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工作中,我有發(fā)現有價值的教學方法或經驗就及時記下來的習慣,以此希望能讓教學精益求精,不斷進步。
一、重視“量的計量”領域知識的教學
1. 先從認識鐘表說起
初步認識時分秒時,認識整點和半點與幾時剛過很重要。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曾經在黑板上畫了兩個鐘面,分別用兩支長度不同、顏色不同的鉛筆當作時針和分針,采用男女生兩個大組競賽的形式,到黑板上每組兩人合作共同完成整時或幾時幾分的演示。
學生把這樣的教學活動當成游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充滿興趣,在玩中掌握了時刻的認識,同樣,在鐘面上根據時刻畫指針的習題也同步得到解決??芍^無心插柳柳成蔭。
2. 關于24時計時法教學的感悟
假如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開篇就直接引入24時計時法,這樣的教學也許成功,但我想真正的效果未必能好。于是我便沒有執(zhí)行教參的預定安排,而是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先講清普通計時法,在學生都理解了什么是普通計時法的基礎上,再引入24時計時法,這樣的教學策略最后獲得成功。所以,教參不是我們上課的指揮棒,必要的教學內容補充才是突破難點解決重點的有效措施。盡信書不如無書。
3. 關于年月日的教學策略的一點看法
我依然記得我是小學生時自然老師實驗室里放置的一個教學用具,叫作“三球儀”,就是直觀演示太陽地球月亮的公轉和自傳方面知識的。這個教具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如今在面對年月日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我自然用了這個教具且反響熱烈。如此想來,教師的一個教具使用居然發(fā)揮如此大的作用,真是利在千秋,勝過教給學生多少死氣沉沉的知識。教學的精華在于師生間的互動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二、口算技能必須常抓不懈
因為普及了課件的使用,今天的數學課堂上很少再見到紙質的口算卡片了。由此我想到了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電子書,好比易中天教授所說:電子書再盛行,它依然替代不了紙質書籍的存在,翻閱紙張的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是電子書所無法企及的??谒憧ㄆ谖艺n上的使用也碰巧說明了這點。并且我真的發(fā)現小小卡片帶給學生們的益處會受益終生。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同樣達到大屏幕上習題的效果,并且先站起來再等題出現的方式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語速和思維敏捷性得到有效提高。老樹開花分外香。
三、趣味性是救活數學課的靈丹妙藥
興趣是學好數學最好的老師,這是所有數學老師和專家們的一致觀點。但是我們應該堅信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遠意義。我的方式方法很簡單,同時也很有效,可以課前唱一支歌,當然這支歌不是音樂老師在音樂課上教的那些音樂課本上有的歌曲。還可以借題發(fā)揮,即如果遇到應用題中所涉及生活中的常識,就馬上停下來講一講生活中的實例,教室里會出現少有的鴉雀無聲。
我認為其實所有學科的教學都一樣,如果執(zhí)教者就是照本宣科的話,終究會是死路一條,教著教著就會漸漸把這門學科教死了。生命力都沒有了,知識也隨之滅亡,還談什么期末時的好成績。白開水確實解渴,但真的沒有飲料好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