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燕
技能訓練課的課題教學是根據該專業(yè)教學的要求,按照教學計劃規(guī)定,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專業(yè)方面的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來模仿教師的動作,加之練習達到學習、鞏固掌握的目的。要保證課題教學的質量,收到預期的效果,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備好課是完成課題教學的前提
1.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往教學中的粉筆板書逐漸被多媒體課件所代替。多媒體課件教學有極大的資源共享性、豐富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等特點。技能訓練課題中有很多課題都是需要通過教師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學生模仿教師動作不斷反復地練習從而掌握正確的操作技能。而多媒體教學通過課件中的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像等,更能使學生直接地接受和領會技能訓練中基本操作。
2.寫好教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不斷出現,教師在寫教案時不應只局限于書本的知識,應把新的知識充實于教案中,不至于教學內容停滯在原有知識上,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生產的特點把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充實于教學內容中。寫教案時,不但應把所學所講的內容寫入教案,還應把課題的演示過程,演示所需的工件,材料、工卡量刃具和其他輔助用具以及演示要點逐一寫清,這樣為示范授課時做好準備,不至于給演示帶來障礙
3.做好授課前的再準備
再準備主要是寫好教案后的準備工作,備課要求每位教師在寫好教案后,對教案的內容進行細致的準備,把講授的內容通過再準備,盡量用大腦進行記憶,記憶并不一定一字不落地全部記住,但對要講授的主要內容必須熟記,尤其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教師,更應該重視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授課無把握的情況下,應在備好課后進行預講,通過預講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備課質量,通過演示檢查自己動作一招一式是否規(guī)范,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預防授課失誤,從而降低講課效果。
二、掌握好課題講解的幾點做法
1.講解法教學
講解主要運用于新課題。這類課題對學生是生疏的,學生的大腦中無印象,沒有形成一定的認識,如采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就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給學生帶來學習障礙。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進入學校大門,在中學的學習期間,他們所接受的大都是文化基礎知識,對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沒有接觸過,即使有所了解也是粗淺,可以說大腦是空白的。因此在教學中,就必須采用講解法教學形式,使他們通過教師的講解達到入門,有淺到深,達到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目的。當他們對所學專業(yè)有一定的基礎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其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用講解法教學應遵循下列要求:講授要注意內容的科學性;講授的層次要清楚,重點要突出,邏輯性強;講授的語言必須是科學的,要清晰,要生動精煉,通俗易懂;教師要精神振奮,情緒飽滿,教態(tài)自然;講授時要合理地運用板書和教具。
2.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講解法教學,雖然是常用的教學方法,但講授時主要是教師的活動,因此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易發(fā)揮,所以在授課中要注意講授的啟發(fā)性。啟發(fā)式教學可以使學生開動大腦,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思考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突出課題的重點、難點。二年級的學生對本專業(yè)知識技能已有一定的基礎,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較為適用,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討論式教學方法
討論式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和教師一起圍繞一個具體的問題,經過充分討論后,獨立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智能的方法。討論必須有一定的要求,討論應在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基礎之上。討論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和控制工作,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做好總結,使課題和問題系統(tǒng)化理論化。如三年級學生,為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行工藝分析,針對特殊工件形狀讓學生展開討論,編排加工工藝,其目標主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4.演示教學時課題授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演示教學是實習教學的一個特點,它是一種直觀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演示時學生從理性認識走向感性認識的第一步,學生通過觀摩教師的演示,加深對操作動作的模仿、理解,達到掌握的目的,完成課題的學習,因此演示課題教學是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演示教學的目的是把正確的操作傳授給學生,因而教師要做好演示的準備,首先思想要重視,其次做好演示的各種物質準備。演示中,教師的語言應準確,聲音應清晰、洪亮;演示中教師的動作要準確無誤,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動作經過模范達到掌握;演示方法應適當,通常有以下幾種:慢速演示,分解演示、重點演示、邊演示邊講解、正常操作的演示等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題、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不同的演示方法。在實習演示中,筆者認為新課題的演示一般可采取正常操作,繼而邊演示邊講解,較為適宜。教師在正常操作之后學生既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在頭腦中形成一定概念,然后再通過教師的具體動作和講解加深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認識,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學生在觀察了第一次演示后,針對演示的重點與難點集中精神和聽力,這樣既有一個較完整的學習過程,又有一個好的學習效果,不至于在教師演示之后,仍沒掌握準確的操作要領。經過這些反復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巡回指導是完成課題的繼續(xù)
巡回指導時由實習教學的指導性決定的,是課題教學的繼續(xù)。
1.指導的目的性
要明確指導的目的,即糾正學生練習中的不正確和不規(guī)范的動作,使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2.指導的針對性
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分析、分類,重點把技能、技術素質和理解能力較差學生分離出來,這樣指導的重點明確,就有了針對性,不致使學生落后。
3.集中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
在學生練習階段過程中,有許多問題會反映出來,屬于共性的問題應采取個別指導的方式,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排除學習障礙。
教師在巡回指導過程中,還應做到腦勤、眼勤、腳勤、嘴勤和手勤。只有做到這五勤,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完成巡回指導的任務,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課題總結
課題結束后,教師應做到全面總結,如正確的操作技能、效率的提高、技巧的運用等,使學生在技術上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形成一套正確操作模式,對以后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技能訓練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只有在不斷磨煉與思索中,才會花滿枝頭。上好一節(jié)技能訓練課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做一名合格的職業(yè)技能教育教學工作者,還有待于在工作崗位中不斷地去努力,去充實,去探索。
(作者單位:平頂山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