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俐君
摘要:讓更多的孩子喜歡音樂是音樂教師必須關注的熱點。實踐證明,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從引導孩子欣賞音樂入手,讓孩子從自己的生活、游戲中去貼近音樂,感知音樂的真善美,能夠使孩子主動體驗音樂之美,從而使音樂課成為孩子喜愛、增進身心健康的課堂。
關鍵詞:音樂欣賞;感知體驗;音樂創(chuàng)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9B-0046-03
讓更多的孩子熱愛音樂應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的職責。然而,道理好講,要取得好的效果絕非易事。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樂唱的對策思考,并作了大膽嘗試。我嘗試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走進音樂,從聽開始,逐步懂得欣賞,再慢慢接觸音樂知識,感知音樂,直至自覺體驗音樂,體驗生活,讓他們更多地體驗到“唱的比說的好聽”。
一、根據(jù)孩子的好奇心拓展音樂欣賞點
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追求知識學習的動源。拓展音樂的欣賞點,能讓學生不斷滿足好奇心,并將好奇心引導到音樂領域,變好奇為愛好。接觸音樂的奇妙,懂得欣賞音樂的真善美。
欣賞音樂,不能囫圇吞棗,一開始就講某段音樂的優(yōu)美之處,企圖讓學生聽懂、喜歡,這是不行的。我們要從孩子的身邊做起,從孩子喜歡的熱鬧有趣的生活開始,吸引孩子的好奇心,精心設置容易吸引孩子眼球的欣賞點,循序漸進,讓他們每個人都會感到那里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從課堂、校園、四季的景色變換等聯(lián)系歌詞、歌曲意境去設置音樂環(huán)境欣賞,從音樂中去引導孩子感受節(jié)奏,欣賞音樂旋律,將歌詞中表達的優(yōu)美詩句和情感抒發(fā)講授給學生,讓學生欣賞音樂歌詞。我將歌曲編成舞蹈或表演唱,學生邊舞邊唱,開展形體肢體欣賞。我還把音樂的有關故事讓學生相互傳誦,欣賞音樂故事的美麗。由于將音樂欣賞分解為更直觀、更貼近孩子生活的聽、視、玩、學、做等孩子更感興趣的欣賞點,課堂教學氛圍更為活躍。比如,我在教學低年級學生欣賞管弦樂《鐵匠波爾卡》全班同學嘴里哼著“叮當叮當”的樂聲,學著打鐵的樣子扭動身體揮舞雙手,盡情享受音樂的快感。
二、在欣賞中逐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小學音樂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讓學生學唱一些思想內容健康,旋律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歌曲。我們在欣賞音樂美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要在聽、唱、動、奏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感知。感知是一個熟悉與理解的過程,為孩子進一步參與音樂體驗奠定基礎。
1.圖譜演唱,感知樂句的旋律。“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音樂,想一想這段優(yōu)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去了什么地方?”初聽《白云》音樂伴奏,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感受三拍子音樂輕盈跳動的感覺,并說出自己想象的美好畫面。“再仔細聽,老師的歌聲又將你帶到一個什么神秘的地方呢?”二聽音樂伴奏,老師邊哼唱邊畫“白云旋律線”,學生邊聽旋律,邊感受“白云旋律”的起伏變化?!耙魳钒盐覀儙У搅嗣利惖乃{天樂園,那兒有好多身材婀娜多姿的白云娃娃。你找到哪些長得相同的娃娃了?”“白云旋律線”清晰地告訴孩子們有兩處是相同的?!懊利惖碾p胞胎姐妹們在藍天中自由地飄蕩,你能跟著白云姐姐一起來唱一唱嗎?”三聽伴奏,師生接龍唱相同處的旋律,其余地方,老師哼唱。“小朋友你們看,白云寶寶在捉迷藏呢,你能找到那朵飛得最高的白云寶寶嗎?還有一朵向你微笑的白云寶寶藏在哪里呢?四聽音樂,孩子們哼唱前面相同的“白云旋律”,老師哼唱后面不同的“白云旋律”。伴隨著音樂那一朵飛得最高的云和那一朵微笑的云寶寶很快就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斑@朵飛得高的云寶寶可調皮呢,它翻了個跟斗又轉身飛上藍天?!笨粗鴪D譜旋律線的提示,孩子們手畫旋律線,歌聲載著“白云寶寶”飛上了藍藍的天空?!斑h處那朵云寶寶正朝著小朋友們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讓我們趕緊用歌聲和它們打個招呼吧?!痹凇鞍自仆尥蕖眰冋{皮的音樂旋律中,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唱起了甜美的歌。
2.律動表演,感知歌詞的內容。秋天到了,天氣有什么變化呢?孩子們一下子想到了秋風爺爺。他是怎樣向我們唱歌的呢?秋天還有哪些你喜歡的聲音呢?孩子們開始回憶秋天,他們想到了小樹葉被風吹走了唱起了歌兒,他們想起了秋雨沙沙沙地唱起歡樂的歌,他們想起了滿園碩果累累的歡慶之歌,他們還想起了麥子豐收之歌,于是這么多美妙的歌聲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小朋友心中的《秋天的歌》。
