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蔓
摘 要:學前教育是幼兒開始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所以在幼兒園階段就希望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幼兒教學方式上,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也應該被應用到學前教育當中,游戲教學對于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能夠從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關鍵詞:學前教育; 游戲教學法; 應用策略
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人們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在學前教育中運用游戲教學法可有效激發(fā)幼兒活力、開發(fā)幼兒智力和增強幼兒身體素質。為此,本文對游戲教學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價值進行了探討,并對趣味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的運用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游戲教學法在學前教育中應用價值
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正式開發(fā)智力、長身體和培養(yǎng)幼兒綜合素質的時段,這一時期還是他們學習語言、開發(fā)情感和適應社會生活的階段,同時幼兒的學習能力很強,只要通過正確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開展教育,就能夠有效促進孩子發(fā)展。游戲對幼兒吸引力是巨大的,孩子天生情感豐富、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的渴求程度很高,游戲對他們來說正好迎合了他們的性格特點,新奇、趣味性是游戲的主要特點,游戲內容豐富、取材便利、簡單易行,將教學目標和要求插入到游戲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取不同的游戲和教學方式,來滿足其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增強幼兒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
二、教師對學前游戲指導作用
教師對學前教育游戲的指導是否對幼兒產生影響,其指導是否有效的指標界定為:第一,教師的介入是否合適,對于幼兒游戲是否造成干擾;第二,教師的指導是否促進了游戲發(fā)展與是否給予幼兒正面影響;第三,幼兒是否接受指導,并對其產生實質性影響。下面通過案例并結合上面三條指標,對教師指導行為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案例:在大班的美工區(qū)的活動中,幼兒們都很自覺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活動內容,幼兒們各自忙碌,教師則在一旁觀察巡視。教師對著一名在捏橡皮泥的幼兒說道:“你做的是什么?!庇變海骸白龃箫灐薄=蹋骸靶“嗟牡艿苊妹枚紩龃箫災氵€做呀?!闭f完教師夸到旁邊一女生:“你的蘿卜小人很漂亮,大眼睛,小鼻子?!毙∨⑹指吲d,繼續(xù)玩弄。還有一個女孩子在編花籃,老師:“花籃挺不錯,要是加點花就更好了?!毙∨⑿χf:“我真正準備加呢?!苯處熅瓦@樣看完了橡皮泥區(qū),并又去了繪畫區(qū),剪紙區(qū)等,時不時的摸摸幼兒的頭,或給予微笑或正面的肯定。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的指導是以語言介入的,通常是以觀察、詢問在評價的方式。雖然及時的肯定評價能增強幼兒的信心,但是,大多時候教師的詢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并且還有可能干擾幼兒。教師指導的關鍵是要判斷幼兒是否面臨困難?面臨的困難是什么?要對幼兒無法順利進行的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或者當幼兒反復進行無意義的活動或無所事事時,教師應進行干涉指導。因此,上述案例中的教師指導行為是沒有意義的,即無效指導。
三、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趣味游戲的選用,促進幼兒發(fā)展
趣味性是幼兒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條件,幼兒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能夠給他們帶來興趣,但是他們需要通過書本學習和聽教師說教來學習的話,難免會使他們感覺到枯燥,因此,老師將這些需要讓幼兒學習的知識與游戲進行合理設置,然后在學前教育課堂上進行開展,讓他們不僅能夠維持這份好奇心,還要增添他們的探索欲望。
例如,關于生活和社會知識的學習,老師可以設置一個“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的游戲,幼兒園內與幼兒有著密切接觸的不僅有老師,還有門衛(wèi)、后勤阿姨等等其他崗位上的人,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都是由他們來負責,等于說在幼兒園內就是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模擬的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幼兒們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老師以及其他人進行交往和交流,因此通過游戲來將會學生與人交往的方法十分有效。比如老師規(guī)定,學生要懂得對父母說“辛苦了”,對老師說“老師好”,對門衛(wèi)說“叔叔再見”,對阿姨說“阿姨辛苦了”等禮貌用語,而學生每天做到這些,老師就給予一定的獎勵來激勵學生學習, 這種既具趣味性又具教育意義的游戲設置是學前教育中的成功案例。
(二)智力游戲的選用,開發(fā)幼兒智力
