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萍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目標實踐程度作出的價值判斷,它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英語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評價的作用,提出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將二者有機結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評價的作用呢?我覺得應該從評價內容、評價語言、評價手段三方面著手,來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水平。
評價內容:
課堂評價,首先要弄清楚應從哪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一、英語本體
1.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評價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尊重多樣文化,吸取外來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主動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敢于對自己的語言行為負責的態(tài)度。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氣質;健全的人格包括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等。
2.注重知識能力的評價
英語學習是語言學習,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重要的是學習表達。理解透徹了,才能把理解升華為運用,這才是能力。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在“學習理解”和“學習表達”兩方面下功夫,即,知識與能力兩方面的評價。
3.注重習慣與方法的評價
習慣指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觀察積累、質疑問難等習慣。方法是指通過大量的英語學習實踐,學生自己“悟”出的、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學生對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真正掌握。
4.注重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評價
課堂教學中,主要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在此基礎上的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其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二、學生主體
1.評價學生的群體參與
首先要看一堂課中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 其次要看參與學習的質量。這里指得是, 求得既參與學習,又能夠實實在在學點知識并能實際運用的局面。
2.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主要表現在學習的興趣上,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索然無趣(可以從語言、表情、動作上看),或者是再在教師的物質獎勵下所獲得的暫時的滿足感和壓力感,這都不是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評價要以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基點,調動學生滿懷興趣深入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教材內容固有的樂趣。
3.評價自學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就是說,兒童急于成為學習的主人,急于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評價要把自學能力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按科學的方法進行自學。
4.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
英語課程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則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最佳途徑。評價時首先要看學生的自主性,其次要看學生的合作,其三要看學生的探究,看學生的探究的欲望,看學生對教材是否能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也是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的一種替代。
評價語言:
教師的評價語言應是豐富多彩的,不僅是口頭上的,還有筆頭上的;不僅是有聲的,還應有無聲的。
1.口頭上
教師的口頭評價應富有層次性,不能對每個學生都說good 或very good。如果按他們的表現以A、B、C、D來論,得A的學生可以對他說:excellent, wonderful, fantastic;得B的學生可以對他說:well done, very well;得C的學生可以對他說:good, Its OK.得D的學生可以對他說:Come on.Good try.
2.筆頭上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學生個人進行記錄與評價。記錄的方式及材料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的年齡特點而不同。
3.無聲的
檔案袋評價也可稱之為學生學習成長記錄袋評價。檔案袋用于收集學生作業(yè),通常為學生的較好作業(yè)(作業(yè)是學生學習效果的體現之一)。學習檔案可以展示學生在努力學習后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也為老師,家長提供了學生進步的記錄。
評價形式:
1.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策略、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等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的評價。學生可以從課堂活動、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
2.小組評價
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英語課堂中極為普遍。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你追我趕的上進心。
3.教師評價
教師參考學生的自評和小組評價,根據學生平時所參與的課堂活動來評價。它能促使教師更全面、更深入和更細致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進行適當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于學生,既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形成學習責任感,又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效果等評價學生。
4.家長評價
家長也是教育評價的主體,因為家長既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責任者。家長根據小孩在家的學習情況、完成作業(yè)等給予評價或寫出評語,這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有力評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本著盡量利用現有資源,便于操作,盡量真實地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更深更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