞏固學習內容
首先在剛開始學習漢字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漢字的書寫方面要注意的東西就很多, 筆畫要正確,漢字各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分布要勻稱,以及橫豎撇捺的筆畫要標準等等。 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描摹字帖中的標準字體,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漢字學習習慣。
其次,在一年級漢字識字教學中,學生可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細心的教導。 比如學生的橫豎撇捺寫的不標準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示范,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有錯別字的時候, 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別字與正確字體的區(qū)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錯別字,自己糾錯的能力。
再者,當學生學過一課的漢字后,教師也應該布置一些寫字練習來復習鞏固課堂知識。 識字教學不僅是只要求學生識字,還要求學生會寫字,對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大量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教師更應該結合學生記憶規(guī)律和學習習慣, 分階段,分頻率地對學生學過的漢字進行強化練習,幫助學生把漢字記得更牢固。
綜上所述,漢字雖小,魅力無窮,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線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特點,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拓展教學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fā),積極采用新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使原本枯燥的漢字識字課堂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積極學習新知識的新福地。
參考文獻:
[1] 陳 龍. 三部曲奏響識字新樂章——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一點嘗試[J]. 學周刊,2011(29):108
[2] 李曉婭.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我見[J].群文天地,2011,( 21)
[3] 楊炳煌.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及小學識字教學探究[J]. 群文天地,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