秋 天 到 ︱秋 天 到 ︱大地 歡 笑 ︱大地 歡 笑 ︱
秋風: 呼 — — ︱呼 — — ︱呼 — — ︱呼 — — ︱
秋雨:沙沙 沙沙 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 沙沙 沙 ︱
麥子:刷 — — ︱刷 — — ︱刷 — — ︱刷 — — ︱
果實:蹦 咚 — ︱蹦 咚 — ︱蹦 咚 — ︱蹦 咚 — ︱
三、在體驗中鞏固學習并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欣賞、感知要真正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的理念,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音樂體驗。只有有了學生的親歷體驗,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才能落到實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從欣賞到感知再到體驗才是學生完成主動學習的全過程。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漸進的勢態(tài)變化就是確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的發(fā)端。
1.模唱體驗?!澳懵?,有兩只報春的布谷鳥在森林中快樂地歌唱呢!”學生模仿著布谷鳥的聲音,進行師生模唱《報春》的旋律,體驗布谷鳥在森林中快樂地唱吧,跳吧。
2.伴奏體驗。“美麗的春天讓我們陶醉其中,小河沙啦沙啦唱著歌,繽紛的花朵齊開放。讓我們享受美好的春景。一二樂句前半樂句唱詞,后半樂句哼鳴,三四樂句唱歌詞。就這樣《春天的小河》在輕輕的哼鳴聲中,美麗地流淌。
3.音效體驗。鼓是特別能讓孩子們興奮的樂器。初聽《大鼓和小鼓》“孩子們大鼓和小鼓分別唱了什么歌?”“大鼓唱的是:嗵嗵,小鼓唱的是: 咚咚咚。”“那你能來模仿大鼓和小鼓的歌聲嗎?”師生接龍唱起歌兒?!按蠊男」那闷饋?,神氣的樂手奏起來。”師生接龍唱,孩子們唱起了歌,敲起了鼓。在音樂律動中,孩子們一下子自信起來?!罢l的鼓聲強,誰的鼓聲弱?”視頻中兩鼓娃精彩的表演激起孩子們熱情的表演欲望。
4.樂句重復體驗?!恫菰稀穬删浜喍痰臉肪?,前半句相同,后半句旋律上下行對比。第一遍全曲演唱完,可以嘗試讓孩子們分成兩組進行演唱,第一聲部把第一樂句重復唱兩遍,第二聲部保持原來的演唱方式,兩個聲部同時演唱。上下樂句重疊一起演唱,不經意間形成了一個簡單的雙聲部合唱。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音樂還可以玩。
5.游戲體驗。體驗二拍子《拍皮球》歌曲的強弱。學生拿網球圍成圈開始游戲。第一步:練習“落、抓”球動作,感受網球一落一起的強弱能量。第二步:聽音樂,重復第一步的動作。在音樂中,借助網球強弱的能量感受音樂的強弱。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學生每人做完一次動作后進行一一傳遞重復。此過程中,學生關注音樂,能量傳遞,團結合作。
6.創(chuàng)編體驗。通過視頻《捏面人》讓孩子們對捏面人這個傳統(tǒng)手藝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結合生活中孩子們在廟會上見到的捏面人情景,激發(fā)孩子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小朋友們,你還想捏個啥?”——捏 一個︱小青 蛙︱呱 呱呱 ︱呱 — ︱,捏 一個 ︱大老 虎 ︱稱 大 ︱ 王 — ︱捏 一個 ︱ 五彩 蝴蝶︱ 天上 飛 ︱捏 一個 ︱小汽 車帶 ︱娃 娃 ︱逛 — ︱在小樂器響板、碰鈴、鈴鼓的伴奏下,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小動物都“捏”了出來,“捏”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音樂面人”。
7.探索體驗。我的小手會唱歌,“孩子們,拿出你們的左手和右手,讓你的小手來唱歌?!焙⒆觽冮_始研究自己的小手—手心、手背、變掌、變拳、變指,在敲敲打打中,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的旋律展現(xiàn)在眼前。有的孩子用不同的手掌部位雙手擊掌會奏出好聽的節(jié)奏;有的孩子同樣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拍手方式或雙手由拳變掌到張開,配合嘴巴吹氣會唱拍出好聽的旋律;有的孩子發(fā)現(xiàn)除了拍,用切、抓、捻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原來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神奇的樂器??!
體驗不僅是參與,還是鞏固學習成果與學習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有了體驗,孩子就增添了興趣,鞏固了學習成果,發(fā)展了學習創(chuàng)新的意識,音樂課堂將更加生動、熱烈。
責任編輯:趙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