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郭之東
▲國內的進口藥妝店
近年來,藥妝一詞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其顯著的護膚功效得到認可,作為化妝品界的新寵在國內越來越受到一眾女性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在國內,以藥妝名義銷售的化妝品多是國外品牌。什么是藥妝?我國有沒有自己的藥妝品牌?蓬勃發(fā)展的藥妝市場我國品牌為何缺席?這背后又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已經提出了藥妝的概念,藥妝是指經藥線專銷的功效性化妝品,經由醫(yī)師或專業(yè)團隊根據皮膚常見問題研發(fā)的皮膚保養(yǎng)品。其特點是配方必須完全公開,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y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且不含公認的色素、香料、防腐劑等過敏源,須配方精簡,同時有效成分的含量較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藥妝不是藥,國際上普遍認為藥妝介于藥物和化妝品之間。藥妝以此為基點邁入產業(yè)時代,很快便風靡全球。目前,在國外的化妝品行業(yè),藥妝占了60%以上的份額。
按藥妝的概念,我國也有自己的藥妝,如同仁堂、協(xié)和醫(yī)院等的護膚品。但國內為避免與藥物混淆,沒有藥妝的概念,只是稱其為醫(yī)用護膚品,屬于普通化妝品。目前中國“藥妝”在化妝品行業(yè)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10%,主要在少數(shù)藥店、醫(yī)院銷售,部分超市也在銷售國內“藥妝”,如同仁堂的各種功效的面膜等。
記者調查到北京通州區(qū)北苑萬達廣場的一家進口藥妝店內部分藥妝產品,其成分和普通護膚品相比較為簡單,多為水、甘油以及酸酯類、醇類物質以及一些如茶樹、菊花、柚籽等植物提取物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某品牌的具有祛痘功效的藥妝,護膚水、乳液、精華再加上潔面的套裝售價在1500元左右,高出普通護膚品一倍多。而我國“藥妝”的價格普遍較低,同仁堂的護膚品一般都在百元左右,協(xié)和醫(yī)院護膚品專賣店的護膚品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即便高端產品售價也在1000元以下。
記者關于是否了解藥妝的問題采訪了一些女性,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藥妝就是加入了藥物的化妝品”、“藥店銷售的化妝品”,或者“藥妝應該是醫(yī)院開的護膚品處方”。除了消費者對藥妝的無知還有企業(yè)的尷尬,國內有企業(yè)嘗試向藥妝進軍但卻不能以藥妝名義銷售,在國內以藥妝店名義銷售藥妝的都是國外的進口品牌。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或是因為我國相關法律并沒有關于藥妝的明確定義。
依據《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我國化妝品分為兩大類:特殊用途化妝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妝品(2007年之前稱為普通化妝品)?!痘瘖y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第十條規(guī)定,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于育發(fā)、染發(fā)、燙發(fā)、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在我國法律中并沒有提及藥妝。相比之下,國外的法律則非常明確。以美國為例,其化妝品的相關立法歷史較長,已頗為完善。其《食品、藥品、化妝品法》(簡稱FDCA)和《良好包裝和標簽法》(簡稱FPLA)對于美國市場準入化妝品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如果產品既是化妝品又用于治療或預防疾病,或對人體功能或結構有影響,則把此類產品看作是化妝品又是藥品,而且必須同時遵守法令中有關藥品和化妝品的條款,未上市過的此類化妝品在上市銷售前要向代理機構出示安全和效力證明,其制造過程必須遵守美國藥品GMP法規(guī)21CFR210和211中的cGMP(現(xiàn)行良好制造規(guī)范)。在國外,藥妝既可以在普通的藥妝店銷售也可以在藥店銷售,許多國外的藥妝店一般都會有具備職業(yè)資格的藥劑師和普通藥物售賣人員、膳食營養(yǎng)師以及健康美容護理顧問等。
記者對多家護膚品店進行了調查,對于是否有銷售“藥妝”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據記者了解在這些店銷售的許多產品都屬于藥妝。為何銷售人員對于“藥妝”一詞如此茫然?記者采訪的進口藥妝店的專業(yè)導購給出了回答:“像雅漾、薇姿、理膚泉這些都屬于藥妝,她們之所以那樣說應該是對自己的產品不是很清楚或者說沒有經過專業(yè)的培訓。像進口藥妝店的導購,首先要求必須是大專以上的文憑,其次還要經過專業(yè)的培訓才能上崗,而且之后也要定期做培訓。”隨后,這名銷售人員針對記者膚質進行了推薦。
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國產品牌對銷售“藥妝”的從業(yè)人員無學歷要求,也沒有關于專業(yè)的要求,銷售人員經過簡單的產品培訓就可以上崗了。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護膚品專賣”柜臺,消費者可以購買任意一款產品。當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問及是否可以指導購買時,對方表示自己只是普通的銷售人員,對專業(yè)知識不了解,看病可以去皮膚科。也未針對其他消費者膚質提出購買建議。網店客服也只知道產品的功能,無法提供商品選購的相關指導。據某皮膚科專家介紹,“藥妝”產品功效單一,只能針對皮膚的某種問題,不能兼顧皮膚的其他問題?!八帄y”的有效成分更高,針對性更強,但在皮膚癥狀改善以后就要停止使用,兼顧皮膚其他問題,例如補水。否則高濃度的成分會對健康的肌膚造成負擔。此外,一定要在了解膚質和皮膚問題的前提下才能選擇合適的“藥妝”。
許多藥物(如雌激素)都可以透皮吸收,吸收有益成分的時候也可能吸收有害成分,存在潛在的風險。據某藥業(y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該廠生產的某雌激素軟膏作為女性雌激素補充劑有相當好的療效,但是如果過量使用或者使用不當會產生一些副作用,而且有些人如過敏體質者、妊娠婦女是不能使用該產品的,產品必須在專業(yè)指導下使用。但有些不法美容機構將該產品摻到某些化妝品中重新配制后,以“藥妝”的名義使用。大部分美容店的從業(yè)人員并不具備相關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這對消費者存在很大的威脅。據一些在美容機構購買過此類服務的女性反映,美容院里宣稱的有顯著功效的“藥妝”,使用過后的效果確實很明顯,但最多只能維持一周就又恢復原樣了。
目前,國外藥妝在國內化妝品行業(yè)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國藥妝如果不盡快加快發(fā)展步伐,將會被國外產品搶占了市場。當然,這需要多方的努力。
相關業(yè)內人士提出決定因素的是立法,國家要下決心為藥妝定義,法律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只有相關法律健全,一切圍繞藥妝出現(xiàn)的例如銷售人員的資格、銷售的地點、監(jiān)管等才能夠規(guī)范化。我國的法治環(huán)境與國外不同,雖然國外對藥妝管理較松,但我國還是不可以簡單效仿。目前我國國民道德水平仍然較低,所以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嚴格管理藥妝,避免出現(xiàn)泛濫現(xiàn)象。再者對藥妝做風險評估也十分重要,使大眾可以了解到藥妝存在哪些潛藏的風險,指導消費者正確購買,還可以根據風險評估制定相應法規(guī),這樣就可以對藥妝進行更加細致的管理,有利于其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