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雙
(上海師范大學 天華學院,上海 201815)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
葉 雙
(上海師范大學 天華學院,上海 201815)
研究指向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以下簡稱“思政課”)進行“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zhì)特征,在闡釋其價值的基礎上,分析民辦高校輔導員進行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構建“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進行“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過程分析,即根據(jù)輔導員特征劃分思政課教學模塊;針對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進行“輔教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實施教學活動并收集反饋;評價教學效果,完善模式設計。
民辦高校;輔導員;信息化教學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同時,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與學生有著更為頻繁和緊密的互動,對學生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1]但是,在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時卻出現(xiàn)了理論教學和學生日常管理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輔導員不但沒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反而直接照搬傳統(tǒng)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導致師生熱情和興趣不夠,教學效果不佳。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是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的有效途徑之一。信息時代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進行高效教學和管理工作必須掌握并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技術,因為其直接影響民辦高校輔導員的管理與教學行為,成為其快速獲取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合理設計思政課程活動的前提條件。
(一)“輔教結合”教學設計的本質(zhì)特征
借用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體”與“用”來闡釋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的根本目的,就是幫助民辦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民辦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信息化結合起來,設計“輔教結合”的教學方式,目的是促進和改善輔導員、學生的關系,提高資源利用率?!拜o教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從本質(zhì)上講也是探索“以學生發(fā)展為體,以信息化資源為用”的教學模式,是發(fā)揮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必要條件。
(二)“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價值分析
1.提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質(zhì)量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提出,有利于民辦高校輔導員在擔任思政課教師時發(fā)揮教育信息化資源開放共享、生動形象、方便使用等優(yōu)勢,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同時,按照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設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能夠使輔導員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與日常管理工作時,做到將兩者相互結合,并發(fā)揮它們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2]
2.促進輔導員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時采用“輔教結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民辦高校輔導員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新模式,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與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兩張皮”的現(xiàn)象,促進民辦高校輔導員對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增強信息社會下輔導員管理工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一致性[3]。
3.提升輔導員理論功底與信息化教學水平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信息化理論、教學設計理論等多種學科知識,可以幫助其根據(jù)自身特點、教學要求科學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信息化資源優(yōu)勢作用,同時盡量避免他們由于自身專業(yè)理論知識、教學水平的限制對教學活動造成不利影響。通過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民辦高校輔導員尤其是缺乏教學經(jīng)驗的青年教師可以迅速掌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方法。
(一)關于“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基礎的分析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本身就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等多學科理論,同時又離不開教育學、心理學的支持,加之民辦高校輔導員身份的特殊性,這些因素使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豐富而多元化。從設計過程來看,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理論是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支撐,它們是各自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不同學科理論,又互相關聯(lián)、互相滲透與互相影響。
教學設計理論對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起指導作用。認知心理學理論可指導輔導員分析民辦高校學生認知尤其是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幫助他們針對學生的特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思政課。信息化教育教學理論為民辦高校輔導員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完善教學資源、應用教學媒體等方面提供理論支持和應用策略,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
圖1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確立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筆者根據(jù)一般教學設計模式,結合我院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的實踐特色,提出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該模式在反思目前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民辦高校輔導員的特征、民辦高校學生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等影響因素,根據(jù)教學設計理論,分析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內(nèi)容、學習者特征和現(xiàn)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需求,對教學內(nèi)容劃分、教學模式選擇、教學資源改造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完善,形成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教學設計基本模式,并經(jīng)過教學實踐檢驗優(yōu)化此流程。
圖2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一)根據(jù)輔導員特征,劃分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學模塊
為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做準備工作,筆者首先調(diào)研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狀,通過對輔導員的訪談和學生對教師每學期教學的評價,總結現(xiàn)有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學的經(jīng)驗。在此過程中,筆者通過發(fā)放問卷,從院校、輔導員和學生角度考察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信息化教學效果等情況,分析目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教學需求,了解民辦高校輔導員在兼任思政課中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和亟須解決的問題。
同時,考慮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的Mooc、網(wǎng)絡公開課、思想政治宣傳片等渠道資源可以為非專業(yè)出身的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提供豐富的知識資源,因此,在我校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中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而是根據(jù)輔導員的專業(yè)背景、興趣和能力對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進行專題劃分,每個輔導員負責其中一個或幾個專題。輔導員需要針對自己負責的專題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收集、整理、加工、消化、完善,最后輸出課程教學內(nèi)容。
(二)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輔教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除了要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特點和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專業(yè)優(yōu)勢、學科知識儲備、教學水平、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等特征,并且要綜合考慮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注意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適度、合理運用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模式設計,是應用思政課“輔教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關鍵。
筆者在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以賴格盧斯教學設計變量的理論[4]為依據(jù),提出在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的過程中所要參考的三種變量,即條件變量、方法變量和結果變量。[5]
表1 “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的三種變量
(三)實施教學活動,收集“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的問題
教師根據(jù)教學設計方案實施教學活動,收集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民辦高校輔導員按照設計好的思政課中“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方案實施教學,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途徑,從兩個方面收集教學設計方案的問題:一是對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民辦高校學生進行問卷或訪談調(diào)查,了解民辦高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師采用“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態(tài)度,“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及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二是民辦高校輔導員對“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分析“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在教學、管理和自身專業(yè)發(fā)展三個層面的經(jīng)驗。
(四)評價教學效果,完善“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
筆者根據(jù)師生反饋對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方案進行修改與完善是教學得到升級和改良的動力。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的目的是為優(yōu)化民辦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的效果。在初步模型提出后,筆者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檢驗模式的有效性,發(fā)現(xiàn)其在提高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水平,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輔導員“輔教結合”工作效果,提升學生思政課學習興趣等方面有所提升。
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輔教結合”信息化模式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而是需要民辦高校輔導員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多方面的教學反饋,反思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不斷地對其進行修改完善。
[1]馬莉,馬延龍,劉有鋒.提升輔導員、班主任素質(zhì)的有效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2):39-40.
[2]客洪剛.高校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交流機制研究[J].教育科學,2011,(6):70-73.
[3]祝春梅,宋治非.互聯(lián)網(wǎng)新常態(tài)下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職業(yè)素質(zhì)的提升[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17):77-79.
[4]查爾斯?M.,賴格盧斯.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式[M].裴新寧,鄭太年,趙健,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5]王玥,趙慧臣.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10):19-25.
[6]王新華,劉永志.以特色主題活動為載體 創(chuàng)設思政第二課堂[J].中國高等教育,2012,(21):52-53.
Designing the Informationalized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Combination of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YE Shuang
(Tianhua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China 201815)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and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valu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Besides,it constructed the basic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Finally,it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at is,dividing teaching modu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ccording to counselors’ characteristics,conducting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design which combine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based on teaching contents,collecting feedback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s and improving the model design.
private colleges;counselors;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mode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
A
2096-0069(2017)05-0046-05
2017-06-25
2016年上海市民辦教育協(xié)會課題“民辦高校專職輔導員‘三位一體’職業(yè)發(fā)展路向探索研究”(SMY1613)
作者信息:葉雙(1992— ),女,河南南陽人,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 孫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