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美耶
摘 要: 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們如今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必須要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獲得真正的主體性發(fā)展。顯然,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是難以做到這一點的,必須要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適應如今的教育教學趨勢。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首先分析了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然后主要對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提出了部分探討性策略建議,以期能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20-0105-01
如何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都應當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問題,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才能使教學適應今天的要求和趨勢,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體系當中,數學是一門非?;A而重要的學科,但由于學科特點的影響,其抽象性相對較高,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覺枯燥無味,甚至對于有些內容難以理解,這就極大的降低了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同時,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側重于教師的主觀思想和經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顯得非常之被動,難以實現主體層面的發(fā)展。因此,從整體上來講,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成效不是非常理想,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1]。要基于如今的基本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對課堂教學的理念、方法等進行改進,體現出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想辦法降低數學教學的抽象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讓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性發(fā)展。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建議
(一)科學設計、利用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對一堂課的教學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卻經常忽視這一環(huán)節(jié),平鋪直敘的切入教學主題,這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心理壓力,而且會使課堂的教學氛圍非常沉悶,從而使得教學成效大打折扣。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應當將課堂導入重視起來,科學設計、利用課堂導入,通過課堂導入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開展教學,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會更加積極、主動,教學成效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基礎的加減法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課堂導入故事,以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畫為背景,將學生逐漸的引入到加減法的教學中來。如森林中熊大、熊二、光頭強合作起來摘蘋果,一共摘了9個蘋果,熊大吃了4個,熊二吃了3個,光頭強最終能夠吃到幾個呢?當然,這只是故事大概,在實際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豐滿故事情節(jié),以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最終問題的拋出,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興趣和動力,這個時候教師再問學生想不想通過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課堂氛圍也會由此變得非常活躍。
(二)合理利用微課開展教學。
微課是一種非常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其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整合了開放、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微課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來,無疑是一種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微課的優(yōu)勢非常顯著,如其形式新穎,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展示能力較強,動態(tài)、直觀、形象,可以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更便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微課開展教學[2]。
例如,在圖形的變換的教學當中,如果教師憑空進行軸對稱、旋轉等教學,必然會讓學生感到教學枯燥、無味,而且對于相關的知識內容難以理解,而教師如果嘗試利用微課向學生動態(tài)化的演示圖形的軸對稱變換、旋轉變換,便會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來自數學的樂趣,并產生數學學習興趣,同時這對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和其他的一些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有時候顯得較為抽象,對于學生而言難以理解,為了解決這樣的教學困境,教師在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考慮聯系現實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下進行學習,這既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起來,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3]。
例如,在有關圓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學生可能會對教學內容感到難以理解,而且也不知道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一個小朋友在幫助他的父母裝修家里的墻壁,墻壁上有一個圓形的孔洞,現在需要用圓形的瓷磚將其封閉起來,但是小朋友不知道該去買多大面積的圓形瓷磚,最后拋出問題,讓學生幫忙想辦法如何選擇瓷磚。在這樣的生活化情境之下,學生便會非常踴躍的提出方案,進行計算和嘗試,課堂教學會非常具有活力,同時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加的形象、深刻、熟練,也會切身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應用價值。
(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下,學生相互之間是完全獨立的,很少會有溝通,這看似規(guī)范了課堂教學秩序,實際上卻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讓學生難以獲得更加深層次的主觀學習體驗。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加深他們的主觀學習體驗。
例如,在有關統(tǒng)計圖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統(tǒng)計圖,如柱狀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等等,讓學生通過豐富的觀察來形成對統(tǒng)計圖的直觀形象認識,然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繪制統(tǒng)計圖的方法、過程和步驟,最后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統(tǒng)計圖繪制,組內分工,一部分學生負責數據統(tǒng)計、核對,一部分負責繪制、校正統(tǒng)計圖,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學生對于相關知識、能力的理解和掌握便會更加深刻。
三、結語
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成效,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實現更好的發(fā)展,當前我們必須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來,發(fā)揮出他們的主體性,加深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 李洪偉.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華少年,2017,(30):79-80.
[2] 盧滿發(fā).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09):11-12.
[3] 張志偉.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