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
過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如今,把專賣店的體驗做得再好,也是沒有流量,而沒有流量就沒有粉絲?,F在是得粉絲者得市場終端,那么專賣店要如何轉換流量,傳統(tǒng)的發(fā)發(fā)單頁,做做地推,買贈活動等等,現如今消費者對這些也已經麻木,打折也好、買贈也好,同樣是沒有流量。
那么,專賣店的流量轉換從何而來?
筆者認為,專賣店流量轉換可以依托專賣店靠近小區(qū)的地理優(yōu)勢,假如專賣店人流量不足,那就可以跨界來轉換流量,例如,在小區(qū)開展一些便民服務,根據專賣店的相關品類來進行服務產品的設計。
如果是以電熱水器銷售為主,可以做電熱水器免費電源檢測,觀察熱水器的掛架是否松動,假如松動了需及時更換與維修。再看水管連接有無漏水的風險,如有漏水的風險提示用戶及時更換配件或重新換生膠帶等。
服務活動優(yōu)先專賣店周邊老客戶群體,比如,在所在品牌專賣店區(qū)域做過成套工程樣品房的客戶,這些客戶對產品使用都非常了解,而且都是精準的客戶群體。這些客戶的消費能力強,不可能在一個區(qū)域里只有一套房產。那么就可以把這些精準的客戶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fā),也可以產生不小的流量。
現在,專賣店到周邊小區(qū)發(fā)單頁掃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前在小區(qū)做活動時,前期人員調研時會對小區(qū)房價、入住小區(qū)人數、平均年齡、客戶收入情況、在什么時候休息等等,在這些很多細節(jié)問題調查清楚了才去做一些活動?,F如今這些事情做下來很辛苦,但轉化率卻不高,一個單頁消費者心情好了看兩眼,心情不好就不要或直接丟地上。
所以,專賣店的跨界經營比產品多元化還重要,比如,賣熱水器的專賣店就不能給自己定位我就是熱水器專賣店,我只賣熱水器其它事情可以不去做的?,F在消費群體發(fā)生了改變,產品同質化也越演愈烈,不少品牌都相互做價格戰(zhàn)。但不堅守商業(yè)道德合規(guī)做事何談公司品牌長遠發(fā)展,所以,專賣店不能沒有品牌意識,只想著用產品及價格去吸引消費者,做好服務也是一種跨界,而且服務是最貴的,服務的價值遠遠超越產品價值。
因此,從這個角度,專賣店的終端可以創(chuàng)造出很多跨界服務內容,一個專賣店要有內容還要氣質,一定會得到社區(qū)周邊消費者的芳心。幫助消費者代繳水電煤氣費,收收快遞。建立社區(qū)微信群,QQ群,不定期推廣一下產品使用保養(yǎng)心得。分享一些熱點問題新聞,歌曲,搞笑的視頻,生活中處理問題妙招等。這種內容傳播就是把信息傳遞出去,讓信息轉化成有效價值。這就是跨界服務價值發(fā)現讓客戶認同專賣店,同樣一件商品在你家也是買在他家也是買,作為客戶我想大多數人會選不單一購買的產品還需要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另外,專賣店引流服務還可以做一些趣味主題活動,讓客戶參與進來并主動把信息傳播出去,形成口碑傳播。小米的成功就是有眾多小米粉絲支持,他們做線上社區(qū)粉絲參與,那我們的專賣店就做接地氣線下互動游戲。比如,加微信好友可以在終端專賣店做套圈游戲,每個圈內都放置相應禮品。把鏈接分享朋友群邀請社區(qū)成員不定期發(fā)一些紅包,組織線下社區(qū)公益活動。在微信群里開展凈水知識講座,有條件的還可以邀請專家到社區(qū)里開講座,或者邀工廠的產品研發(fā)工程師對產品講解。
現如今吃飯前先拍照片曬一曬,其實,線下專賣店每天也是可以有的曬,曬曬客戶安裝產品的圖片,在朋友圈的留言互動內容,借助互聯網思維運用到線下。消費者網上購物時首先是看好評,使用情況。但網上不太直觀,線下可以在專賣店中做照片墻,一是可以了解產品安裝美觀度,二是產品被社區(qū)更多人認同,三是從照片中消費者可以借鑒一下裝修風格。這些很直觀的曬一曬,讓消費者認同并成交,也不是不可能。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可能不愿與時俱進,新的事物發(fā)生了,無論是變與不變,它卻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共享單車,滴滴出行這些都是顛覆行業(yè)的發(fā)展。對于熱點問題小程序應用也不可忽視,比如說,紅遍朋友圈的一些美拍小程序,把照片放進去就變成一張各種妝容的照片。其實,這也說明一個商品不單一就是陳列在展臺上的產品,也可做到有內容有故事。
從過去的終端渠道為王轉換成內容為王,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一個有趣好看的視頻也可以紅遍朋友圈,如何把被動分享變成消費者主動分享。那我們專賣店的產品介紹為什么不可以創(chuàng)新,改變現有產品的介紹方式,以卡通形象,以所在區(qū)域的地方性特色說唱方式來介紹產品呢?這樣的產品內容傳播是不是也很有內容?,F在手機終端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小程序,載歌載舞的盈優(yōu)美舞姿,讓無數消費者都拿起手機拍攝分享出去,甚至借助直播平臺發(fā)布。所以,有品牌有服務有內容就會有故事有粉絲。 (責編 連曉衛(wèi))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