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
摘 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fā)展,文化發(fā)展開始轉向注重體現(xiàn)文化內(nèi)涵,著重體現(xiàn)各地帶有域地特色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其傳統(tǒng)文化優(yōu)勢,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帶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因此如何以文化的視角,打造地域文化素材,這主干即是地域文化精神。
關鍵詞:地域文化;文化旅游;桐城派;六尺巷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262-01
改革開放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物質富足,人們開始注重精神生活,地域文化的形成都與民族精神分不開,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涵是不同的,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體現(xiàn)的是不屈不饒的長征精神。在人格方面體現(xiàn)的典型代表有雷鋒精神,在現(xiàn)當下倡導的是實現(xiàn)絲綢之路精神和真抓實干的中國夢精神等等。精神是魂是主干。作為桐城人為之驕傲的桐城派、六尺巷,文化精神。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走出了兩千博士,12位院士,清朝父子宰相故里,享有文都美譽,桐城文化主要以儒家為主,兼有釋道兩家文化精神形成穩(wěn)定的桐城派六尺巷文化精神。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激蕩清朝文壇二百余年,全國影響最大文學流派“桐城派”。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槐,姚鼐均是“桐城人”。故而文化界將他們連同追隨他們作家群統(tǒng)稱:“桐城派”。它綿延了二百多年,集作家兩千多人留下了傳世之作兩千余種,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歷時最長,參與人數(shù)最多,影響之大的文學流派,近代國學大家馬厚文有詩贊“黃舒山水古今奇,釋氏衰微儒仕追。何意高文歸一縣,遂令天下號宗師”。從明中以來,桐城學術興起,名士多結社講學,能振筆為古文者代有佳人,就有了帶有桐城地域文化特色傳承的精神所在,才有今天文都桐城的底蘊。它的形成始于方苞,歷經(jīng)劉大櫆推動,至姚鼐而鼎盛,形成了定式的桐城派文化精神,是文都桐城的精髓,文化的象征。為什么桐城派文化能盛行幾百年并影響后人,這主要是推動盛行的文化大家分不開。當時方苞為學為文以“學行繼程、朱之后,文章在韓歐之間”為志向提了“義法”主張“義為言之有物”,“法謂言之有序”古文約法,為“義法”說提供了一部示范書,被當時欽定為古文教材。由此受重視,后劉大槐在“義法”基礎上提示“神氣”說,并推動發(fā)展而盛行,這樣帶有地域特色的桐城派文化精神盛行并影響全國,而姚鼐是桐城派的大家,乾隆四十二年他在《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中正式打出了桐城派,桐城派因運而生,他為提出了“義理”、“考據(jù)”、“辭章”須兼?zhèn)?,其編有《古文辭類纂》風行當時,并影響至今;桐城派三祖是文化之桂是魂,才得以形成桐城派文化精神,并影響全國形成別支。有陽湖、湘鄉(xiāng)、侯官等各派,它的繁榮以人為本,形成家家皆桐城,人人為方姚的局面。它的語言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說到桐城文化還要說“六尺巷”文化。六尺巷位于文廟西南不遠的西后街。巷南原為張英府(即為相府)巷北為吳氏宅,長100米,寬2米。其當時相府家人與吳氏宅因地界發(fā)生糾紛,家人遂馳書京城,張英宰相閱罷,立即批詩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語調極其謙和,也就有了那著名典故;“宰相肚里能撐船,讓他三尺又何妨”。今天 “六尺巷”故事廣為流傳,成了禮讓的象征。如今的“六尺巷兩端立有“禮讓”、“懿德流芳”的牌坊。
二、重要影響,重大意義
桐城派在清文壇上影響極大。時間上從康熙時一直綿延至清未,地域上也超越了桐城人遍及全國。主要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人,還有方氏門人曹鉉、沈彤、王又樸、沈庭芳、王兆符、陳大受、李學裕,劉大槐門人,錢魯斯、王灼、吳定,程晉芳等。古散文流派之廣,形成特定散文家群,影響之圣,意義深遠,還有六尺巷文化精神讓鄰里之間互相謙讓,相互諒解,人與人之間互讓互諒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意義何其深遠......
三、發(fā)揮優(yōu)勢,突顯地域特色,打造文化精神的亮點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四有民,提高全體公民文化素質,應當堅持共同指導思想,共同任務和目標,文化建設的共性前提下,突出地域特色,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繼續(xù)發(fā)揚桐城文化精神,倡儒學、重人世、取功名、學而優(yōu)則仕,明道義、繼風格、以詔世者。盛行學習之風,要像桐中教父吳汝綸先生期許和“勉成國器”的校訓和囑托。
2.繼續(xù)打造桐城文都這張文化名片讓文風、民風更加淳樸,崇尚禮讓文明之風,從我做、從娃娃做起,讓桐城派文化更加昌盛。
四、地域文化發(fā)展推動(地方)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帶動經(jīng)濟繁榮
近年來,由于中央,省市都非常關心地方文化建設和與之相關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特色文化旅游,極大地做到由地域文化精神帶動文化旅游的發(fā)展,也帶動了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由于桐城六尺巷演繹的禮讓,懿德流芳的文化精神,曾經(jīng)中央領導唐家璇、吳儀,現(xiàn)在政治局常委李克強、王岐山等領導來過六尺巷,加之中央電視臺錄制了春晚節(jié)目六尺巷和MV民歌節(jié)目,并由桐城籍歌手張正揚頌唱。新的時期,把桐城地域文化又推向了文化發(fā)展新高度,最前沿,讓桐城這個文化遺存豐富的小城文化旅游又火了起來,全國各地的崇尚桐城文化觀眾不遠千里迢迢來到桐城派家鄉(xiāng)文都旅游,截止到2017年4個月吸引百萬游客收入近億元,成為旅游新貴并同時把桐城文化旅游圈介紹到全國及至全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