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摘 要:處于特殊年齡階段的學生們在接受能力上表現(xiàn)出不同之處,初中生們的心理和生理發(fā)育尚不成熟,相較于小學生來說,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行為意識,但是還是會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同時也會對新鮮的事物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很多時候會對一些事物缺少特定的辨別能力。本文將重點分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明確有效性的體現(xiàn),通過采取合理的方式,推動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42
針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說,重視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非常關鍵,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發(fā)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策略,確保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穩(wěn)步提升。語文教師們需要采取科學的語言表達技巧,通過正確的語言表達手段,讓學生們自覺地吸收語文知識,由此提升語文課堂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概述
通常來說,教學語言并未有十分明確的定義和范疇,所以想要對教學語言深刻地認識,還是應該重視概念上的語言。無論是哪一個領域,對于語言的界定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語言一直都被視為人類表達內(nèi)心想法和展開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集中了語音、詞匯和語法等眾多的因素。語言表現(xiàn)出了交流、溝通等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就是指的語文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細心耐心設計的一種科學的交流表達形式。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語言,才可以帶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們展開示范,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語文涵養(yǎng)。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特點分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采用豐富、靈活、多樣的教學語言內(nèi)容,實現(xiàn)和學生們的溝通和交流,將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融洽自然,拋棄傳統(tǒng)乏味、無趣的教學語言,重視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意識到語言教學的魅力。
(一)科學性
初中語文教學語言體現(xiàn)出相對嚴密的科學性,所以語文教師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應該保證實際用詞的準確性,這樣可以在相對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下提升學生們的語文認知能力。有些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習慣用口語化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模糊的指導,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認知。
(二)審美性
初中語文教學語言只要運用得當,就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所以需要教師重視情感美和形象美的釋放,不僅僅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而是充分認識到這種教學語言的魅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教課的語氣和語速等,充分地聯(lián)系課本然后明確實質(zhì)性的情感,教學語言的正確運用,可以啟發(fā)學生更好地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語文教學語言也具備著理性美,需要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重視邏輯性和理論性的體現(xiàn)。
(三)啟發(fā)性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中應該重視啟發(fā)性,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重視對學生們起到的積極的啟發(fā)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正確地掌握語文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效果,將學生們充分地帶入至課堂之中,充分地體現(xiàn)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例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們更傾向于思考問題,卻不是找尋答案。
三、發(fā)揮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策略
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穩(wěn)步發(fā)展,國家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始發(fā)生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并不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需要,因此需要學校和教師們重視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保證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教學語言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出來。適當?shù)剞D(zhuǎn)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巧妙地運用語言技巧等都能保證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推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一)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通過合理地將語言由命令式轉(zhuǎn)變?yōu)樯逃懯?,能夠真正地體現(xiàn)出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實用意義。在新型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主體主要是通過教師向?qū)W生實現(xiàn)有效轉(zhuǎn)移,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xiàn)出來,需要教師認可學生與自己的平等,避免采取強制性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之上,需要將學生們的主體價值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努力地向著同一個學習目標前進。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互利共贏,才能展開最有益的交流,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果。
(二)轉(zhuǎn)變教學語言模式
結合當前的實際教學狀況分析,發(fā)現(xiàn)為了更好地迎合素質(zhì)教育,很多教師采取的仍然是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關注學生們成績的考核,卻忽視了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更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們掌握學以致用的方式,而不是憑借著成績一決高低。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們需要從根本上積極地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禁止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展開教育,應該積極地帶領著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需要發(fā)揮出引導者的作用,開展更有益的教學活動。
(三)改善教學語言的運用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依照學生的具體成績劃分他們的優(yōu)劣,但是這只是一種傳統(tǒng)的判定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面對新的發(fā)展時期,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采用這樣的方式,還是應該重視學生的優(yōu)勢,通過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幫助他們在困境中樹立決心。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要的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強化自身的學習,充實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通過刻苦的鉆研和學習,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們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四、結語
初中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期,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結合著學生的成長特點,有方向地對其展開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中,提升自己的學習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之路上的重要引導者,只有對其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充分地肯定他們的學習地位,在實際的學習中凸顯出他們的主體價值,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學習實效。語言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意義重大,關系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知識的水平,所以要求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認識并實踐語言有效性的發(fā)揮,從根本上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曉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6(34):62.
[2] 王海艷.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6(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