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霞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yī)院南院區(qū)護理部,河北 邯鄲 056200)
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觀察與康復護理方式研究
劉翠霞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yī)院南院區(qū)護理部,河北 邯鄲 056200)
目的探究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觀察及康復護理方式。方法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28例作為研究對象,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給予康復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對比ASES評分與UCLA評分,康復干預后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給予康復護理,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康復護理
肩袖損傷,是一種肩部損傷性疾病,臨床上,多表現為肩部疼痛,常伴有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肌肉出現萎縮,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如今,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關節(jié)鏡修復術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創(chuàng)傷小,而且術后恢復快,深受患者青睞[1]。然而,術后康復護理是影響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在此,本文以28例肩袖損傷患者為對象,對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觀察與康復護理方式進行了探討?,F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28例作為研究對象,1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為31~65歲,平均(44.6±7.03)歲。28例患者,均符合肩袖損傷診斷標準,經X線及MRI檢查確診。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第一階段
指術后1天~3周。術后3天起,根據患者病情,開始指導康復鍛煉,以被動活動為主,如外展外旋、前屈、體側外旋等,2次/d,此間,護士在旁指導,在此基礎上,進行擴胸、聳肩、含胸等訓練,1組/h,5 min/組。練習后,即刻冰敷。術后即可活動肘關節(jié),練習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術后2~3周,進行肌力練習,按照90度的標準,屈肘,抬起上肢,于無痛角度,在最高位置,維持2 min,休息5 s,如此反復10次,計1組,每日2~3組。力量加強后,可適當慢慢提重物。最后,主動屈伸肘關節(jié),基于不增加疼痛感的條件下,30次為1組,1組結束后,休息30 s,堅持2~4組。
(2)第二階段
指術后4~6周。在第一階段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在外展45度的基礎上,進行肩部外旋、內旋練習,該階段,重點為肌力練習。
(3)第三階段
指術后7~12周。前面2周,持續(xù)增加活動度練習,前屈170~180度。肩外展90度位,內、外旋練習,外旋至75~90度,內旋至75~85度。肩0度外展位,練習外旋,外旋達30~40度,爭取8~10周,實現全范圍活動。后面2周,強調肌力訓練,起初,朝著各個方向,進行抗阻肌力練習,并慢慢增加強度。
通過美國UCLA及ASES系統[2],評估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分值越高,表示肩關節(jié)功能越好。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UCLA及ASES評分,干預后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干預前后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s,分)
表1 對比分析干預前后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s,分)
時間例數UCLA評分ASES評分干預前289.4±5.6163.5±9.38干預后2831.7±8.3989.4±10.02 t 11.6919.985 P 0.0000.000
肩袖損傷(rotatorcuffinjury),屬于骨科常見疾病類型,創(chuàng)傷、血供不足、肩部慢性撞擊損傷等是引起肩袖損傷的常見病因。肩袖損傷,40歲以上年齡段發(fā)病率較高,尤其是重體力勞動者。一般情況下,經X線與MRI檢查,可確診[3]。現目前,肩袖損傷發(fā)病率有所上升,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可見,及時診治肩袖損傷,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一定意義。
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切口小,視野寬廣,對三角肌于肩峰處的附著點無顯著影響,對關節(jié)功能無明顯損傷。術后,康復護理,直接影響肩關節(jié)恢復情況。因此,術后,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不同階段疾病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計劃,促使患者早日恢復。本次研究中,28例患者,按照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順序,實施康復護理指導。結果,護理干預后的UCLA及ASES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
綜上,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后,給予康復護理,有助于患者恢復肩關節(jié)功能。
[1] 邱 漫,李躍榮,易鳳瓊.肩關節(jié)鏡下治療肩袖損傷的手術配合[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6(02):230-232.
[2] 吳衛(wèi)琴,吳 軍,涂 娟.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分階段中西醫(yī)結合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4):110-111.
[3] 陳 瑛.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7):141-142.
R687.4
B
ISSN.2095-8242.2017.47.9221.01
本文編輯:王 琦
劉翠霞(1980-),女,安徽樅陽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骨科護理、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