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利 金巍峰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中心衛(wèi)生院五官科 廣州510820)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勝利 金巍峰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中心衛(wèi)生院五官科 廣州510820)
目的:分析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參考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參考組確診后行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研究組確診后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后觀察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的視力提高率高于參考組,視力惡化率低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眼壓低于手術前和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視野改善率高于參考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壓、視力和視野,且安全性更高。
青光眼;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療效
青光眼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有資料顯示,該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臨床治療青光眼的方法較多,其中以小梁切除術較為常見,但實踐表明,傳統(tǒng)手術方案具有一定的缺陷。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臨床上獲得了一定的進展,研究表明該術式可提高療效[2]。本研究分析了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隨機雙盲法分成參考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參考組中男性26例,女性 14例;年齡 32~63歲,平均年齡(46.74±8.31)歲。研究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7.15±9.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符合青光眼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單眼患病者;經相關眼科檢查確診者;滿足相關手術指征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器官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疾病者;不配合本研究者。
1.4 手術方法
1.4.1 參考組 確診后行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常規(guī)表麻或球周浸潤麻醉,在穹隆基礎上作結膜瓣,燒灼鞏膜止血;于角膜緣基礎上作鞏膜瓣,分離至角膜,切除鞏膜瓣下小梁組織與四周虹膜組織,再行縫合;術畢后注射地塞米松,用阿托品軟膏涂抹切口。
1.4.2 研究組 確診后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參考組的基礎上配合前房穿刺、絲裂霉素和鞏膜瓣縫線等措施,具體內容包括:術前表麻采用倍諾喜,以利多卡因行結膜下浸潤麻醉;先行前房穿刺,注意繞開角膜緣血管,于角膜緣基礎上再作結膜瓣,止血后作鞏膜瓣,給予絲裂霉素C片置于鞏膜瓣下;取出棉片后,以生理鹽水清洗術區(qū);釋放出房水,將四周虹膜及小梁組織切除;縫合。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畢后的視力恢復情況、手術前后的眼壓變化、視野改善情況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OCULUS Centerfeild視野分析儀對兩組術畢后的視野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分析,視野改善評估標準[3],視野改善:各視野檢測點的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降低≥4;視野穩(wěn)定:各視野檢測點的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降低或提高均<4;視野惡化:各視野檢測點的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提高≥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視力恢復狀況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視力提高率高于參考組,視力惡化率低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視力恢復狀況比較[例(%)]
2.2 兩組眼壓變化情況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眼壓情況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眼壓低于手術前和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眼壓變化情況比較
表2 兩組的眼壓變化情況比較
組別 n 手術前 手術后 t P研究組參考組40 40 21.923 1 14.655 2 0.000 0 0.000 0 t P 27.97±3.69 27.89±3.37 0.101 2 0.919 6 13.27±2.09 18.33±2.38 10.103 6 0.000 0
2.3 兩組視野改善情況比較 術畢后研究組視野改善37例(92.50%),參考組視野改善32例(80.00%),研究組的視野改善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術畢后研究組出現(xiàn)1例淺前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參考組出現(xiàn)3例淺前房,2例脈絡膜脫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0%;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青光眼是臨床常見的致盲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長時間眼壓較高造成視神經軸漿運輸受阻,視盤血供缺乏,神經組織受壓,最終導致視神經纖維萎縮和退行病變,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視神經細胞凋亡,患者的殘余視力常較弱。故臨床治療該病的目標為降低視神經細胞凋亡,改善患者的視功能。
小梁切除術是臨床常用的治療青光眼的術式,但實踐表明,傳統(tǒng)術式易出現(xiàn)無/淺前房、黃斑水腫及低血壓等并發(fā)癥,影響手術療效[4]。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是在傳統(tǒng)手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興術式[5],聯(lián)合絲裂霉素、鞏膜瓣縫線等措施能夠有效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中絲裂霉素可抑制成纖維細胞,從而改善術后球結膜瓣下功能濾泡的生成;而調節(jié)鞏膜瓣縫線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可增加外引流量,提高眼壓控制效果,促進術中房水濾過,改善過度緊密縫合導致的術后濾過不足。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視力提高率高于參考組,視力惡化率低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眼壓低于手術前和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視野改善率高于參考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術式的治療效果更佳,與相關報道[6]一致。綜上所述,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壓、視力和視野,且安全性更高。
[1]湯偉,武志峰.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治療青光眼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4,32(2):178-181
[2]湯曉東.復合式與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療效的比較[J].醫(yī)學綜述,2014,20(17):3260-3262
[3]王亞麗,吳青松,李家璋,等.Ahmed青光眼閥植入術與小梁切除術治療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4(1):112-114
[4]謝九冰.復合小梁切除及中遠期眼球按摩治療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47):4-6
[5]葉雷,劉志才,完夏冰.單純小梁切除與復合性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防盲技術,2017,12(2):74-77
[6]黃繼琴.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z1):47-48
R775.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89
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