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李原學
【摘要】 目的 探討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清除結石的效果, 并分析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方法 10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研究組(52例)。對照組患者應用輸尿管硬鏡、氣壓彈道進行碎石手術, 研究組患者應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41.5±5.4)min, 住院時間為(8.5±1.5)d, 結石清除患者40例, 清除率為83.33%;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25.9±4.2)min, 住院時間為(5.4±1.0)d, 結石清除患者50例, 清除率為96.15%。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62%(5/52), 低于對照組的25.00%(12/4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輸尿管結石中應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 能明顯提高結石清除率, 療效確切,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結石清除;并發(fā)癥;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33
近年來輸尿管結石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為泌尿外科中常見的一類疾病, 復發(fā)率較高, 多數(shù)結石嵌頓在輸尿管的局部, 多次刺激輸尿管黏膜, 逐步形成息肉或是肉芽組織, 包裹結石[1]。臨床應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取得良好的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作為本次分析對象, 患者在術前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泌尿系統(tǒng)造影、CT檢查, 確診為輸尿管結石, 患側(cè)的輸尿管無異常解剖結構或是畸形;均無泌尿系統(tǒng)感染[2]。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研究組(52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3例, 年齡38~65歲, 平均年齡(52.4±4.2)歲。研究組中男28例, 女24例, 年齡36~68歲, 平均年齡(52.8±5.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的彈道碎石術, 患者選取截石位進行麻醉, 應用輸尿管硬鏡、氣壓彈道碎石機進行碎石。
1. 2. 2 研究組 給予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 患者選取截石位進行麻醉, 應用輸尿管鏡和鈥激光進行治療, 先將輸尿管鏡置于膀胱中, 并插入導絲, 在導絲的引導下通過輸尿管鏡確定結石的位置。將鈥激光的光纖直至結石處, 通過激光處理結石, 并成功將結石擊碎, 通過對水管道進行擠壓, 退出輸尿管鏡, 將已擊碎的結石排至膀胱中, 手術過程中留置雙J管, 將輸尿管鏡退出, 將膀胱鏡插入, 成功取出已擊碎的結石。
術后兩組患者均留置常規(guī)導尿管, 應用抗生素進行感染防控。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結石清除率、療效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療效評定標準[3]:經(jīng)碎石后, 患者的結石成功排出, 臨床癥狀消失判斷為顯效;部分結石排出, 臨床癥狀好轉(zhuǎn)為有效;結石未排出判斷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和結石清除率比較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41.5±5.4)min, 住院時間為(8.5±1.5)d, 結石清除患者40例, 清除率為83.33%;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25.9±4.2)min,
住院時間為(5.4±1.0)d, 結石清除患者50例, 清除率為96.15%。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48例患者中, 顯效15例, 有效25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研究組52例患者中, 顯效26例, 有效24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術后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8例, 發(fā)熱患者4例,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
(12/48);研究組術后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3例, 發(fā)熱患者2例,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62%(5/52);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病情較為復雜, 結石所處位置、大小、硬度、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積水程度均對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有一定的影響。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有體外沖擊波碎石、腹腔鏡腎盂切開手術、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4]。臨床應用鈥激光碎石術進行輸尿管結石治療, 術中應用硬性輸尿管鏡, 能直接進入輸尿管, 不需擴張輸尿管, 降低輸尿管開口過程對壁間斷的損傷程度。同時應用鈥激光碎石能有效提高碎石效率, 快速擊碎結石, 提高術后結石排盡率。鈥激光所釋放的熱量集中于光纖末端0.5 mm范圍內(nèi), 穿透能力弱, 手術過程中對相鄰組織的損傷程度較小, 降低術后穿孔的發(fā)生率[5]。在手術過程中需在輸尿管導絲引導下進行, 通過輸尿管鏡直視, 碎石中緩慢滴注沖洗液, 確保術中視野清晰, 術中盡可能降低輸尿管鏡的多次進退, 降低輸尿管的損傷程度。術中應用輸尿管鏡精確定位結石位置, 應用鈥激光發(fā)出的脈沖激光能量, 將結石擊碎, 而后自動隨著尿液排出體內(nèi), 成功排石[6, 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41.5±
5.4)min, 住院時間為(8.5±1.5)d, 結石清除患者40例, 清除率為83.33%;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25.9±4.2)min, 住院時間為(5.4±1.0)d, 結石清除患者50例, 清除率為96.15%。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62%(5/52), 低于對照組的25.00%(12/4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輸尿管結石中應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 能明顯提高結石清除率, 療效確切,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躍勝, 黃海鵬, 朱心燊.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對結石清除率術后并發(fā)癥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河北醫(yī)學, 2017, 23(1):152-154.
[2] 曾國華, 李佳勝, 趙志健, 等. 逆行軟性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5(6):401-404.
[3] 王亮, 劉吉文, 刁思軍, 等. 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直徑2 cm以上腎結石療效觀察. 華西醫(yī)學, 2016(11):1814-1817.
[4] 胡嘯天, 曾曉勇.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與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 33(4):718-720.
[5] 匡小根, 曹友漢, 蔡曉健, 等. 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重復腎結石的臨床分析. 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 2015(2):183-185.
[6] 吳漢潮, 張雄偉, 余承洸. 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及輸尿管鏡進鏡技巧臨床應用分析. 中外醫(yī)療, 2013, 32(31):87-88.
[7] 姜海林.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與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對照研究.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10):176-178.
[收稿日期:2017-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