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很痛苦,即使是細微的改變,即使你知道改變的結果會更好。
幾天前,有位讀者告訴我:
連叔,我到廈門第一天看到“蓮岳路”的時候,感覺備受鼓舞!來廈門12天了,從最初幾天痛苦到想回到我來的小縣城,到今天主動去面試工作,這期間我每天都在重讀您的文章來安撫自己!謝謝您這個特別的存在,讓我敢于改變!
蓮岳路一帶,我住了近20年,偶爾還會回去,吃一碗我當時最愛的桂林米粉。那家小店,也開了20多年,成老字號了。我的筆名連岳,就是取自蓮岳路。蓮岳兩字不像人名,就把草字頭去了,變成連岳。
這位讀者的痛苦,我感同身受,2000年,我剛用連岳當筆名不久,當時的工作,讓自己很壓抑,很不舒服。我自己渾身毛病,是一個因素,工作的無聊無趣也是一個因素。反正,改變的欲望非常強烈。每一天,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喊叫:“你要改變了?!?/p>
它們吵得我受不了時,我記得,正是一天中午在吃桂林米粉。我想:好吧,那就不要這個工作了。原來的工作收入不錯,辭掉以后,要依靠稿費過日子。當時我已經30歲了,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100個人,有98個認為這改變是愚蠢的,除了我和我老婆。我告訴她這想法時,她說:“好啊,大不了用我一人的工資?!?/p>
一個好友問我:“你的生活費怎么辦?”我算了一下,辭職前一個月,有800塊稿費收入,于是說:“我一個星期用200塊,應該夠了?!?/p>
他盯著我看了很久,嘆了口氣:“可是稿費并不穩(wěn)定,200塊吃不了幾頓飯,用完怎么辦?”我的回答就有點無賴了:“我每天多寫一點。”沒想到,這還真成了我近20年的生活基調,每天多寫一點。中途短暫在廣州待了兩年,也是當記者,沒離開寫。
客觀地說,寫作并不是一個好職業(yè),它真的很辛苦,今天寫完,這文章離你而去,明天要寫什么?不知道。司機知道明天繼續(xù)開車;農夫繼續(xù)種田,聞野花的香味;屠夫,一定有牲口可殺;桂林米粉店,明天必然有人來吃桂林米粉。寫作者,每天都面對空白:今天寫什么?每一天,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在問:今天吃什么?別餓死我們。多年過去了,我習慣了這種空白與追問。我不回答。
晚上,我去跑跑步,睡個好覺。早上起來,喝喝茶,看看書。下午,工作時間到了,打開電腦,文章就會出現(xiàn)。我的大腦習慣這種節(jié)奏,我的大腦也無懼這種壓力。我得感謝當年自己愿意承受開始的痛苦,所以這些年的時光都是我自己喜歡的,雖然很辛苦。可是,誰不辛苦呢?
我想說的是:改變的開始,總是痛苦的,因為痛苦而不敢改變,改變的能力就會離我們而去。甚至要慶幸,作為自由人,總有痛苦跟著你,逼你改變,逼你應對,你的能力,就是這么增加的。如果你也想改變,你的細胞也吶喊了很久,那么,最好的改變時間就是今天,嘗一點點痛苦,換來新的可能。
【人物速寫·痛則思變】
現(xiàn)實生活中,對工作感到壓抑、痛苦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真正能改變這種境況的人寥寥無幾。連岳在而立之年放棄收入尚佳的工作,選擇了常人看來并不穩(wěn)妥的寫作之路,勇氣可嘉。最終,他能在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這不僅是對他才華的肯定,也是對勇于改變的回報。
【人物速寫·變中有痛】
改變,就意味著要踏上一條并不熟悉的路,其中難免坎坷痛苦。改變之初,連岳每個月只有800元收入,不僅招致很多人的不解,在寫作上,也常有“不知道明天寫什么”的困擾。但是,好在這些痛苦不但沒有打倒他,反而鍛煉了他的能力,讓他漸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寫作節(jié)奏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