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在高三地理的復習備考中,有很多學生會走進這樣的備考誤區(qū):復習就是重復練習,只要多做、多練、成績一定能提高。于是,他們在新學期開始就瘋狂購買練習冊,做各種模擬題、高考題,希望能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績。但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卻是骨感的。這種題海戰(zhàn)術并沒有讓他們感受到一絲絲暢游的快感,反而是越游越絕望,最后“累死”在題海中。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沒有清晰明確的地理知識體系,就盲目地跳入題海,在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后,越做越挫,最終被題海“淹死”。那么,如何把學生從題海中拯救出來、如何讓學生在復習中享受到樂趣和成就感呢?本人認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上好復習課,幫助學生理清地理知識的脈絡,讓學生掌握在地理題海中游泳的基本技能。
高三地理復習一般分為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一輪復習重在對地理基本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復習中把目標定在兩個方面: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仍有疑問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地理學科知識網絡;通過課堂訓練及階段測試,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要求學生做到每個考點過關。二輪復習則重在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中把目標也定在兩個方面:培養(yǎng)、提高學生知識綜合、歸納、推理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學科知識體系,適應高考對知識、能力方面的考查。
那么,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里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下面本人將以《地球的運動——自轉》為例,談談一輪復習課的操作程序。
一、明確目標
在《地球的運動——自轉》一節(jié)課中,高考考綱要點是: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考綱,再對其進行必要的解讀:識記: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晨昏線的特點。應用: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計算、日期的變更和晨昏線圖的判讀。
在解讀過程中,教師對考綱進行細化、定位,引導學生關注考點中的識記、理解、運用等不同能力的要求。如“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和速度”這一知識點是要求熟記的;“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晨昏線的特點”是要求理解的;“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計算、日期的變更和晨昏線圖的判讀”則是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是命題的主要方向??傊箤W生能夠清楚復習的目標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二、回顧考題
對高考考綱進行解讀后,教師及時展示近幾年的有代表性的高考題,要求學生分析這些題目涉及到《地球的運動——自轉》這一考點中的哪些知識點,命題的方式、難易度等等,讓學生對這一考點的考查有更清晰的認識。
在學生對考題分析、總結后,教師要進一步明確該考點在近年高考中以“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計算、日期的變更”作為考查的重點,一般以選擇題為主,中高難度,分值為4分。
三、構建知識體系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明確了“考什么”,“怎么考”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如何去擊破考點了,那就是:幫助學生構建該考點的知識體系,讓該考點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鮮明的脈絡,那么不管命題者從何種角度命題,學生都能解決了。
引導學生擊破考點,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教師通過投影展示,逐步幫助學生梳理該考點的知識點,構建屬于他們的知識網絡。然后,教師還要對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難點、疑點進行講解,對相應理論和規(guī)律進行歸納、拓展。如晨昏線的特點、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法等。
四、典型例題評析
幫助學生構建了清晰的知識體系后,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去題海中游泳了,在游泳中進一步提升技術。對于典型例題的選擇,教師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選取近年的有針對性的高考題進行評析。
在做題前,教師要求學生完成兩個小任務:明確該題考查的知識點;在腦海中回憶屬于該考點的地理知識體系。每道題在解答前都需完成這兩個小任務,目的在于反復訓練學生對試題考查的知識點的敏感性,提高對知識體系的熟悉度,使學生在高考中一見到題目,該考點的知識體系就出來了。在完成這兩任務后,學生獨立完成問題的解答,在分享答案時,注重答題思路的分享。對難度較大的,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探究結果和思維過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提問,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形成科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最后結合學生討論情況,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分析問題,規(guī)范的解答問題,靈活的應用知識,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對典型例題的講評中,教師要做到兩個三講:講規(guī)律、講方法、講思路;講易錯點、講易混點、講易忘點。在講評中,要讓學生充分的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
五、課堂達標訓練
在小試牛刀后,教師就可以放心地讓學生暢游題海了。一般的復習藍本中都設有“課堂達標訓練”或“隨堂鞏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內容,選擇適量的練習進行課堂訓練,達到熟練、鞏固和提升的目的。
六、歸納總結
在課堂最后的兩三分鐘里,讓學生進行自查或整理找出自己的薄弱之處,以便在課后進行鞏固和加強。
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習目的明確,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在一輪復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將“新課”重復講一遍、學生只是被“填鴨”灌輸的局面。使學生能夠在一輪復習時明確必須掌握的知識和重點內容,在知識遷移、應用的過程中更有方向性,為二輪復習奠定扎實的基礎。