學前教育階段是對幼兒智力進行開發(fā)的黃金時段,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幼兒的智力已經能夠達到成人智力的百分之八十。所以,這一階段對幼兒智力的激發(fā)十分重要。智力游戲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智力游戲在教學中的開展能夠改變傳統(tǒng)幼兒課堂教學的沉悶感和嘈雜感,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幼兒的智力起到啟發(fā)作用,并能夠訓練孩子的應變能力和專注度。智力游戲的開展需要教師將教學內容與智力游戲有機結合,在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環(huán)境下展開教學,使幼兒的智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同時能夠完全掌握教學知識。
例如,在開展小班教學的時候,以《區(qū)分食物和玩具》為例,首先老師需要準備一些畫有食物和玩具且?guī)ё謽拥膱D片,分別發(fā)給幼兒;然后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講自己手中的卡片中的食物卡片和玩具卡片區(qū)分開來。老師在準備素材的時候要注意卡片內容一定要以幼兒身邊常見的物品為原型進行制作,以免游戲難度過大。此外,在教幼兒識字的時候,不宜采用傳統(tǒng)的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幼兒對這種中規(guī)中矩的教法完全沒有興趣,那么老師可以采取《數字接龍》的游戲來開展教學,教師事為學生準備人手一張卡片,卡片上印有不同的數字,老師可以制定規(guī)則,讓拿有不同數字的孩子按遞加、遞減的順序排列,看誰排的快,站的對。通過這種捎帶競爭性質的方式開展智力游戲教學,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智力的開發(fā)都十分有效。
(三)教師的角色
幼兒游戲對教師所扮演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游戲中,教師從對幼兒的知識傳授、完全控制變?yōu)閷τ變盒袨榈拈g接、隱性的干預或指導。大多教師對于隱性指導認識不足,認為隱性指導就是不指導,從而導致幼兒游戲缺乏指導,無法發(fā)揮幼兒游戲應有的教育功效。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在活動中既是觀察者也是指導者,既是組織者也是孩子們的玩伴,教師在與幼兒游戲互動的時,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游戲中,作為幼兒游戲的游戲伙伴,與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這樣不但能夠使幼兒專注與游戲本身,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并且,這種愉悅的氛圍能夠很好的刺激幼兒的獨立自我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減少對于成人的依賴,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
例如:在一次游戲中,游戲的主體是制作玩具秤,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對玩具秤的制作使小朋友了解、發(fā)現其原理,并利用其原理給物體稱重。小明是一個文靜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差,在游戲秤的制作過程中一直不夠順利。但是,張老師并沒有直接干預,而是一直觀察著小明。當小明出現無法繼續(xù)的時候,張老師才會在合適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提示,從頭至尾都沒有插手進行制作。在上述的案例中,張老師扮演了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對于小明游戲中出現的困難,張老師并沒有直接幫助其完成制作,而是保持時刻關注,適時指導。這種做法有助于幼兒們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幼兒堅強的性格。
(四)教師的反思
幼兒游戲對于幼兒們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教師對于幼兒游戲指導能力上,反思是一個有效途徑。良好的反思有助與教師對于自身在幼兒游戲中介入行為的方式方法以及產生的效果形成良好的認知,并進行客觀的評價。幼兒在活動中往往容易受到年齡、個性與游戲環(huán)境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大多存在一定共性。如果教師能夠有意識的關注自身行為對于幼兒游戲的影響。例如整理自己在平時對于幼兒游戲指導的行為案例,并對這些案例加以反思分析,對于這些幼兒游戲的情況及規(guī)律進行總體上的歸類,對于相似的問題的日后處理會有極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分為指導幼兒游戲前、指導過程中、指導過程后三個方面對自己的指導行為進行反思,及時發(fā)現自己在指導方法與策略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反思總結經驗并在之后的指導行為中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指導方式。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完善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教師對于游戲的指導能力不斷加強。
結語
學期教育期間游戲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僅僅靠教師在幼兒游戲的指導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統(tǒng)籌社會、家庭等多個方面形成統(tǒng)一的指導,才能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使幼兒獲得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周桂芳.教師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的有效指導探析,《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2(14);
2、 武潔莉.以游戲促進教育——幼兒區(qū)域游戲教育芻議,《考試周刊》,2012(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