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元春
摘 要:英語課堂上,除課堂結構以及活動的設計方面能體現二期課改思想理念外,教師的課堂用語也是“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重要折射面。教師應是“引導者”“幫助者”和“交際合作者”。如何妥善、恰當地做好這三重角色,依靠的是課堂用語這一交流媒質。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話語藝術;問題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人類有自己的語言,而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用語言去交流,教師用語言管理課堂,傳遞知識,抒發(fā)情感,教師的語言能夠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語言是教師強有力的工具。
一、英語教師話語定義
對于英語教師話語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和流派給出了不同的定義?,F歸納出以下兩種定義。一是英語教師話語(Teacher Talk)指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為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和有序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而使用的語言;二是指英語課本中的教學任務所使用的語言和英語教師對詞匯、句子和語法規(guī)則進行解釋所用到的語言,還包括英語教師的問候、評價、指令以及課堂管理所使用的語言。據此把英語教師話語分為四類:課堂組織管理話語、教學講解話語、師生交互話語和教師反饋話語。
二、英語教師話語存在的問題
常見的教師話語中存在問題有:
(一)課堂管理話語中的問題。語速過快;聲音不夠響亮;方音較重。
(二)教學講解話語中的問題。讀音不標準。音標發(fā)音不標準導致的發(fā)音錯誤,重讀位置錯誤導致詞性變化是普遍存在的發(fā)音問題。比如present當重讀在第一個音節(jié)時,該詞是形容詞“當前的”和名詞“禮物”的意思,而重讀在第二個音節(jié),是動詞“給與,呈現”的意思。
(三)表達冗長,不生動。有的英語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教授時,不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解釋新詞匯“advertisement”,老師的解釋為“Its an announcement in a newspaper,on the television,or on a poster about something such as a product,even or job”。不僅復雜難懂,并且用新的詞匯來解釋,學生很難理解。
(四)肢體語言匱乏。有的英語教師在講課時自始至終不離開講臺,講課全靠語言,讓學生感到枯燥。
(五)師生交互話語中的問題。提問不清晰,不具備啟發(fā)性。比如“yes or no”問題,學生們對這類問題只會簡單的選擇,并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
(六)語調呆板,沒有起伏變化。不利于情感的表達交流。
(七)教師反饋話語中的問題。評價太直接或者不夠具體。比如“Youre wrong, sit down!”或“Very good.”心理學研究表明,公開直接指出學生錯誤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而一味地夸贊,會造成學生會對其麻木。
三、提升英語教師話語藝術的策略
根據英語教師話語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課堂管理話語
英語教師的課堂管理話語是為英語課堂打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工具。教師要保證所使用的語言是可接受的,并具有可行性。提問時教師用語的人文提問也是課堂上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是聯系師生思想活動的紐帶,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如果教師提問時持責備和威脅的態(tài)度,就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造成恐懼心理,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提問時態(tài)度應該是和悅、友好和輕松的。教師在提問時可以盡量使用像“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Would you like to …?”“May I ask you …?”等委婉而友好的語氣。對于還在猶豫自己的答案是對還是錯的學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 and just try to say something.” 安慰他。對于答得不夠好或答錯的學生可以說“I hope 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 “Try it again.” “Good, but…”等消除學生的自卑和恐懼心理,使學生樹立起信心。
(二)對教學講解話語
表達要盡量簡潔生動,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體態(tài)語的使用。學生對生動有趣的東西往往更感興趣,而英語教師的體態(tài)語會使教師更加生動的表達。比如,在對“this”和“that”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拿兩本書,一本放在遠離教師的桌子上,一本拿在自己的手中,并用句子“This is a book.”和“That is a book.”配合指向這兩本書來描述。學生在老師簡單的動作中領會了這兩個詞的意思,同時也學會了這兩個詞的簡單用法。
靈活的運用有意重復。比如在講解新的語法知識后,以不同的方式對這個知識進行重復,在重復的過程中,既強調了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提醒學生反復思考,又加強學生的記憶。
(三)對師生交互話語
課堂不是英語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要通過指令,提問,糾錯等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表達。教師與學生的交互要遵循禮貌原則。在友好,融洽的氛圍中學習能更加高效地進行。比如,教師在講解完知識之后說到“Now, you can answer my question!”和“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answer?”學生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提問要精準,具有啟發(fā)性。少一點Yes or No,多一些Why and How。
藝術糾錯。心理研究表明,人們往往更傾向于自我糾錯,因此要運用適當的方法首先提醒、暗示學生進行自我糾錯。
(四)對教師反饋話語
教師的反饋主要是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評價要客觀,具體。不能是簡單的“good”,要指出哪里好,怎么做會更好。對學生進行表揚要著重指出學生表現不凡的地方,不好時要委婉地提出做的更好的建議。
教師話語不僅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入,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素質,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語言輸入。還要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適時的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準確的評價,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學好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