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貴
課堂討論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教法之一,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有教學形式。因為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主體教育,而討論就能充分體現(xiàn)主體性。然而,現(xiàn)實的課堂討論如何呢?大多是拘泥于教材,局限于教案,由老師“導”著展開。這種討論顯然不會帶來質(zhì)的飛躍。就此,筆者從實踐的角度談幾點拙見。
一、做一個開放型教師
隨著經(jīng)濟的一體化、政治的多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到來,我國現(xiàn)行教育將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沖擊,因為它也要與世界同步。作為教師就應具有高屋建瓴的視角,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就應敢于徹底打破陳規(guī),除舊鼎新。只有盡早改革,才能盡早適應。落實到教學,尤其是課堂討論就更是如此,只有教師真正開放,學生才有真正開放的可能。因此,要將課堂討論引向深入,教師必在以下方面努力。
1.沖破教材局限
討論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其思維能力是根本。在教學實踐中“抓綱務本”成為一度時間的教學綱領,即使現(xiàn)在也有重要價值,但我們?nèi)绻麢C械、呆板,不能辨證、靈活地使用教材,過于拘泥于教材,那么討論教學時,就會給學生思維帶來眾多限制。學生思維有了時空的局限,思維就不會暢達,思維不暢達,大腦就會抑郁,增加疲勞就會減少興奮,當然討論的目的也就難于達到。因此,要將討論引向深入,就應允許討論突破教材的束縛,讓學生思維縱橫跌宕,張弛有致。
2.突破教案預見
教案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藍圖,是教師課前經(jīng)過鉆研大綱、教材,結合實際設置的教學方案。教案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目標,措施和進程。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如果要是學生討論放膽,不管你編教案時考慮得如何仔細,學生常常會突破你的預見。當然不可避免學生討論的結果有可能很天真,很滑稽,甚至不著題旨。但眾多經(jīng)驗告訴我們,凡這種現(xiàn)象,只要我們能因勢利導,相機鼓勵,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響。因此,切忌見學生討論與教案有“越軌”就草率剎車或批評指責。我們要充分地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
3.敲破陳舊常規(guī)
要使討論深入進行,不但思想要解放,而且一些陳舊的規(guī)定也應摒棄,不然雖思維暢達馳騁,而受到課堂規(guī)定的制約,討論深入也是無法實現(xiàn)的。多年來,課堂上正襟危坐,洗耳恭聽,舉手發(fā)言,師問生答已成傳統(tǒng)。
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要將討論引向深入,學生基礎是前提,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深入討論才有保障。同時,我們還應明白,針對學生而言,討論深入是相對的,漸進的。因此,我們既不能因過高期望而失望,又不能放任自流,隨其發(fā)展,而應循序漸進,著力培養(yǎng)。
三、講究一定的策略
課堂討論涉及的因素很多,它包括客觀環(huán)境、學生心理、話題內(nèi)容、時空范圍、教學機智、評價技巧等,要將課堂討論引向深入,就得將這諸多因素精心設置、科學安排,使其發(fā)揮整和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否則,某一設置不合理,某一安排不科學,就會前功盡棄。因此課堂策略是課堂討論引向深入的關鍵。那么在組織課堂討論中怎樣體現(xiàn)課堂策略呢?
1.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
首先是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包括友好親密的同桌,團結奮進的集體,平等和善的師生關系。其二、是建設溫馨和諧的教室文化。從班訓到黑板報,從名言警句到各類專欄,都充分體現(xiàn)人文色彩。第三,建立學生認同的制度文化,從而變外界干涉為自動約束??傊?,讓學生身居其間,充分享受愛的滋潤,充分體驗主人的角色。我們試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組織討論,能不順利嗎?
2.設置適度的內(nèi)容
討論內(nèi)容的適度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量的恰當,問題要簡短明了,要防止不能因不理解問題或問題多了而影響討論的開展。其二是難度要適中,要照顧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言可發(fā)。其三是力求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彈性,要讓學生在討論中具有自由拓展的空間。做到了這三點,學生在討論中才有深入的可能,否則閉門杜撰,不看學生實際,問題淺了學生感到寡淡無味,問題難了學生又無從下手,當然也就沒有深入可言了。
3.選擇熱門的話題
熱門話題不僅能聯(lián)系生活,解決認識上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促使和調(diào)動學生踴躍參與討論。因此,熱門話題是使討論引向深入的有利因素。
4.采用機智的點撥
在學生討論中,學生最不愿老師牽著不放,或淺嘗輒止,或越俎代庖,然而在討論中學生又常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這就表現(xiàn)出典型地存在著獨立性與依附性的矛盾。那么,怎樣讓學生既心理平衡,又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入討論呢?我們認為,至少辦法有三,其一,旁敲側(cè)擊,不直接指出該怎樣,而是側(cè)面提示。其二,牽線搭橋,有時討論中,就缺一過渡,學生很難翻坎。這時教師可相機輔助。其三是女媧補天。有時問題已經(jīng)討論接近尾聲,就只差一點,教師給予補出,使其天衣無縫。
5.保證足夠的時間
保障足夠討論時間,也是使其討論深入的重要因素。因為討論深入在時間上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就問題而言,找出了圓滿的答案。二是讓所有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因此,找出答案需要時間,讓大家表達思維得到鍛煉更需要時間。如果我們以找出答案為目的,那么討論只是為冒尖生提供了演練的機會,而大多數(shù)學生卻只起到了陪襯的作用。所以,一般來說,既然組織討論,就應給足討論時間。
6.授予深入的方法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要將討論引向深入授予一定的深入方法也有必要。
7.開放思維的空間
首先是教師自身的開放,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本身的開放,才會給學生以心胸豁達與坦蕩,視野的開闊與獨到的潛移默化影響。二是導的開放,開放了的導,教師才會有耐心和寬容,才會真正站在學生一邊思考問題。三是練的開放,因而開放就自然會有“不能不說允許‘胡說”的討論模式。四是教給拓展思維空間的方法。比如范圍的變換,用度的轉(zhuǎn)移,聯(lián)想對比等??傊?,只要從根本上解開了學生的思想顧慮,學生的思緒就可海闊天空,任意翱翔。
8.實施激勵的評價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學生更是如此,他們表現(xiàn)得更突出,更強烈。因此我們在組織學生討論中,相機鼓勵很有必要。當學生在滿足了成功欲望之后,情緒就會更亢奮,思維就會更活躍,態(tài)度就會更積極,行動就會更投入。不過,鼓勵的時機一定要把握準,一定要在學生仍在興奮之時順水推舟,因勢利導。鼓勵也應真心誠意,要用孩子的心理去看待成功。否則,學生已心灰意冷,鼓勵言不由衷都會引來相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