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雪英
每當看到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總是忍不住細細品讀,總覺得不好好讀讀這樣的文章會辱沒了這些個好詞好句子,古人不是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嗎?可是,最近常常聽孩子們朗讀,發(fā)現(xiàn)一個個小腦袋晃頭晃腦,讀書如嚼蠟,聲音倒是宏亮,卻讓人感覺“讀者無心,聽者勞心”。這樣的朗讀,讀來有何意義呢?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見培養(yǎng)語文能力應當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工夫。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重視寫的訓練而忽略讀的訓練。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蔽艺J為,在閱讀中加強朗讀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一、朗讀教學的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qū)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在新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不興安嶺》《火燒云》《荷花》《富饒的西沙群島》、《桂林山水》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xiàn)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誘發(fā)他們去想象,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罢b”決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在教學《我的朋友》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阮恒在死亡的恐懼下,為了救朋友而甘心獻血的美好品質。在《可貴的沉默》中,讓學生們通過朗讀感受到課文中孩子們因為沒有回報父母的愛而深深自責、羞愧的心情。朗讀的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判斷事物。能收到“教書育人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強學生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通過教師的范讀感染學生
在教學課文之前,我?guī)缀醵冀o學生范讀一遍課文,因為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特別像《金色的魚鉤》和《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老班長犧牲自己也要救兩個小戰(zhàn)士的高尚品質,也無法讓學生體會到邱少云為了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而犧牲自己的悲壯,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依據(jù)教材 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桂林山水》《可愛的草塘》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有感表情地朗讀。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yōu)美,筆調活潑的《桂林山水》,就必順采取鮮明的節(jié)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讀《游子吟》這樣的古詩時,卻要學生掌握韻律節(jié)奏,從“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輕重緩急中,體會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深情。這樣,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發(fā)展思維和語言,就達到目的了。
(三)重點段落 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買木雕的少年》中的“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從朗讀中感受到作者的激動以及買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的友誼。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