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秋季是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該病癥的發(fā)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正常情況下為自限性疾病,且臨床表現(xiàn)絕大部分為輕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以在家里進行治療。那么,如何在家做好病兒的護理工作呢?
◎及時補液 防止脫水
如果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量比平時要少,顏色發(fā)黃,并且表現(xiàn)得煩躁、愛哭,即可判斷寶寶為輕度脫水。家長可選擇以下幾種方法給寶寶補液:1.自制糖鹽水補液:在5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和10克白糖(約2小勺)。
2.米湯加鹽補液:在500毫升米湯加入1.75克的精食鹽。
3.口服補液鹽(ORS)補液:這種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注意不能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否則會影響補液效果。
飲用方法:在寶寶發(fā)病的最初4小時,家長可參照寶寶體重,每公斤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后,隨時口服,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出現(xiàn)嘔吐癥狀,家長可等待10分鐘后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xiàn)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停止服用。
◎不要禁食 補充營養(yǎng)
有的家長主張對腹瀉患兒要禁食一段時間,以減輕他們的胃腸負擔,利于病體康復。但限制飲食或禁食會造成寶寶營養(yǎng)不良,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發(fā)育。其實,腹瀉的寶寶應正常進食(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茖W的做法是,根據疾病的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飲食習慣,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對寶寶的飲食進行調整,每日至少進食6次。6個月以內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可按平時食量喝奶,但媽媽的日常飲食所含脂肪量要低一些,否則會加重寶寶腹瀉;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蘋果泥。注意:當寶寶頻繁嘔吐時需要禁食,同時及時到醫(yī)院診治。
◎清潔臀部 避免感染
腹瀉導致寶寶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等排泄物對皮膚有較大刺激,使嬌嫩的小臀部紅腫疼痛。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后,家長要特別注意寶寶肛門和會陰部位的清潔,及時用細軟的衛(wèi)生紙輕擦或用紗布蘸溫開水清洗臀部。選擇柔軟衛(wèi)生的棉尿布,還要做到勤換洗,以免發(fā)生紅臀或是尿路感染等癥。洗后的衣物盡量放在太陽下曬干,以消毒殺菌。一旦寶寶屁股發(fā)紅,更應注意輕輕擦洗,每次清洗后應將寶寶的屁股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再適當涂抹一些尿布疹類藥膏。
◎腹部保暖 緩解腹瀉
小兒腹肌薄、脂肪少,腹部容易受寒?;加懈篂a的小兒,腸蠕動本已增快,如果腹部再著涼受刺激會使腸蠕動更快,腹瀉次數(shù)增多、病情加重,所以應特別注意患兒腹部的保暖。家長可根據天氣變化,在陰雨天氣或早晚氣溫較低時,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也可用護肚兜等圍住寶寶臍部。必要時還可用熱水袋保暖,但要注意熱水袋溫度要適當,切莫燙著孩子。晚上睡覺時,家長在臨睡前應給寶寶蓋好被子,夜晚多起床查看,以免寶寶在睡眠過程中把被子蹬掉而著涼。
◎觀察病情 及時就醫(yī)
家長應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嚴密觀察,以免因疏忽而引發(fā)不良后果。如果寶寶煩躁不安,眼窩出現(xiàn)凹陷,哭時眼淚少,口干舌燥,用手捏寶寶大腿內側的皮膚,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情況較為嚴重。此外,如果在家護理超過3天,寶寶病情不見好轉,則須趕快帶寶寶去醫(yī)院就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